偶然在抖音上搜到“杨杨一家”博主以他家两个五,六岁娃娃每天在乡村的田野嬉戏读玩,竟能在田边出口成诗,草地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神童。惊叹中国当代少有,史上难寻。
先看一个6岁川娃子洋芋的口占诗:
献给姥姥的诗:
我姥姥她皱纹里种了故事
她总把糖藏进褪色的围裙口袋
像藏起我整个童年的月亮
夏夜停电时竹床还是很凉快
她手臂摇动的一条线
在黑暗中开成了一朵疲倦的脸
现在我的口袋能装下一个超市
却装不满她留下的那块油纸包住的光
献给爸爸的诗:
爸爸的手臂是移动的城堡
我住在里面用哭声砌墙
你的手掌宽厚,却比棉花还柔软
爸爸的眼睛是两盏不灭的灯
我在发烧的夜里,把黑暗烫出两个洞
我像调皮的云,下雨打雷刮风闪电
爸爸收集所有的水珠种出了彩虹。
亲戚的白眼砸在背上,
像冬天的冰棍。
它吐出的热气,在玻璃上划着春天。
献给爷爷的诗:
爷爷把腰弯成一个镰刀
在晌午的田里
教孙子辨认
稗子和稻谷的区别
那双全是老茧的手
轻轻翻开秧苗
像翻开一本带有泥巴的教科书
衣柜里的新衣裳
过了好多年
始终保持新买的摸样
腊肉在梁上
练习倒立时
却被爷爷一把扯下来
塞在儿子的手上
当我数清爷爷指甲缝里的泥土时
突然才明白
我爷爷的一生
是一个会走路的庄稼
把根扎进了儿女的碗里
献给妈妈:
她总是轻轻的说
要记得关灯哟
她的声音像
黄昏的鸟儿
在吟唱
温柔的把黑暗轻轻掩上
她的衣袖磨得发白
却把我们的衣裳洗得
比月亮还亮
我每次掉落的饭粒
她都弯腰拾起来
像拾起闪亮的星光
她说这个星光
能照亮我前行的路
她走在风里
破旧的鞋子踏着露水
却把我们的路
她数着每一分钱
像数着春天种子
啊 妈妈
你的节俭是
黑暗里的星光
你穿着破旧的衣裳
却让我们活成了
最富足的摸样
上边是一个六岁娃娃的即兴赋诗。
下边听他幺弟解读起老子的道德经,那才让你惊叹是圣人转世。
爸爸问幺弟:
你认为《道德经》那一句是最难理解哟?
坐在草地上的五岁幺弟,整理一下露出后腰的线衣,一脸严肃的告诉爸爸:
“我认为道德经里最难的一句就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老子讲真正的道就是听也听不见,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到,但确实是真的存在噻,超越我们认知能力嘛,很多人读到这句话,就是理解不到道到底是啥子东西嘛。爸爸比如中医经络也感觉属于道噻。”
小幺弟说到此时抬眼望望天空,像是在接收空中的圣人点拨。继续说道:
“确实存在听也听不到,它也没得声音,也不能拿到手上看,把手划开也看不到,根本没得实体嘛,老子喊我们关注那些看不到的东西,那才是支配我们每个事情的源头噻。”
说到这里,小幺弟移动一下坐在草地上的小屁股,让身子更舒服一些。对爸爸说:
“现在为啥子抑郁症比较多嘛,就是支配我们身体的动力没得了噻,假如自己方向很明白,每天都为这个目的而努力前行,哪里还有时间去抑郁嘛。假如自己没得方向了,你就多去看经书噻。去书里寻找我们的方向嘛。现在的人都是每天吃东西喂饱我们身体噻。就不晓得精神世界,虽然看不到摸不到听不到,也需要喂养噻。要不然我们身体就要出问题嘛。”说到此处,小幺弟把手伸进领口里胸前背后的挠了几下,像是证明身体真的出毛病了一样。
他挠完了身子又转过头来对着爸爸,一本正经的讲了起来:
“假如我们精神世界都没得了,我们还是一个人呀?和机器有啥子区别嘛,只是看起来像个人而已。因为这些都是控制我们身体的精神力量噻。”幺弟说到这里,整理一下别在领口下的录音笔。开始评论当下的一些家长。
“现在好多妈老汉,也是这个样子,老是关注娃儿考好多分,娃儿作业写了了没得,娃儿冷到没得。从来不问你今天在学校里有啥子开心的事情呀,倾听他内心的声音嘛。让娃儿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事情噻。像古代诗人一样嘛,看到啥子东西都能感觉到无限的美好。只要每天都开心了,做啥子事情干不好嘛。”
小幺弟此时伸了伸坐得有些发麻的腿,整理一下裤脚。看老爸边听边思考的样子。就问爸爸:
“在古代为啥子要学琴、棋、书、画嘛,在琴、棋、书、画里面去感知‘道’的存在噻。只要我们内心如果懂得道了,就会在琴、棋、书、画里体现出来噻。现在很多人都讲做啥子事情都讲这个东西有啥子用吗?如果没得用的就不去学,我也不靠琴、棋书法混饭吃,我为啥子要学它嘛。他们都不晓得无用之用才是大用噻。只要我们精神世界很丰满了,我们自己啥子做不好嘛。就是这些无用的精神世界才成就了我们有用的事业噻。这个就是“道”嘛,看”
不到,摸不到,听不到,确实影响了我们。
这就是四川杨家的哥俩五六岁娃娃的天生睿智。孟子曰“五百年必有圣者出”或许应在此子身上。
这样的天才,但愿别让当下的教育体制给毁了。
[下一篇] 我的中南海情—记者生活札记(十)
[上一篇] 记录人生足迹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