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寻“蜜”记
寻“蜜”记
作者:吕瑞杭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九月中旬的一天,有幸与石家庄的一些文友参观了中国蜜蜂博物馆河北馆---位于石家庄市赞皇县的永丰村。

蜜蜂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虽然生命短暂,但一生为人类做着贡献,做着甜蜜的事业。

在博物馆里,讲解员从蜜蜂的发展史,生活史都进行了一一讲解,蜜蜂的工作,有着严格的管理,有条不紊。一个群体可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蜂王1只,工蜂1万至15万只,雄蜂5001500只。我们常见的是工蜂,它们的工作量最大,工作踏实且任劳任怨,白天采蜜夜晚酿蜜,一生只有几十天的时间。

休息时,我们品尝了蜂蜜的甜。使我想起了少年时代的一次“寻”蜜。

那是我们七. 八岁的时候。下午放学后,一位学长告诉我们,村子南边的旧砖窑入口处有一处蜂窝,里面肯定有不少蜂蜜,那蜜蜂可甜了。于是我们三人立即分头行动,一人回家取竹竿,一人回家取盆碗,一人回家戴草帽。经过我们武装后,也进行了简单的分工,戴草帽拿竹竿的负责捅蜂窝,拿碗的负责去取蜜,我负责接应。战斗开始后,拿竹竿的捅开蜂窝后,只听得“嗡”的一声,蜂像炸了锅似的,一涌而出,黑压压一片向我们袭来。吓得我们三人扭头就跑,草帽,竹竿等早不知道扔到了哪里。不知咋的,我们越跑蜂追得越紧,一场紧张的追逐赛开始了,我们不顾一切的跑,只觉得耳边的风呼呼的响,蜂也紧追不舍。我感觉头上有四五处挨了蜂蜇,手上也有伤口。好在距离旧砖窑大约50米处有一条小河,我们顾不得许多,一起往河边跑,其中一位伙伴喊道:“往水里跳。”于是我们便一头扎进水里。这一招还真灵验,等蜂走了,我们出水了。我们都感觉到了身上的痛,每个人头上都有几个大包,而且头疼的厉害,身上还中了不少“枪”。这一仗以我们的失败而告终。

年幼时做了这样的调皮事,也不敢告诉家长,大约1周后才回复正常。后来从大人们口中得知,我们捅的是黄蜂窝。黄蜂不产蜜,还偷蜜,毒针毒性大,想起来真有些后怕。

年幼时没有得到蜂蜜,现在不仅得到了蜂蜜,还了解到蜂蜜的很多功效,如增加免疫力,润肺止咳,解毒,杀菌,补充体力,润肤,润肠等等,还知道了不少蜜蜂的生活常识。

我感觉这次活动收获多多,真是不虚此行。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张修东:人间随时随处便有乘除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