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彭城的天空
彭城的天空
作者:王浩

       作者简历:王浩,汉族,《采风网》副总编,《采风网》书画栏目主编,河北省采风学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在多个书画刊物设有专栏。曾有诗歌、散文、书画评论发表在省市报刊杂志。在河北省散文学会三十周年举办的征文活动中,散文《旗帜》获得一等奖。为知名作家、书画名家撰写过文学评论,书画评论。另有作品收入散文、书画合集。
 



  
磁州人有句古话:宁舍一座磁州城,不舍半个彭城镇。一句话便阐释了彭城在峰峰的历史地位。从历史的因果透视峰峰,关注彭城,把对磁州窑的认知在历史的镜像中放大,照鉴出的是它曾经的辉煌和宏大。沿着那古老的文化密码,甚至让人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但让磁州窑真正有了规模,是在宋神宗元丰年间,它因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受到广大民众的喜欢,并形成了峰峰矿区临水镇以及彭城镇为中心的窑口,属宋代北方民间瓷窑之一。
  
盛夏,在峰峰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区,整个城市是酷热的,我们采风团是在近午时分来到彭城镇的,下了车,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人无处躲藏,走进中国磁州窑遗址博物馆,这种感觉还在身体上粘连着。
  
博物馆的正门是深褐色的木质结构,门楼不高,既没有雕梁画柱,亦没有飞鸟走兽,只有飞檐翘壁的四角,古朴而静默的矗立着,用一种宠辱不惊的目光俯视着我们这些八方来客。门两边的围墙是无数的笼盔叠垒而成,许多不知名的花草甚至从隙缝里钻出来,让那褐红色的墙面显得那么的斑驳、古老,透出生命的原始底色。进得门,迎面一座椭圆形的物象,外形看很像一个浑圆的馒头,这是元代遗留下的古老磁窑遗址。窑身也是无数的笼盔用泥土粘合后,一环环的横亘着,铸就成岁月的铜墙铁壁,仿佛把时间的语言,放置在思想的光晕里,在无声的诉说着人与历史纠缠不休的关系,形成一个耀眼、纯粹的时间现象。眼前,这份荒凉和厚重,让我们这远道而来的后人惊诧、惊叹之余,触发了思古之幽情
  
穿过五六个盔笼墙制成的古窑址、陶瓷渣堆,随导游进入一个拱顶洞。低矮的洞里很凉爽,一列列的木架上摆放着罐、碗、瓮、盆、缸、枕之类的瓷器,这些瓷器浴火后涅槃、重生,呈现出磁州窑陶瓷工艺的简练流畅,造型实用,纹饰生动之特点。磁州窑以烧制单色釉而闻名天下,创造了白底黑褐彩绘,这些器物,把白与黑,宇宙间最基本的色系发挥到了极致。据《磁州志》记载,彭州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这里就是制瓷庞大体系的早期根据地了。
  
我在一个端架下层,发现一个彩色的卧着的婴孩磁枕,孩童表情憨厚,生动活泼,有种天然的朴拙。瓷枕在产品种类繁多、题材广泛的瓷器中,是磁州窑文化谱系的一种。以窑地黑彩瓷枕盛行于宋代,那黑褐色的花纹简洁明快,肌理生动,将古代制瓷工艺与传统绘画艺术高度结合,形成磁州窑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承载着瓷文化的记忆以及自身的形式之美,在那人文昌荣,物产丰饶的时代,充满色彩浓郁的传统民间文化。这个颜色绚丽的磁枕,从感觉上似乎少了点什么,一问窑主,的确是一个现代大师的杰作。磁州窑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千古民窑,虽然说从元代后逐渐式微,但一直没有停止生产,如今的彭城,还生活着许多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仍然不断的用独有的技法,在瓷器上展示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有了自己的创新工艺,亦加入更多的文化理念进去,有了个人独特的气韵和风骨。
  
走进峰峰磁州窑博物馆,里面展出的瓷器以盘、碗、梅瓶、炉、玩具、以及富有特色的瓷枕为主。这些年代久远的瓷器以磁州窑传统烧制技艺为主,用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将制瓷技艺和绘画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以黑地白花为主要特质,施以厚重明快的纹饰,给人以厚重,美不胜收的感觉。一件元代白底黑花四系瓶上,题有元代陈草庵《调寄山坡羊:叹世》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都上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这首元曲用婉转的笔调记录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是古老的词根擦出火花,在瓷身上发出的文化之光。
  
一件黑釉瓷内府瓶,通体黑釉,釉亮如镜,发出闪亮的光泽,无论我用多么繁缛华丽的语言文字,都无法描述它带给我的心灵震撼。这些最初用于琐碎生活的民间凡物,仿佛还保存着古老的烧制温度,浓郁的地域色彩,让我恍如回到千年之前。当我于之对视时,这个经过了一千多年风吹,雨打,日晒,颜色如初的瓷器,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让人触摸到蓬勃的生命感和纵深的历史感。彭城的磁州窑经过一代代的改进,釉色逐渐丰富多彩,白釉,黑釉,酱釉、绿釉,红釉等,开始标新立异,引领风采,不仅增添了装饰感,还有了更多的文化气息,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烂多彩的奇葩。
  
当我们从五层的峰峰磁州窑博物馆走出来,退出这方弥漫着古代瓷文化的聚集点,中心地带,带给了彭城人强大的历史文化自信的地方。来到炙热的天空下,浑身已经湿漉漉的了。在彭城镇的街头,楼宇摩肩接踵,已经初显现代化的规模,但某些小巷,那些用笼盔做成的墙头、房屋还是随处可见,彭城窑作为磁州窑文化发祥地之一,仍显示着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历史特征。
  
离开峰峰那天早上,我爬上元宝山,站在高高的山顶,看夏日青黛的峰峦,遥望着彭城的天空,我的目光仿佛穿越栉风沐雨的笼盔墙,透过布满陶罐,图腾着磁山不息窑火的地方,寻找到瓷文化生命的另一种本源。未来的磁州窑,无论他的古老与新潮,单薄和厚重,都会令人世人瞩目,千年窑火不熄,文脉不断;都会汲取着滏阳河奔腾的河水,日夜不息的奔流下去。

[上一篇] 永远的愧疚(作者 :明月茫茫)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