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画,承载着这种文化的多种元素,蕴含着中国人丰富的情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在创作上也必道法自然。
自幼深受家父濡染,苦学几十年绘画的画家李海立尤擅花鸟题材,品味其作品,给笔者的第一印象便是真淳自然。庄子曰:“道法自然,无为为美”。他的绘画作品在沿袭传统技艺基础之上,更贴近自然之境。
伴随一生的绘画之缘
少年时期从一本《芥子元画谱》开始学起,而后跟随著名画家梁岩学习绘画技艺并研究其丰富的内涵精髓,再到涉入精细严谨的西方素描、造型艺术学习的李海立,对画画有着与常人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他说,唯有自然最真。只有坚持到大自然中熔炼,肇自然之性,融天然造化,吸取自然的精华才能创作出打动人们心灵的作品。他经常仰望天空中飞翔的鸟儿,细观静落的麻雀,偷食的猫,微风吹拂下的牡丹......因此,造就了其作品蕴含着朴拙之气又不失阳刚之气;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苍劲朴拙;笔法凝练简约,却意趣盎然。
回忆青年时期的军旅生涯,依然离不开绘画。因怀有绘画一技之长,李海立被领导任命为专职宣传骨干,每逢连队举办活动,前期的宣传海报、展板、以及活动期间的道具都由他来负责。因此,他还被战友们赞为“才子”。
告别部队,转业之后的他依然离不开绘画。他被分配到人民商场,成为了一名美工,主要负责一些商场活动的一些主打商品、促销活动的海报绘制。每期漂亮的海报,一度成为早期的人民商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时,边工作边画画的李海立还没有直面市场的勇气。偶然的机会,经过一位热心朋友的不断的鼓励与推荐,将作品展在燕赵古玩城的一家画廊,却没想到有了意外的收获!他的作品受到了一位企业家的称赞与欣赏,这无疑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从此,李海立信心大增,决定专职画画。
重“形神”,重“笔墨”
他说,在绘画世界里,一定得耐得住寂寞。李海立常常从下午一直画到凌晨,在创作中,他恪守白石老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理念。他认为,所谓“似与不似之间”,就是形似与神似相统一的一种至高境界,也就是传统画论说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绘画首先要做到“形似”,即画人画物要画得像,画得准确。进而要做到“神似”,即传达出某种意境和神韵。“神”从“形”来,“意境”从“形”来,“神韵”从“形”来,“神似”表现出来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
此外,笔墨是花鸟画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清代花鸟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花鸟画非常讲究用笔和用墨,而且用笔有笔法,用墨有墨法,甚至从画面中一笔一墨的巧拙来认定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不理解这一点,便无法欣赏花鸟画,也不可能画好花鸟画。因而,笔墨之运用,最能体现画家的内心世界,也成了艺术家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就花鸟画而言,他既能工笔,又能写意,兼工带写是他的主要风格。稍作分析这种风格的作品,可见有宋元人体察物象的精心,有明清人笔墨提炼的极致,有近代水墨写实的精微,也有西方现代绘画强烈的形式感。他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为作品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为了在绘画方面有更深刻的体悟,除画花鸟之外,李海立还兼画人物、山水、走兽、宗教等题材,以求绘画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寄心于画,谐俗而入雅
李海立的花鸟画,正是总结了前人笔墨运用经验,在观察、研究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创作,以一种简约笔墨、巧妙构图、意蕴情深的笔墨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大自然中那些花鸟之秀美、草苔之淡雅、枝蔓之攀跃、山石之冷峻的图画,既有其感悟人生的一种心境使然,也有其对自然生命的一种讴歌和赞颂。
从李海立花鸟画的画面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他愿意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将个人情感融化到创作之中,亦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满目的花草,郁郁葱葱,几只活泼可爱的大自然生灵——小鸟偎依在这花丛之中,怡然自乐,从不突显自己。他借助于绘画,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有人说,李海立的花鸟画雅俗共赏,在笔者看来,更恰当的说法是谐俗而入雅。谐俗,一是题材的通俗性,二是顺应当代的文化心理与视觉经验。入雅,不是复兴古代的雅人高致,而是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观提升精神境界。
在当今繁华热闹的世界里,个人主义和浮躁之风盛行,常常有人为显示、突出自己而不顾一切。李海立愿做一株平凡的蔷薇,藏匿在这大千世界中,隐于闹市,在简朴的小屋里潜心创作,怡适自得。正如齐白石所说:“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正反映了李海立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和人生乐趣。艺术无涯,在绘画艺术世界里的他表示,要继续向艺术的高峰攀登,向古人看齐并勇于创新,永不舍弃,永不放弃!(文/秦祖)
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王浩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