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山郭酒旗红
太阳峪村位于河北省迁西县汉儿庄乡最偏远的山洼里,是个只有81户,242口人的小山村。据说在清朝时因此地的木质好而被选为专给皇宫烧炭的地方,所以过去的村名叫“炭窑峪”。后来人们叫顺嘴就成了“太阳峪”。我是在5月份采访美丽乡村建设时走进太阳峪满族风情村的。穿过七拐八拐的蜿蜒山路,忽见一座花海掩映的古朴村落。放眼望去,宛若一幅色彩丰富的山水画卷铺展开来:村口的木头牌匾、街道上的人文壁画,以及特色民居、亭台楼榭,八旗广场等随处可见满族的风格色调。在优雅恬静的月亮湖畔,在画风粗犷的栈道两旁,古树遮天蔽日,山花姹紫嫣红。每个农家院门口悬挂着富有满族特色的彩旗,上面写有“齐日阁”、“向日阁”等字样,令人仿佛置身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
太阳峪紧邻全国四大库区之一的潘家口水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去年刚当选的村支书张守全是村里最早养鱼的人。1988年水库刚建成时,头脑灵活、胆大心细的张守全率先开始投资渔业,挣了第一桶金。很快,养鱼成了太阳峪村的支柱产业和大多数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在走访中了解到,张守全在村里的威信很高。他不仅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积累创造了财富,而且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和父老乡亲的利益,曾荣获过“河北省劳动模范”和“唐山市十大杰出农民”等称号。2011年就是他四处奔波,在太阳峪成功举办了全国库钓大赛,经过电视台的播放及各大媒体的报道,太阳峪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开始被全国各地的钓友所熟知。为了获得举办资质,当年张守全自己出资40万元用来买鱼和建造高标准的钓台。此次库钓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钓鱼团队,吃住都安排在太阳峪村的农家院里。大赛一共举办了7天,农家院的经济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十几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生动美好的画面是太阳峪的真实写照,曾让太阳峪人引以为傲了几十年。可是后来随着渔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鱼饵和鱼粪沉积在水底,对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潘家口水库是引滦入津工程上游的蓄水库,其水质的安全何其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去年张守全不惜斥巨资与河北理工大学和南开大学合作研发先进的环保项目:将鱼的粪便、残饵等抽出水底,风干后再加工成有机肥。
其实这些年来,太阳峪的历任村干部和村民们一直在探寻更环保、更有前景的发展之路。十年前,在市、县等领导和旅游局、民宗局、电力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太阳峪村开始大力发展旅游资源。根据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及一多半是满族人的特点,开始全力打造满族风情村。
无论是发展渔业还是旅游业,都没有改变太阳峪人保护山林树木的热情。今年68岁的郭志双是太阳峪卸任多年的老支书,但他依然时刻牵挂着村里的大事小情,经常巡视山林。他说这个村子一直有个传统,就是无论男女老幼,都是自发的护林员,绝不允许以任何名目毁林砍树。村民平时烧饭的柴禾,用的也只是修枝时积攒下的断枝败叶。如今,漫山遍野的栗树、松树宛若一道绿色的长城,庇佑着太阳峪勤劳善良的子民。
用村支书张守全的话说,太阳峪的美丽乡村建设打的是文化牌,走的是生态路。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倭瓜酸酱滋味长
早上4点,天还没亮,53岁的李兴军就出了家门。穿过一段宁静的山路,到达潘家口水库。划小船,撒鱼食,大约要忙到6点才返回。晨曦的亮光中,水面上的古长城和烽火台逐渐清晰起来。此时,妻子齐素文已经蒸好了一锅倭瓜干和玉米饼,还有一把新鲜的小葱、一碗自酿的酸酱。农家院的早餐,和这里的山、水一样,天然质朴,却养眼又养心。
