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曙光》第三十五章(二)
《曙光》第三十五章(二)
作者:念人

王之随着响亮的阵阵掌声站立起来,庄严向全体村民弯腰,深情向群众躹一公,然后,他正身站立着向群众说:“刘庄村乡亲们,刚才村长刘大地的讲话很好,他把这次省委工作组进驻刘庄村的目的说得十分清楚,这里,我就不重复说了。在这里,我再强调几句:我们省委驻刘庄村工作组,是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习总书记‘共同富裕’思想,省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出的战略举措。实践表明,搞单干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它把农民引入一条死胡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搞集体大经济,道路才能越走越广阔。对此,我们再来一次思想大转变,大胆改革,回归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实现中国梦必走之路,让我们团结一条心,按照省委的部署,完成省委交给我们的任务。”

王之发言完后,刘大地站起来接着说:“为了便于组织乡亲们对共同富裕重要性认识,顺利开展试点改革工作,经村委会讨论研究,决定将刘庄村统一改编为十五个生产队,其中上村为三个生产队,中村为七个生产队,下村为五个生产队。如何分生产队问题,下午两点半钟,上村的刘大勇,中村的刘大利,下村的刘大标到村委会开会讨论落实。”

刘大地说完后,群众大会就结束了,整个大会开了一个小时,既简短又隆重。在回家的路上,大家边走边议论,兴致勃勃。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高兴地说:“几十年不见这样的全村群众大会了,看来,社会主义大集体又回来了。”一些年轻男青年说:“不见过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但是,这样的群众大会,我们喜欢。”有些妇女说:“不管走什么路,反正,我们有工作,有饭吃就是了。”

大会后,王之把省委工作组成员分为三个组,按上村、中村、下村划分负责,日夜深入到农户,与乡亲们一起讨论,听取他们对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意见与建议。

这天,王之吃过早餐后,在周秘书和刘大地的陪同下,来到子女较多生活较为困难的刘大伯家中,与他们聊聊天。当刘大伯听到省里大官登门家访,心里啪啪直跳,既高兴又有点害怕。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像这样的省里大官,仅在电视上见过,从来没有这样的大官员面对面交谈。这时,面对王之来到家中,站在自己的面前,刘大伯按农村的实际情况,请他们坐下来,然后,赶忙倒上两杯白开水递过去。

“刘大伯,今年年龄多大了?”王之用十分亲切口气问。但是,刘大伯听不懂普通话,没有马上回答。周秘书也不是本地人,也不懂当地话,这样,只好由刘大地当临时‘翻译官’了。

“刘大伯,今年年龄多大了?”刘大地转释王之的话问。

“今年六十五岁啦!刚好和共和国同龄。”刘大伯回答。

“家里有多少人?”王之问。

刘大伯举着手指说:“家里共有七个人,两个儿子、两个孙女,一个媳妇,以及我们俩老。大儿子和媳妇带着一个孙女到城里打工,由于没有钱雇保姆,媳妇煮饭带孩子。大儿子每月打工收入近二千元,除付房租、水电费、孙女上学等费用外,再也没有剩余。打工十多年了,除回家过年买一些糖果外,我们做父母的从来都没有见过他们一分钱。咱家庭贫穷,老二今年三十多岁尚不结婚,他力吃懒作,到处流串,有工就打,有钱就赌,一年到头不回家。啊!我们在农村是贫困户,他们在城里也是贫困户。”

“你们家庭承包多少亩地?”王之接着问。

刘大伯听到王之这么一问,叹了一声说:“全家承包四亩地,耕种的重担全落在我们俩老身上。我老伴六十多岁了,身体长期有病,她在家带孙女。四亩地全由我一个人来耕种,随着年龄增大,我也力不从心啊!前几年,四亩地全部丢荒了,仅耕种自己家中的那几分自留地,种植一些水稻糊口,免得买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你们的生活仍然是这个样子,我们听你这么一说,心里很是难过。这些年来,我们下到基层很少,仅坐在机关里听汇报,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严重,真对不起你们。今天,如果不亲自来到你家,还真是了解不到这样的情况。刘大伯,我想听取你的意见一下,你觉得搞单干做法,好不好?”王之亲切的问。

“不好,我不赞成走单干。从目前情况来看,对农民有什么好处呢?”刘大伯气愤的反问。

“搞单干有什么不好呢?”王之用试探的口气问。

“这我不会说。反正,走单干比不上走集体化好。”刘大伯说得十分肯定。

[上一篇] 废井

[上一篇]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七十六——后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