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羡慕作家,他能让自然之景物,赋予人文之美,描山山愈翠,写水水多情,因为手中有支生花妙笔。若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看来,山还是那样的山,水还是那样的水,哪来的如诗如画,哪来的美如仙境?想不到我第一次出门远游,真正是大开了眼界,同时也纠正了以往的偏见。
此次我旅行的目的地,叫彩云之南,它与缅甸相接壤,是个谜一样的地方,过去只有一条滇缅公路,除了冒险家之外,很少有人敢问津,因为只要一听到“金三角”这几个字,人们就会不寒而栗,那是黄、赌、毒的发源地,避它都还来不及。当然,那是过去了的事情,如今那些东西都被拒之于国门之外,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块干净之地。为什么现在的人们都拼了命似的往那里去凑热闹呢?原因是那里有苍山洱海,那里的绿水青山,都是金山银山,那里的村村寨寨,都分外的秀丽;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个名叫詹姆斯·希尔顿的美国作家写了一本书,名为《消失的地平线》,当时在西方可谓名噪一时,书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就在那里,可那时的中国人既无钱也无闲,连自身也难保,即使再好的地方,也与老百姓无缘。真正成为热门景点的,说起来也不是很久的事,按当地人的说法,那是因祸得福,他们记得很清楚,是96年那场大地震,让许许多多古乡古镇,霎时间变得面目全非。也就从那时开始,人们才深深认识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旦消失了,便会永远消失,不能把这场灾难完全推卸给老天,人们也要敢于担当起这份责任来,要不,将来便会后悔莫及,于是,上上下下便全力以赴,一切按原来的规模,原来的样貌,修旧如旧,仿真如真。
现在我就来到了这块土地之上,放眼而望,苍山,如同一道绿色屏障,又如一条温柔玉臂;洱海,恰似一块巨大碧玉,也是万类生命的摇篮;它们就这样紧紧围绕着这座宏伟壮观的古城——大理。一下车我就径直朝城门走来,进到城里,心里却有一种奇妙的反应,莫非我坐的是时光之车,把我送回到了遥远的古代,眼下的一切,既稀奇又陌生,那些只有在古书古画中见到的东西,已纷纷来到我的眼前,到处是红门石柱,酒家客栈,掌柜坐台,歌女吹弹,街头巷角,摇旗弄鼓,古灵精怪,前所未见。这明明是步行街,牛车马车却大摇大摆。这里人好象也不太会做生意,如果是我们那里,客人还在老远,苹果小米就抢先一步,美女帅哥也会急忙请你进店。这里看不到什么知名品牌,大多是土产特产,有的是从山上采的,有的是从湖里捞来,还有很多银器玉饰以及花帽花边等等,越看就越象从前的城关商埠和手工作坊。
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转了一圈,便登上了古城头,在宽广的城墙上,高高耸起一座三层大殿,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好不壮观,“五华楼”三个大字,镶嵌在楼前,原来这就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可以想象当年是如何的风光和威严。那时的大理,是由土司管辖,这座古城,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少年时代,我就看过一些古本小说,其中就说到这一带土著部落叫南蛮,就连诸葛亮出兵也不好对付,他们身披藤甲,头插孔雀翎毛,骑大象,执大刀,孔武有力,不可抵挡,尽管孔明神机妙算,但每一次都损兵折将,原因是他们不愿招安,靠的就是这坚固的城防。就在我浮想联翩的时侯,猛一抬头,看到城楼之上,有一个古代美女,头戴凤冠,身着红裙,对我微微而笑,这不是在做梦吗?随即便举起了相机,把这美女拍了下来,待我反应过来时,却不见了,转个角,又看到好几个美女,都一样的穿着打扮,这让我惊诧不已,后来打听到了,这都是有偿服务的,不过她们只提供合影,不要有非分之想。
由于居高临下,那宽广的洱海正映入我的眼帘,微风徐徐吹来,满眼绿波荡漾,只见小舟数艘,在涟漪之中优哉游哉地拍桨。远处无疑就是苍山了,我站在苍山洱海的怀抱中,边看边想:大自然真是太周到了,不但创造了苍山,还创造了洱海,就象一对情人,永不分开。洱海,虽然是一个湖,但对于大理人来说,它就是海,是他们心中的海,这里有那么多的鱼虾蚌类,给了他们丰富的营养,只要拥有一条木船,不但生活无忧,水上交通也极为方便。有了苍山,他们就有采不完的瓜果,有了洱海,这里便成了水乡江南。
