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午,应王志刚老师的邀请,走进雍和宫南第二胡同--"北新胡同”的[永康诗社]。短短一个上午,听了三位老师的讲座,很有收获,与二十几位文友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其特色让我记忆犹新、有以下三点:
其一,这是个平民化的文化交流平台。
二十几位成员,既是老师,又是学员。采用一人讲大家听,或开展讨论、相互交流的形式,能者为师,非常直接,又很亲切。王桂芝讲了散文“百年震柳”“一个农民儿子的成长过程”,王志刚老师讲的有关“赋”的发展史及种类、作用,印象深刻。刘炽社长就“赋比兴”创作手法,以及作品的严谨性,通过和他和夫人一段家话讨论,就“供暖”的“供”的读音做范例,要求文友们在创作中严谨,必须在“咬文嚼字”上很下功夫。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让大家加深了对于理论的理解。可见诗社的认真态度是坚持长办不衰的精神动力所在。
其二,这是个和谐优雅的读书场所。
今天是周一,路上堵车了,所以我迟到了一刻钟。第一次赴约就晚了点,不免心中不安。经路人指引,我急匆匆进了永康社区居委会的小院,又拾级而上,到了二楼,整个三层楼都静的出奇,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心想反正也晚了,于是我也放轻了脚步寻找教室。正巧对面出现了一位女清洁工,用墩布拖地,看见我便笑着说:“来了,快进去吧。”她用下巴往旁边的房门示意了一下。我小声问了一句:“这里面是在上课吗?”“对,人都在里面。”说着,便腾下一只手,帮我推开了一道门缝。我也一眼看到王志刚老师斜冲门坐着呢。于是招呼声、介绍声、让座声、搬登子的声音,一下子打乱了安静的课堂秩序,台上王桂芝老师的讲课也中断一分钟。这时刘炽社长还亲自掂着水壶为我、也为大家分别倒上水(据说是社长从自家拿来的纯净水),之后又恢复了安静。
三,这是一个温暖的文学创作家园。
一说到诗社,大家不免就会联想到红楼梦里面的诗社,那是一群豆蔻年华的粉黛佳人。而这里聚集的是一群退休老人,是一群具有文学兴趣爱好的作者和读者。他们把最美好的心情、最多彩的生活、最丰富的见解全部写在诗词里,集体装订打印成册,相互欣赏,共同进步。
他们头顶着[三国演义]名著(教室天花板上镶嵌进去的是名著文字灯具),足踏着帝王将相出入的街巷,身处着京都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心里咏着古体的、现代体的诗文,他们是一群精神世界里的骄子,他们是一群最美丽、最漂亮的诗词达人。
正是:
胡同雅兴文诗社,永康抒怀暖意浓。
笔韵勤耕歌华夏,群星聚集舞风情。
写于丁酉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