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颜默:笔落无声传书魂
颜默:笔落无声传书魂
作者:薛美云

(颜默先生近照)

     颜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创作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书法研究会理事,石家庄市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艺术成就:
    2008年书法论文《面对无纸化书写时代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书法水平》获“全国中学书法教学教法研讨会”征文获奖提名。
    2007年书法论文《唐楷在书法大赛中被冷落的原因分析及创作途径》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论文集。
    2007年《书法》杂志第四期发表论文《书法的根本属性》。
    2006年《中国书法》杂志第四期发表论文《书法创作要警惕陷入四个误区》。
    2005年《书法》杂志第四期发表论文《浅谈书法理论创新》
    2004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2004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览”。
    1993年获全军军队院校书法大赛二等奖。
    1992年获全军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三等奖。
    近年来在书法导报、书法报、羲之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赏评、书画艺术、青少年书法、北京书法报等多家专业报刊杂志发表书法论文15万余字。

         颜默先生是我关注已久的书法家,在一次书法理论研讨会上相遇,谈及目前的书法创作问题,聆听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临别时相互留下了通联电话和QQ号。我在家中闲暇时进入了颜默QQ的书画大观园,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书画世界。纵观颜默先生在书坛画苑的卓著成就,不仅有扼腕抱拳之意,而且想吐拍案叫绝之音。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四十多万字的挥毫泼墨,书写的是中华民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书法历史,讴歌的是中华国粹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汉字艺术。他那只苍劲有力的笔落纸无声,却开创魏晋书风;那一幅幅行云流水般的作品潇洒飘逸,却光大唐风古韵。茫茫书海,辛勤耕耘,志同日月,执着古今。
      一、放眼书法未来,心系祖国花朵: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理事和《书法家》杂志的编辑,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等拥有众多光鲜头衔的颜默先生,完全可以坐享其成,利用自己在书法界的声誉为自己的名利和私欲做敲门砖,为自己的荣耀镶上更光彩夺目的边幅,可他却屈尊就驾,把目光投向我们的下一代,着眼于祖国的未来——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正如他的作品《初一学生学习书法问卷调查分析与对策》、《面对无纸化书写时代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书法水平》、《书法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书法教育不应该成为“鸡肋”课》等等,每一篇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他对孩子们学好书法的满腔热望,也渗透了对书法未来的关注和忧虑。他深深体会到梁启超先生的名言:“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深刻道理,一个国家的兴盛取决于少年的生生不息、勇敢自强;一个民族的希望取决于少年的英雄气魄、斗志昂扬;一种艺术的传承取决于少年的勤奋刻苦,力争荣光;一种文化的弘扬取决于少年的坚持不懈,勇创辉煌。一个书法家的目光着眼于少年,正是着眼于书法艺术不可一世的未来;正是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锦绣前程;也正是着眼于泱泱国粹的传承光大和书法前景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度。
      就当代素质教育中的书法地位及作用,颜默先生亲临学校作详细调查,深入了解青少年学生对书法的重视化程度。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书法的继承、发扬和繁荣在青少年群体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校的书法课教学也随之淡化,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课。鉴于此,他用一个个不眠之夜奋笔疾书,一篇篇作品频频见报,引起教育界对青少年书法教学的关注。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传承的接力棒,一个后继人的领路标。而他自己也并没有驻足不前,却是不断的寻找新的切入点,竭力追求书法艺术的创新,笔耕不辍,孜孜以求,把书法的弘扬和推崇作为自己心中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年近半百的他自费到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去学习深造,那份执着和认真很难置信他是一位具有一定成就的书法家。路途漫漫,他将上下求索;书海茫茫他将不懈追寻。心系祖国的后起之秀,手摘高天的闪光星辰,揽月的一瞬只是为了传递一根根走向成功彼岸的缆绳。
