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书法家王景龙印象
书法家王景龙印象
作者:杜敬义


       初识景龙,是在三年前的一次书画活动中,他壮实敏捷的身影,一直微笑的面孔和洪亮的声音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一幅幅朴拙浑厚,灵动飘逸的书法作品,使我读到当代书法之内涵。
       他真、草、隶、篆,涉猎广泛,作品凝重老练,用笔拙中见雅,清新别致,或碑或帖,师从古法,洒脱飘逸,隽秀古雅。观其楷书“博雅达观”、“天道酬勤”点画顿挫有力,结构险峻,厚重不失灵动,洒脱不失沉稳,提按顿挫讲究。由此不难看出他在欧阳询的诸碑中下了很大的功夫;魏碑临《孟敬训》、《李壁墓志》、《张猛龙墓志》及元氏诸碑,“凌云志”及诸作品用笔的方圆结合、切柔有力。品其隶书“宁静致远”、“天行健”等作品,真正体会到他用笔刚劲有力、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知道他在汉碑《张迁碑》、《史晨碑》、《乙瑛碑》、《好大王碑》等诸碑上深钻细研,尤其在《石门颂》、《张迁碑》和汉简、帛书中汲取了精华,作品笔法灵巧多变,方圆秀美、大气浑厚、朴茂高古,说明他学到了汉隶之神韵,同时他又融入新时代气息的隶法,其作品赏心悦目。章法别致新颖,墨法浓淡枯湿,运用有度,能感悟到他对书法创作的特殊天赋。所以他的书法作品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及大众的喜爱。在2014年中晟国际秋季拍卖,四尺斗方“宁静致远”以十五万元的价格成交。

朴茂高古•厚德载物 ——书法家王景龙印象

    景龙是个勤奋的人,他有极高的悟性。几十年来,始终坚持长临碑帖不辍,坚持走传统书法的道路,这是当今中青年书法家很难做到的,而他则坚持早读帖,晚临帖,学以致用相结合的好习惯,他追随古贤,以古为师,不失传统,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汲取营养。他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学然后知不足,深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常说:“天为补贫偏与健,人因懒惰误自身”。勤奋的临帖,不停的创作,使他的书艺日臻成熟,并多次获得大奖。
    景龙是个乐观向上厚重朴实的人,他常写“厚德载物”、“天行健”等颇具内涵的作品,爱好广泛,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能听到他洪亮高昂的歌声。闲暇之余,国粹京腔也哼上一段,时而奏一曲“皮簧”倒也怡性阴情,“雅韵”之余也能得风雨清闲;摄影艺术也独具风貌,为人处事,每以诚笃、严细、求实、认真之态,善始善终,从不草率,足见之境界也。作风之正、待人之诚,业内品读,其风范品行殊堪效习,乃其为人做事之厚重自成。
    景龙出生于内蒙古书香世家,现定居北京。自幼受父影响,酷爱书法;高中时受恩师——著名书法家王丛的指导,层楼更上;大学毕业后又在“中国函授学院”进修书法专业,又加之十几年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临帖创作参展不断。2001年毅然辞掉工作,来到了北京——琉璃厂,开始他真正对翰墨人生的追求,笔名,墨童,足以看出谦逊,对书法的追求,他拜访名师刘炳森、张继、刘俊京、冷万里、刘宝山、杜敬义等大家,并虚心求教,凭着天赋和名师的指导,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书画活动中。成绩斐然,作品被政界、影视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及海内外人士收藏。
    景龙正在以一颗“物我天成”的心态奔跑在“墨海书缘”的书艺之路上。

      作者:杜敬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

[下一篇] 访书法家赵善正

[上一篇] 书法家梅楚安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