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网北京站运河雄鹰报道:2019年7月26日,著名书画教育家华敬俊先生喜收高徒王士杰拜师仪式在北京墨先生书画院举行。
收徒仪式由华敬俊先生弟子,河北省采风学会北京分会副会长、北京墨先生书画院秘书长、书画家张亚祥主持。
在拜师仪式上,王士杰向华敬俊先生行礼、敬茶,随后师徒互赠礼物。
原北京市通州区老干部局局长、通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广强,通州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王青春,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敦秀,通州区第四纪检派驻组组长宋明凯,北京墨先生书画院院长孙辉,河北省采风学会北京分会会长、通州区政协文史特邀委员刘维嘉,北京漕运书画院院长、书法家窦万兴,书法家刘丙申、张本、郝鸿翔、郑景泉、张凤玉,通州南站站长、通州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阴延贵,企业家、书画家林发钏,教育工作者吴晓庆,企业家、书法家成雷涛,通州区农工委工作人员魏莹等,共同见证并祝贺王士杰成为华敬俊先生入室弟子。参加拜师仪式的书画家,大部分都是华敬俊先生的弟子,他们在从事书画艺术创作中,都有比较深的功底和造诣,并在书画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北京墨先生书画院院长孙辉及其女儿丹丹为本次拜师仪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华敬俊先生在讲话中十分谦逊地说:“今天很激动,我快八十岁了,这几年,我陆续收了十多位徒弟,今天都到场了。收徒的过程,也是激励着我向大家学习的过程。书法艺术无止境,我至今仍然在学习。书法贯穿于中华文明的长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世界文化的魂宝。收徒也是为了和大家一起把通州的书法事业搞上去,传承下来,不断发扬光大。”
华敬俊先生对弟子王士杰颇为赏识,他说:“王士杰天赋极高,自幼深受父亲的影响,书法功底相当不错,一点就通。书法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学书法是很辛苦的,他能在辛苦中勤奋学习,默默坚持了数十年,实属难能可贵,我愿意担任他的师傅,共同学习和进步。”
华敬俊先生还简要回顾了自己从事书法和绘画艺术走过的历程和感悟,畅谈了书画艺术与为人处世、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辩证关系。他勉励王士杰要秉承传统,从古人的经典书法作品中汲取营养。同时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对学问负责,对社会负责。
王青春、孙辉先后致辞,祝贺王士杰成为华敬俊先生的弟子。
王士杰十分激动地发表了感言,感谢华敬俊先生对他的厚爱,感谢各位书画艺术家对他的鼓励,感谢大家对他的支持,感谢北京墨先生书画院对他的帮助。他表示,一定要不辜负华敬俊先生的厚望,不负众望,要多学多问多请教,戒娇戒傲戒自高,勤奋刻苦,用心苦研, 担当起责任,为把国粹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做出努力和贡献。
华敬俊先生的祖籍是山东省微山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书法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和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
1976年至1982年,时任通县文化馆书记,后来担任北京教育学院艺术中心书记兼副主任,之后改任艺术学院书记兼副院长。数十年来,华敬俊先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书法绘画人才,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华敬俊先生从事书画创作和书画教育工作50多年,成就斐然,并成为德高望重的书画教育家。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他先后为刘绍堂、孙犁、马烽、赵树理、铁凝、贾平凹等几十位著名作家的100多篇中长篇小说插图。特别是为著名作家浩然的短篇小说《花朵集》,中篇小说《浮云》《战士小胡》和《中国农村小说大观》(第一、二卷)插图。还为中宣部组织的全国100名家农村题材作家的三部小说集插图。不仅如此,他还精心创作了《红花朵朵》、《济公传》(3本)、《水浒后传》(5本)、《塌东京》、《侠客行》等15套小人书,每本有100多幅画。他创作的连环画《神龙大禹》被收录到《故事王画库》,1989年7月由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著有《怎样画葫芦》《怎样画牵牛花》《怎样画螃蟹》《怎样画竹子》《怎样画人物》《墨海初航》绘画技法6部和《小朋友怎样画人物》等专著。《我的两个老师》《微山湖畔静悄悄》《教师生涯》三部长篇小说均在2018年出版发行。
华敬俊先生与他的弟子们合影
华敬俊先生的弟子王士杰,北京市通州人,字逸庭,五牛堂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逸庭书画院院长。
王士杰自幼深受书法家父亲的影响,酷爱书法,始终坚持刻苦学习。1992年有幸认识国学大师,红学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诗人,书画家冯其庸先生,并拜其门下,学习书法。二十多年来,不间断的向老师请教,得到了恩师无数次的指导,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2015年参加荣宝斋画院张旭光王羲之行草书高研班学习一年,系统的学习了王羲之行草书的临习与创作,每天坚持临帖十小时以上,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参加傅绍尉书谱创作班学习三个月,2019年又参加书谱单字过关班学习三个月。2019年参加了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组织的首期书法理论与创作高研班学习。书法之余,他还擅长国画花鸟创作。多次参加全国、北京市和通州区书法比赛及展览活动,获得诸多奖项,深得书法界行家的赞许。
(照片摄影:阴延贵)
责任编辑: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