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小镇上的“八大碗”
小镇上的“八大碗”
作者:赵志勇

  

  作者简介:赵志勇,1964年出生。现在赵县广播电视台工作。散文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太行文学》、《当代人》等报刊。2008年和2009年先后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天下赵州》、《赵州这杯茶》。散文《漫步柏林禅寺》曾获第六届河北省散文名作一等奖。《赵州这杯茶》获第七届河北省散文精品贡献奖。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古城赵州文化底蕴深厚,饮食文化更是可圈可点。城里老字号饭店荟萃,美味云集,烹炒煎炸、溜焖煮蒸,口味繁多,花样翻新。先说城内,“同春”的熏肉、“福聚永”的四大盆、“龙龙”的猪三样、“惠亚轩”的蒸菜、“燕华”的炒饼,“小香驴”的全驴宴,“隆发”的干烧鱼,各家饭店都有自己拿手的招牌菜,引得众食客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人人皆可找到自己喜好的那一口。

  至于乡下村镇的饭店,虽地处穷乡僻壤,深街陋巷,比不得城内的酒店灯红酒绿、铺张奢侈。但同样有堪称人间至味的美食。韩村镇上的“八大碗”,是古赵州的又一美食,蒸丸子、香菇丸子、大酥肉、豆腐盒、花油扦、香米金瓜、肘花、扣肉,它们完全靠一口大锅和硕大的笼屉蒸制。热腾腾、香喷喷的“八大碗”端上桌来,仿佛来了一群憨厚的庄稼人,大气而得体,利落又不失清爽,少了几分霸气,添了几多纯朴,让食客瞅上一眼便心生爱怜,暖心暖肺。

  韩村是个古村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村里有集市,四里五乡的亲戚都来赶集购物串亲戚,集日也是村里人待承亲戚的日子。逢集日,韩村几乎家家都四盘八碗招待亲戚,串亲戚的人也会买些日杂百货做礼品孝敬长辈或馈赠晚辈。日久天长,古道热肠的韩村人落了个好吃的名儿,四里八乡的人都知道韩村街里好吃。好吃的韩村人吃也吃出了名堂,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厨艺“蒸席”。到后来,村里的喜宴、寿宴多以“蒸席”待承亲朋好友。“蒸席”过去也叫“八大碗”,荤素搭配,如今生活好了,“蒸席”的八大碗品种有所增加,而蒸席所用的器皿粗瓷大碗也被精雅的青花瓷碟所替代。村里老年人过寿、年轻人娶媳妇、添孩子、给孩子过满月都用“八大碗”招待,图的是热闹红火。”

  韩村镇上的这家饭店叫“惠民饭店”,门面显得破旧,店内也湿潮阴暗,小院窄如筒子楼的楼道,吃饭的雅间隔一步或可见简陋的洗手间,夏天热了,是电风扇伺候,冬天天寒地冻,小太阳电热扇是最佳的取暖器。那房舍看上去便知度过了多少春夏秋冬了。饭店对门是韩村镇政府的大门,门楣上的“人民公社好”,彰显这一建筑的年代,想来这饭店建筑与镇政府大门的岁数应该差不离儿。就是这么一家老店,却不缺食客,来晚了还占不上桌呢,食客多半是冲着“八大碗”来的。可以这样说,来这里的各色人等吃的不是环境,而是那种正在远去的民间味道。

  饭店老板姓周,六十来岁。老周在韩村村里做了三十多年厨子,后来就想开这家饭店,他的菜秉承传统工艺,工序上不偷奸耍滑、材料上不缺斤少两,所以做出来的菜肴风味不变,保持着老辈人做菜那股子原汁原味。



[上一篇] 惊雷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