其实,看似简单的食材,制作过程却相当烦琐和漫长。春天,当村边的柳芽刚泛嫩黄,就开始在后山的空地上撒下倭瓜种子。在后来的两个多月里,要搭架、剪枝、看护等,夏末收获时,往往得用独轮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往返二十多趟。接下来是清洗、削皮、拉条、晾干、储藏。来年春天,青菜稀缺时,将这些倭瓜干泡软后与栗子、大枣一起蒸熟,就成了一道美味的甜食——“满园栗脯香”。这道祖传的家常菜,被齐素文搬上了县里的美食大赛,并获得了“美厨娘”奖。
而餐桌上看似普通的蘸酱,却是外地游客必点的“重头戏”。每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是炒酱的日子。将优质饱满的黄豆炒后再用水闷,待几天后发酵长毛,拿到房顶上晾晒几天,再拿水泡,然后将泡好的豆子和其他佐料混合打成浆。接下来是下缸的环节,一般在农历三月三这天。将盛满料的大缸盖上纱布、玻璃。以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期间不能闲着,要把缸挪到阳光下晒晒,这样才不会生虫和变质。齐素文说,太阳峪村做的酱,有一种特殊的酸香味,别处都做不了,因为里面添加了一种叫“王八莲子”的草籽。为了做这一缸酱,要在秋后时从山上寻找这种野生植物。抱回后晾干,里面状如芝麻的籽粒脱落,就是做酱的原料。因为产量太低,加之近年来“王八莲子”越来越少,制作酸酱的人工成本增加了几倍,有时找一天也见不到一株“王八莲子”,而要集够十几斤籽粒,需要往返上百趟去山林中寻找。但是,太阳峪的村民依然坚持着这种古老的做法。他们坚守的不仅是独特天然的传统味道,更是厚道实在的做人准则。
遇见你是我的缘
山美,水美,人更美。在太阳峪,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弥足珍贵的素朴大美。据村妇女主任齐素文介绍,太阳峪民风淳朴,注重诚信,几乎没发生过其他旅游景点那样的欺客宰人现象。村里的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深得乡亲们的信任和拥戴。多少年了村里没有一户上访的,没有一户不管老人的,没有一家婆媳打架的。每一户小院都被县妇联评定为“美丽庭院”。齐素文说,放在门口的啤酒等货物,有时来不及搬到屋内,即使放几个晚上也绝不会少一瓶。就连她那两只雪白的兔子都是散养的。它们白天满山遍野地乱跑,天晚了就钻回到树下自己的小窝。不会受到孩子或大人的惊扰。
近年来慕名来此旅游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从事特色餐饮的有十几户农家院,要说完全没有竞争那是假的。但是在太阳峪,从没有发生过争抢游客或恶语相向的事情。这与当地重视村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知廉耻、懂礼仪不无关系。在太阳峪,无论男女老幼,人人都会背几句《弟子规》。
齐素文是当年最早开农家院的。她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来我这的都是和我有缘的,所以我都很重视、很珍惜——你想啊,世界这么大,彼此能相遇是多大的缘分呀!”说到缘分,就不得不提一个故事。那是2009年的春天,五位游客从北京驱车来到太阳峪,就住在齐素文的农家院里。铁锅鱼、粉蒸肉、贴饼子、葱蘸酱等地道的农家菜令客人们很满意。其中一位姓孙的女士,年龄与齐素文相仿,两人东拉西扯聊的很投机。临走时,因为担心像来时一样,走错了七拐八拐的山路,他们请教老板娘。齐素文爽快地说:“干脆我把你们送到大道上去吧!”。将客人一行送出很远后,齐素文才下了车,微笑地跟他们挥手作别,一如送其他的客人一样。那位孙女士忽然问了一句:“你怎么回去?”齐素文说:“打个车呗。没事,挺方便的。”孙女士就很感动,说:“哎呀你真是太好了,不怕麻烦送我们,回去还得自己搭钱——”说到钱,她忽然顿了一下,仿佛想起了什么,扭头问几个同伴:“你们谁结的账?”大家面面相觑,都摇了摇头。五个人,三天两夜,连吃带住消费了近千元。此次此刻,孙女士不仅感动,简直有点惊愕了:“你怎么也不提钱的事?”齐素文嘿嘿笑着说:“那我咋提?就为了这点钱我张不开口。我寻思着回头你们想起来,不还得过来找我吗?”
孙女士上了车,临走前撂下一句话:“过几天我还来。”
五天后的一个周末,孙女士果然又来到了太阳峪。后来发生的一切,是齐素文做梦也没想到的。在孙女士的介绍和举荐下,齐素文的儿子来到北京,成了一家大型国企的员工。如今儿子已经成家,儿媳妇也在北京工作。每年的春天,孙女士都会来太阳峪一趟,每次都是住在齐素文家的土炕上,她说这里让她的心变得宁静。
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原来在太阳峪,最美丽、最打动人心的,是无处不在的温暖和感动。
(作者简介:资深记者、编辑,作品曾多次获省级以上好新闻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 。)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海蓝蓝散文】为生命而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