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的一天,我去看望一位老同事。
敲开他的家门,老同事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几年没见,彼此自然热情,当大伙儿赞美他“还是那么壮实”的时候,我发现他真的老多了,白发稀疏,目光有些呆滞。
我还是兴奋地跟老人聊天,回忆起过去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不料想,他却淡淡地说了句“唉,老了,脑子不行了,过去的事记不起来了”。
我顿时语塞。
我们只好说些安慰的话,然后告辞。
“交流”只能这样结束。此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这位老同事十几年前的一幕幕的影像,特别是他那纯正的普通话和爽朗的笑声。
仅仅十几年的光景,已经物是人非,先生老矣!
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刚到中年,就体验到了记忆的宝贵。前几年我回访母校,同学老贺领着我走进老楼的一间学生宿舍,他摸着那厚厚的老式暖气片说:“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们的当时的教室,这暖气片上还留着我划过的痕迹呢!”原来这里已经改造成了学生宿舍!我暗暗佩服老同学的记忆,而我,却压根记不起有什么“痕迹”了。老同学又信口来了一句“中午过油肉,晚上二八六”,又是令我一惊,是啊,那是当时的“生活写照”(过油肉是当时学校食堂最好的肉菜,二八六部队礼堂是我们常去看电影的地方),天天挂在嘴边,怎么就忘了呢?我恨自己的记性太差。
忘了不该忘的事,本身也是一个遗憾。
我在写作当中,每每涉猎到“从前”,总是搜肠刮肚,许许多多的事情已经变得影影绰绰、模模糊糊,理不出个头绪;很多有意思的情节和细节,连贯不上。我后悔自己没有坚持着写日记,因为日记是解决记忆问题的重要方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这种遗憾,我们普通人不可避免,即使伟人名人,也不可避免。这是人生的规律。
记得前些年的一天,我在电视里看到年迈的曹禺,半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依然是学人的气质,他以极为平缓的语调对周围的人说:“忘了,过去经历的事情全忘了……”
倏地,我感到一种苍凉。是的,“苍凉”,就因为听到了这么一个“忘”字。
像曹禺先生这样的人,记忆就是本钱,就是素材,而这素材经过加工,就是人类的财富啊!然而,铸出了《雷雨》、《日出》等不朽作品的曹禺,再也无法延续他的辉煌了。“全忘了”,这是多么可惜而又“可怖”的结局啊!
当然,“忘”也有忘的好处,那就是从此便省心了,不再劳神想这想那,可以静心养生,进入了“忘我”的境地。
戏剧大师早已故去。他“忘”了自己,无数的人却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风采、他的作品。
记忆的长河不该断流。但对于一个人而言,它终究会断流的,最终干涸而竭。
这是一个颠覆不破的人生的自然规律。我们没有办法抗拒它。
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有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使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
但愿自己已经忘掉的事物,能够留在他人的美好回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