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又见博格
又见博格
作者:赵志勇

      又见博格是在范庄龙牌会上。那年初见他时,他还是一个29岁的洋小伙。 几年不见,当年帅气、单纯的丹麦小伙子成熟了。身高两米,一头金色卷发的博格身着休闲装书卷气十足。我们是在范庄村委会大院里相遇的,身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的博格,曾在北大留过学,做中国现代社会研究。这次,还带来了他的女学生、博士生冯瑛丽(丹麦人)。他说,这次到中国来的主要课题是调研有关农产品食品安全,顺便带学生来范庄,观摩“龙牌会”,感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以及地方风俗民情。 博格到范庄村,当然要见的是他的中国大哥——范庄村农民武军辉。武军辉兄妹六人,博格自称“老七”,对外介绍自己时,总说叫“武博格”。武军辉知道博格研究“龙牌会”,这次特意为他网购了一本华智亚教授的《龙牌会:一个冀中南村落中的民间宗教》。弟兄相见,博格十分亲热地挤到哥哥的凳子上坐,抢过哥哥手里的书,翻阅起来,有些爱不释手的样子。武军辉笑笑说:“喜欢就送你吧!”博格反倒不好意思起来,耸了耸双肩。当看出哥哥是真诚相送便愉快地接受了。

      后来,他在这本书里,居然发现了自己的名字。 谈到博格与武家的关系,还得从范庄龙牌会说起。 河北省赵县东部梨区范庄镇的范庄村,每年农历“二月二”都要举行隆重的祭龙活动——龙牌会。这一天,周边的数万乡亲会自发地聚集在这里崇龙祭龙、寻根祭祖。 “龙牌会”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其民俗文化价值引起了民俗专家的关注,被专家们称为华夏龙文化和图腾崇拜的“活化石”、“活标本”,现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龙牌会期间,都会吸引来一些海内外专家、学者前来感受这一民间盛会。

      36岁的博格来自安徒生的故乡,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访问学者。他对“龙牌会”有浓厚的兴趣,2006年至2007年间,他每年拿出半年时间住到范庄村,对范庄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晋州市和宁晋县进行民俗调研。 博格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来二往和房东武文祥(武军辉的父亲,2008年病故)一家成了好朋友。武家春节拜年,博格照样为长辈叩头;武家清明节上坟,博格也随大家到先辈的坟头上焚香烧纸。日子久了,博格和村民混得烂熟,偶尔出村子办事,无论碰上村里的汽车或拉砖的拖拉机,招招手就能上去。 

       2007年夏天,笔者和文体局局长为送“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来到范庄,“龙牌会”会头史振珠热情地搬来两个大西瓜招待我们,正巧看到博格骑一辆自行车路过,连忙招呼他过来一块吃,博格笑了笑,随手捧起一块西瓜啃将起来,丝毫没有陌生感。闲谈中,博格的话题离不开龙牌会:“这么有特色的民俗,我一定要把它介绍到国外去。” 我已有四个年头在范庄“龙牌会”上没见到博格了,向武军辉打听,得知他已回丹麦了,还做了父亲,他按武家的辈分,为两个女儿取名:武紫薇、武赵薇。 离开范庄时,听说博格已经被“龙牌会”第一届自娱自乐歌舞大奖赛组委会邀请当现场评委,相信这个“中国通”坐在评委席上为表演者打分,吃瓜群众一定会为这个老外点赞,因为他懂中国文化,很接地气。

[上一篇] 美哉桃花山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