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和生老师是我近几年来认识的一位和蔼可爱、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共和国同龄老人。那年他参加了文化养老公益办公室,举办的红枫学堂硬笔书法的公益讲座,因为对这手机怎样播出他感到有些困惑,就在开课前到文化养老办公室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完成。
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吧。熊和生老师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1969年1月他从北京市第80中学出发,大拨轰插队来到延安地区的黄陵县太贤公社南村大队。他从知青做起,曾当过生产队长、保管,在那里入了党。1971年就被招到宝鸡工务段,后在西安铁道师范毕业在当地的中学任教。九十年代初回到北京市第80中学,他的母校继续教书直到2009年退休。
退休后熊和生老师收获多多。喜欢并参与了书法,摄影,英语教学,做诗,写文章等多项活动。
熊和生老师在腾讯上免费教授硬笔书法6年多,在西城区月坛街道的社区,义务教授硬笔、软笔书法已经连续12个年头了,在东坝的奥园社区义务教授硬笔书法也有7年的历史了。2025年3月22日,他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管理办公室颁发的汉字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奖牌。
熊和生老师常说:“我在社区教授汉字书法,就是在传承中国文化;我要用我的行动把祖国璀璨的汉字文化传承好!”公益教授书法课是熊和生老师退休后坚持时间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项善举。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自己不仅爱好书法,更愿意把自己掌握的书法知识传授给他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把时间拉回到2013年的春天,一向有着爱心的熊和生老师知道身边有不少的老年人退休以后,都在学习、练习书法,可大部分老年人都苦于没有老师来教,只能是自己在家每天“划拉划拉”。于是他走进月坛街道办事处,向这里负责文化宣传的领导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他的这个公益为社区教授汉字书法的想法马上就被采纳了。于是从那时开始直到今天,他在西城区的月坛街道“月影诗书苑”连续做了12年的公益汉字书法讲座,而且还在继续。我看他是想打破“汉字书法连续教学”的这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吧。
这些年他还在网上开设的“红枫学堂”“颐年课堂”上义务讲授硬笔书法课程。称呼熊和生老师是社区文艺中的“老男孩”也不过分。他身上的文艺细胞是浓浓的。手风琴是他的老伙伴,《我爱你中国》《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脍炙人口的旋律常从他家窗口流淌,让这位老男孩仿佛重回青年时代;熊和生老师他还爱好模特走台,在T型的舞台上走走“猫步”,他说“这也是老男孩的快乐!”
退休后他组织了朝阳区奥园社区的合唱团,每周练习一次。他自豪地回忆道:“这支合唱团在参加东坝街道大合唱的比赛中,那些年有16 支参赛的队伍,我们合唱团曾两夺东坝街道比赛冠军。”
熊和生老师喜欢摄影。经常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公园里,用手中的镜头对准花花草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他拍下一张张美丽的照片......
他说拍摄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四季鲜花”:《春桃》《夏荷》《秋菊》和《冬梅》,将这四季鲜花分别配有赞美的诗歌。咱们现在就一起来欣赏熊和生老师歌颂这个四季鲜花的诗句:
写《春桃》的诗句是:“寒尽天暖沐春风,大地一片绿绒绒。勃勃生机需色彩,唯我最先添艳红。”他说:“这是通过对春桃花的描写,表现出大地复苏和万物生长带来的生机和希望。他用桃花表现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就欣赏《夏荷》的后两句诗吧:“不与他人争土地,独立水中享清凉。” 很显然这诗句中暗含着熊和生老师的人生哲学——在喧嚣的都市中,他如荷般扎根社区,为他人撑起一片精神的荫凉。
熊和生老师完成的《百花采撷》和《相约回延安》两本书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202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