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天空风轻云淡,微风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与期待。在我国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守护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是每个国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5月中旬,笔者来到坐落在榆次老城文庙广场东南角的“山西省级非遗枣木制版─中国拓片”“ 示范传习所基地,古色古香的“柏树斋”工作室里,墙上挂满了真、草、隶、篆等各种书法艺术佳作。进入里间的门口,有齐白石书写的“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的书法条幅,山西省级非遗枣木制版拓片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广德先生,正聚精会神的在枣木板上刻制米芾的《蜀素帖》。
在老城幽静典雅的环境中,年过七旬的刘广德先生,每天边工作边接待前来参观的文人墨客,他总是一脸灿烂的笑容,像初夏的风带着青草的清香,让人耳目一新,宁静安心。
他出生于榆次北田镇大伽南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里是全国闻名的民兵先进村。1971年18岁时,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库车陆军4师参军入伍。由于精明强干、本领突出,被部队选派到沈阳军区工程兵教导大队学习。退出现役后,曾任榆次某公司办公室主任,晋中地区某公司经理、书记等职。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2016年,他被列入榆次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名单。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院副院长孙建君博导、清华美院杨洋博导等到工作室调研时,称赞其作品可与“唐贤三绝碑”媲美。从2008年以来,他曾先后荣获国际十四届文博会银奖,九届国美大师展优秀奖,以及山西省第二届文博会银、铜奖,晋中手工技艺大赛一等奖等奖项。2018年在《天工》刊物上发表论文《枣木制版〈淳化阁帖〉并非传说》。2020年被授予“晋中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在一块绿色的“春风”大字牌匾前,我们细细品味其文化深邃的同时,对刘先生的刻制刀法艺术惊叹不已。让人领略凹进去的字“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着看着又神奇般的凸起来的魅力无限。这时,欣赏之人顿感如沫春风。他使用的刀法是祖传的“千噬法",千是指若干,噬是虫子吃树叶的意思。既有中锋又有侧锋的刻刀,所以能刻出似乎古代原版的效果。据说,别的流派用的刀只有中锋,是没有侧锋的。用千噬刀法刻出行、草书,笔锋流畅飘逸,晶莹剔透,让人回味无穷。
站在木棂窗前,北宋书法家米芾的《蜀素帖》熠熠生辉。刘先生解释道:此帖是米芾为成都知府林希所藏的蜀锦题写的诗词。蜀锦质地粗糙,不易吸水,但米芾凭借其独特的“刷字”笔法,书写得迅疾飞快,富有古韵雅气,被誉为“古今第一美帖”。他说,枣木制版的行、草书体要求逆向行刀,刻出的线条不规则,粗、细变化莫测。也就是说,用刘氏刀法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有着线条流畅、飞白飘逸的特点。
据了解,枣木制版拓制拓片在官方已断代。刘氏枣木制版拓制拓片技艺,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榆次乡村志》中第七项、经济发展一栏有所记载,清末注册的字号“忠恕轩”刘源海、刘涛万先生经营当铺生意。在做业务中发现,当品中有好的书法作品,当期到了当户要赊回时,刘氏弟兄又舍不得让取走。于是,受刻碑的启发,想把留在家中的书法当品,临刻在本地特有的被村民称之为“牙枣”树芯材木板上,成版拓制出拓片自娱自乐。当铺业务南来北往,据说第一代传人、他的祖父刘艺,早已得到山西晋南各县已成规模的刻制印版、年画版艺人的技艺传授。于是祖父从当铺院分出另立门户,边经营当铺,边从事刻字、刻版、拓制拓片。复印、扫描进入市井,使枣木制版技艺如虎添翼。有了清晰蓝本,不丢失一点书法信息,加之刘氏祖传刀具千噬刀法,使刻版技艺有了新的飞跃。由原来只能翻刻石碑刻品,转向刻制墨本以及流出海外的书法珍品。
刘广德先生是刘氏第三代传承人,从40多年前就着手研究、挖掘、探讨枣木制版技艺。自2011年开设专业工作室、展厅,投入资金努力制版,培养家传第四、五代传人。刘氏枣木制版拓片技艺,120多年来口手相传三代,挖掘研究、创新,至今制出历史名家行、草、隶、篆和楷阴、阳两大类。古碑翻刻、墨本新刻、流出海外墨宝、扇面、残片、长卷、花鸟、人物等拓版近500块,拓出拓片20000余幅,2017年被列为山西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在旅游景点开设工作室和展厅,除传承人深入实践外,更多的是提高受众范围。将枣木制版拓片技艺传遍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国。
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源于宋代、祖传三代的手工枣木制版拓片技艺。采用本地域特有的密度大、硬度高的牙枣树芯材制版,枣木自身的疤、节、裂纹制成的版,显得更加古朴沧桑。加之坚持使用不同于江、浙、闽等派的刀具,采用千噬刀法,刻出的拓版透过刀锋看到笔锋似春蚕噬桑,飞白似行云流水,美不胜收。
2018至2020年间,刘广德先生所刻作品捐献给了敦煌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2023年9月,他回到当兵的第二故乡,前往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做传承讲座,并分别捐赠《峄山碑》《始平公造像》等100余幅艺术作品。去年10月,他应邀到西安美术学院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年会。期间,安排与该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并捐赠其枣木拓作品《万岁通天帖》等十余幅作品,被该校研究基地收藏。
目前,他已有拓版近500块,大版面如宋版465字的《石鼓文》、《温泉铭》、《千字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峄山碑》、《丹凤阁记》、《朱治家训》等。小尺牍《泰山碑》53字宋拓本、《丧乱帖》三联本、《平安帖》、《地黄汤帖》等。红色革命版毛泽东书法《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 雪》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注重宏篇巨著,以长卷为主,诸如,张旭的《李白诗仙帖》、岳飞的《前出师表》、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等10─20米长卷,近几年来已陆续创作出150多米了。
在闲谈中得知,他为了将刘氏刀法传承下去,从2013年开始,便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书法班,讲授枣木拓版雕刻技艺,以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在榆次老城开设了枣木制版拓片传习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拓版雕刻、书法爱好者传授技艺。
非遗历来是以口手相传,因为来自民间,没有具体定论教材,况且枣木制版拓片技艺自宋淳化三年后已失传1000多年。刘广德先生在高校授课时,尽量多带实物,让生疏的学生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加深对刻字技艺的热爱。他从刻字、雕刻、拓版、拓片、刀具与浅浮雕等拓制方法入手,到雕版印刷、实践操作等理论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述传授。
前不久,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书法班学习的吴栋煜同学,发来信息感谢刘老师对他的传授和帮助指导,如今已如愿考上青海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了。该生特意和老师分享这一喜讯!这次无论笔试还是面试,给了他很多启示和启发,他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以不辜负老师对他的厚望!
五月是温柔的笔触,愿刘广德先生刻绘出四季如春的浪漫画卷。
[下一篇] 陈文天是诗书画印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