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桂子, 中国书协理事、河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楷书委员主任、河北省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一家美术师、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工程大学客座教授、邯郸学院客座教授、河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河北省政府特贴专家。
书法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14次。先后获得当代中青年铜奖,全国“兰亭诸子”海选入围奖、全国首届女性书画展金奖、河北省艺术家书法一等奖等。出版有《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任桂子》、《任桂子书法选集》等7部专著。
新闻作品先后获得中国广播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奖、河北省新闻奖等省以上将29次。
200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2006年被评为高级编辑、获得两个专业正高级职称。
最近,我读了一篇评介张荣庆先生的文章。文中说:张荣庆先生不断地脱俗、除秽、去火爆、去寒俭之气。这其中的说法很意味。正好与我前一阵评介几幅书法作品时说的或者比喻的观念相对应。
书法是个很有意味的东西,仅仅在黑白之间、仅仅是寥寥几笔,它却能反映出这么多的东西。让人有这样多的感受,或是感官的,或是心灵的。
先说脱俗,初学写字俗在所难免,无论你有多高学养,但你因技术的原因无法让书法承载你的美学的、人文的、社会的理想。因你的学养与技术不对接。所以你需慢慢地掌握书法技术层面的一些东西。慢慢地修为,慢慢地顿悟,来去俗,来脱俗。来实现你的审美理想。假如你没有一定的学养,那就要麻烦,那你就得花费大大的时间来读书,来修养来感悟。因为书法是小道又是大道。
再说除秽?我理解秽即是污浊之气、愚闷之气,这时比脱俗更高了一阶段,这里有一个故事,一次我与一位颇有才华的书家去看一个展览,在一位作者的作品前我们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又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话,这幅作品为什么充满了秽气,整幅作品污秽难堪,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可是这位书家前几年成绩可是不俗的,全国最高级别的展览都上过,那时也确实写的文雅,难道是那时我们的水平太低,没感觉出来,还是后来他增加了秽气?
我的解释是这位书家前几年的成绩确实是真的,但他仅仅是在技术层面的成绩,而再往下走,就要进入书法的大道,他的文化积累不够,再说求变是每位书家所必然的追求,怎么变?没有文化做向导,所以在审美走向上就会打转转或滑向村野,这也或许是他的灵性不够,本质使然。我最近读季羡林,看到先生为山东大学的题字,写的很好,季先生不是书法家,但他的字却清癯冲淡。再看看林逋先生的字,瘦硬清冷,还有弘一、启功等等,这时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清和明丽、文静俊逸、冲淡简约、尽洗铅华,是不是文化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审美取向?
下面再说说寒俭之气,
书法作品就是这样,你写完一挂上墙,雅与俗,殷实与寒俭一目了然。这也使我想起,寒俭人家和有深厚家底人家的区别,比如两家屋内的陈设,寒俭人家的陈设一目了然,简单的不能玩味,而殷实之家的陈设,尤其是有家底的大户人家,那陈设可就丰富的多啦,它需要你慢慢的看,细细的品,需要你的咀嚼,需要你的玩味。说到书法,也是一样,你的继承太少,涉猎不丰,那就是家境贫寒,那就是寒俭,那就是内涵太少,那就显得穷酸。那长期浸润于传统,徜徉于古之经典,收获颇丰的人便陈设满当,铺设奢华啊!所谓寒俭之气,我窃认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再说去火爆之气,年轻时难免精力充沛,活力四射,豪情万丈,这是好的一面,但也往往会有火爆之气,这形象的比喻,其实跟人的生命状态是一样的,年轻人容易火爆,没有修养的人容易火爆,但火爆不是人生的常态,火爆会冲走人的安宁心境,使人变的烦躁。随着年龄的增加,修养的提升,人渐渐的会变的平和,因为平和是常态,是人愿意接受的情态,把这用到书法欣赏上,亦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