小巴在苍山下的柏油路上行使着,我正凝视着车窗外如画般的洱海风光,只见水草丛中,一群白鹭时起时落,正在嬉戏觅食,而岸畔的人们正给它们拍照,各忙各的,互不干扰,好一幅人鸟共处的动人画面,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不一会,那翠绿山坡上,忽闪出一座村寨来,由于四周都是丛林,看不到道路,看不到晒谷场等其它空地,黑压压的瓦屋一大片,没有一点缝隙,整个寨子就象一座大楼一样,跟本看不到裸露的土墙。山坡上,时不时看到有白点黑点在晃动,不一会便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自然生态,这样的生活环境,是最适宜人居的,不敢说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但居住在这里的人,一定是半个神仙。
过了村寨之后,我们来到一个半岛上,远远就看到二座风格不同的宝塔,金光闪闪,不即不离,两相互映。半岛其实就是延伸到洱海中的一座小山,山上堆绿叠翠,林木茂盛,美丽如同海上仙山,很快我们就踏上了一条环徊曲折的石径,一步一步往山顶上走去。顶上有座小亭,四柱八角,琉璃作顶,美观大方。在亭子中,我朝外望去,仿佛是来欣赏一场天地间的画展:那潋滟的波光,那渐渐远去的帆影,有近景,有远景,有浓墨重彩,也有惜墨如金,就不知是谁画的,那么的生动,那么的迷人。如今始信洱海的风光是看不够,赏不完,任谁也描不休,画不尽的,忽然间,海市蜃楼出现了,影影绰绰,有楼台参差,有山石园林,隐现于琼林佳木之中,跟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一模一样,虽然飘飘仙女我没有看见,却看到了一个身披蓑衣,头戴竹笠的老渔翁,正驾着一叶扁舟,朝那烟波迷茫的洱海驶去。
看了洱海,再看青山,因为此处正好面朝洱海,背靠苍山,是个古迹众多的宗教圣地,不但有庄严肃穆的喇嘛寺和观音庙,建造得也极其雄伟壮观,特别是那两座宝塔,一座为纳西族风格一座是汉族风格,彼此有所不同,但又两相融洽。怪不得一来到这里,我总觉这里的景物不但新奇而且十分亲切。一会我们又转到了西边,原来这里就是游船码头,一艘大型游艇正停靠在这里,许多游客正排队验票,即将启程环游洱海,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好作罢。
离开半岛后,小巴继续沿着洱海西南方向驶去,左边是连绵的青山,右边是开阔的水面,跟本感觉不到这里是高海拨之地,我的眼睛紧盯着车窗外,即使在水天交接处,也毫无荒凉的感觉,就象行走在江南水乡,这里有港口渔村,在山坡上,一律是黑瓦木房,简直就象水墨画一样,这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很久之前,就有纳西族、傣族、白族等兄弟姐妹们来到此地安家落户,她们保留着各自的生活习俗与宗教文化,但她的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崇拜天地,把大自然当作最高的神。在她们看来,苍山是他们的父亲,洱海是他们的母亲,不但给了他们生命,还给了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谷鱼虾和药根山果,这里每一个人都懂得感恩图报,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里的溪流湖泊,总是清亮如镜,这里的竹楼木屋,冬暖夏凉,精巧别致,牢固耐久,美观实用,都是一家连着一家,一户挨着一户,村民们有了亲和感,村庄就有凝聚力。
我们从大理走来,犹如走进长长的画廊,每一程,每一里,都有不同的景观,时而是水上风景,时而是陆上风光,都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心花绽放。尤其是大理古城,历史悠久,仍然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但最让我着迷的,还是苍山洱海,无论是高高的雪峰,还是山麓古迹,都属人间仙境;无论是悠悠碧水,还是湖心小岛,都胜似如画江南。我正在出神地看着看着,突然间,苍山不见了,就连洱海也已消失。原来是小巴拐了个弯,已经走上了另一途程,开始我真有点茫然,一会才知道,正在前面等着我们的,就是那让人魂牵梦绕的丽江古城。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邓仲祥随笔】欣赏也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