      二、形在落笔,神在灵魂:颜默先生的书法除了具有一般书法家所具备的娴熟技巧与变化莫测的笔法之外,他对字形的审美角度和整体章法的把握,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有人说:看一个人的风貌便知一个人的性格。确实看一个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便知其艺术灵魂。因为作品里的用笔功力和作品的艺术风格深深蕴含着他的文化底蕴和对书法的认识,所以观赏他的作品时,可以看出在艺术之外的超脱心境。有人写字仅仅从字上下功夫,注重字的造型与书写性,而忽视了内在文化底蕴的充实,我记得高二适先生曾说:“光写字不读书是字匠”,可见文学修养对书法艺术的重要作用。颜默先生非常注重这方面的修练,他除了潜心研习、临摹揣度古往今来的书法经典碑帖外,业余时间研读《四书五经》,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丰富自己的书法内涵,表面上看来二者似乎关系不大,事实上息息相关、“根脉”相连。且看他的作品《书法与文学的融合》、《莫忽视“传统”挖潜》、《以继承的态度创作书法》、《书法创作不能偏离传统这颗准星》等等文章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书法领域里的“丰功伟绩”,文章里到处都是传统文化的剪影,使得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潜移默化的滋润着他的书法作品,使得他的作品富有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现代书法艺术的非凡魅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颗永远不落的巨星,始终如一地伴着颜默先生的创作前行,他也牢牢把握住了二者的关系,名副其实的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写时观其形,悟时领其神,提笔思古韵,落笔铸神魂。在书法创作逐渐走向纯艺术化的当代,他之所以选定释怀素小草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就是因为从释怀素晚年的经典之作里悟出了草书的灵魂所在,让读者百看不厌,乐此不疲,身临其境,真正融入书法所渲染的妙不可言的境界里。这不是轻描淡写之笔,也不是随承先人之风,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眼睛的余光捕捉书法奇苑里最亮丽的风景,书写耐人寻味的书法艺术之魂。
      三、做人求真,万事之本:书法表面上只是一种汉字艺术,似乎与人品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可见书品与人品的关系。我周围就有一位颇有才气的“书法大师”,作品多次获奖,但他的书画廊里几近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最后只能孤芳自赏。试想,自己的作品不能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而更重要的是作品所倡导的内涵和外延的提炼和引申。颜默先生把自己当成一个茶杯,别人永远是一个茶壶,他总是低低地吸取茶壶的每一点玉液琼浆,使得自己杯子里的水一味甘之如饴。如果他自己总是置身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总是用俯视的眼光看待一切,那他的作品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准,充其量也只能是一杯杯盛好的矿泉水,永远不会凝聚成白兰地或威士忌。也就是说他写的作品只有欣赏价值,哪还会有世人共赏的潜力?相反颜默先生这一点做得超乎寻常,他谦恭为怀,广交书法界贤士朋友,博采众长,独辟蹊径,他深信: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最甘甜的蜜。他读百家书,品千家字,临古今帖,创自己风,目光始终如一的仰视,即使凌绝顶,也不枉叹众山小。这正是他人格的高尚之处,就像他在作品里所说的:“书法创作也需要真善美,书法创作也需要锤炼高尚的灵魂。”他如此说来,言行如一。千锤百炼学做人,做真人;精益求精练书法,塑精品。正是他灵魂里的真善美的集结和人格上的谦逊上进,揉合到他的书法作品里,显得赋予作品一种神气活现,纵横驰骋的刚劲典雅和大度从容,也锻造了艺术的美轮美焕的书法作品。艺术的魅力源于人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影响着艺术的功败垂成。颜默先生对我说:“学书法先学做人,古人有心正则笔正之说,我祖上的颜真卿是人品、书品、才学具佳的大书法家。”颜默临摹重求真,熨贴子不娇柔,才使得他不断登临书法艺术的金碧宝殿,品味“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纵观颜默先生的书法流变,走的是一条继承创新探赜索隐的学书道路,正是由于他的默默无闻和对书法的潜心研习,在漫长的学书路上经历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磨砺才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使得怀素小草的传承发展得到了更广博的开拓。其实,任何艺术的发展都需要探索者开拓的脚步,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他精学博喻,勇于创新,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如品茗啜露,既无剑拔弩张的狂怪之气,也无纤弱萎靡的娇弱之习,尽可见辗转反侧、回环往复的轻盈之姿和连绵情韵,于平和淡雅之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和精神,同时也从他的作品中体味到汉字艺术的千变万化和神奇的艺术魅力。学无止尽,我们期待着颜默先生在学业上百尺竿头,在书法创作上登临新高峰。 

[上一篇] 书法刚中有柔、绘画意蕴丰厚——张丹阳书画作品赏析

[上一篇] 浅说李秋平山水画之禅意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