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五金厂是干什么的啊?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对这个厂子都没有听说过。刘维嘉老师在他几年前出版的《滋味儿》一书中,这篇《黑白铁的青春序曲》给了我们最最确切的答案:“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黑铁水桶、白铁水桶、油抽子、白铁水壶和秋皮钉。” 在他的另一篇《“叮叮当当”黑白铁》中具体告诉我们:“五金厂在县城设立的门市部用白铁板或者黑铁板制作水桶、提桶、油抽子、香油桶、酒提子漏斗、水舀子、炒勺、鱼缸、喷壶、烟囱、弯头……等,其中大部分都是白铁制做的。”
刘维嘉老师在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回忆到:“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我要珍惜它。在师傅们的传授下,我要认真学习钣金技术,经过日日夜夜的努力,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弯头、虾米弯、三通,楼房雨水斗的放样、下料和制作的全部技术。”
“由于自己学习技术快,一年干出两年的活,不仅提前两年出师,而且还提前三年晋升二级工。并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北京市劳动模范’。”听着刘维嘉老师一件件事情的叙述,一直为他的工作担着心的我,这时心才舒展开了。
就是在这样一家叮叮当当、敲敲打打嘈闹声极大的企业中,刘维嘉老师干出了骄人的成绩、干出了让人们极其羡慕的事业!
刘维嘉老师认真讲着当年的光荣史,我听得好认真、也让我好心痛啊!
因为上班的路上远,起早贪黑来上班,对于肢残的刘维嘉老师来说实在是不方便。厂子还算照顾他就他安排了集体宿舍。一般的人在下了班谁还加班啊,干了一天的体力活谁不累啊,早早休息不就完了吗。而刘维嘉老师却把住在厂子里这小小的“福利”当作是自己干事业的平台。每个傍晚他简简单单地吃了晚饭就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空旷的车间中又拿起锤子、拍板,完成着一件件产品的制做。看得出刘维嘉老师非常珍惜下班后的这段时间。他一个人舍不得休息,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争取多出产品,为厂里多做贡献,厂里的同伴们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加班大王。
需知这残疾人干这黑白铁的工作是很辛苦、又是特别劳神的。有的活要在一米多高的大案子上敲敲打打地干。有的活是铺在地面上干,因为一张大大的白或者黑的铁片,只有铺在地上它才能“舒展”,才能被人们裁剪成需要的块块再组合起来。刘维嘉老师谈到这里时,我特意问了他,那您怎么办啊?他很爽快地说,只能蹲在地上随着铁皮的移动咱也移动呗。我又加强了口气问:“那多累啊!”他笑笑说习惯就好了。
在这个厂子上班,还有一样是让人们受不了的。这就是在制作铁成品时叮叮咣咣敲打的声音。这可不是单纯的一个齐奏的声音,那么顺耳、那么动听;要知道在一个大生产车间是多个生产工人在同一时间,为完成自己的生产指标发出来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音。这声音能好听吗?大家可想而知了。
在谈到克服困难时,刘维嘉老师在他这篇2018年的回忆文章中说:“那就是在纵横交错、险象环生的世间游走,必须把良心摆正,对人以诚相待、对工作认真负责,还要经得起世事的磨砺和考验。”看刘维嘉老师说得多好啊!
是的,我一个健全人怎么都想不出来,他是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而艰难地完成并超额完成任务的,他不但与正常人一样日日、周周、月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指标。刘维嘉老师这一干就不闲下来,竟然连续四个年头版每年都完成双倍的工作任务,就是说每一年他能干出两年的活儿。这可是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做支撑啊!
怪不得人家刘维嘉老师在1975年进厂,仅仅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验早在1976年底,他在二十岁刚过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以后,刘维嘉工作更加刻苦努力,严格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体现出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奉献精神。
努力的工作不负有心人,1979年9月刘维嘉老师分别被共青团中央和共青团北京市团委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的荣誉称号。
2025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