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集心一境,只画红崚
集心一境,只画红崚
——记砂岩画派创始人李秉正
作者:张炳吉

 

李秉正,别名李磐,字持方,号任嗔僧,晚号迥公,河北晋州人。中国写意画研究院画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化学会理事、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太行“砂岩画派”开创者。

19482,李秉正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镇,7岁时随家人返回祖籍河北晋州胡士庄,18岁时学习书法,30岁时学习山水画和古诗词创作。50岁游历河北赞皇嶂石岩时,被那里的赤壁丹崖、万丈红崚所震撼、所迷恋,他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在嶂石岩一住就是一年多,接连创作了以嶂石岩为题材的画作100多幅。他认为,只有嶂石岩、只有嶂石岩的砂岩地貌,才能给予他无限的艺术创作灵感。所以从此他“集心一境,专念红崚,不问它山”把嶂石岩当做自己唯一的写生基地,像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那样,一心一意只画嶂石岩的红崚,致力于打造自己独到的画品风格,致力于把嶂石岩打造成“太行砂岩地貌文化名山”。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每年都要在嶂石岩写生半年以上,他的画风也渐渐形成了被画界认可的一个新的画派——砂岩画派。

砂岩画派的艺术特点是以太行山的砂岩为题材,以彰显太行山势的雄伟、壮观和神奇为主题,画家多用独特的视觉、奇巧的想象去构图布局,用锐利的笔锋、浓墨和焦墨去勾勒。业界人士认为,“心源造化一齐出,写生创作就地成”是砂岩画派的特色,是在中国画理论上的创举;而“意笔水墨写生”则是砂岩画派画家绘画的主要表现方法,此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精髓——写意精神。

一个画派的形成,凭得是实力与独特的创造,是业内人士、专家、权威认可并推举出来的,不是自封、自誉的。李秉正创立的砂岩画派早就被画界认可,很多知名的画家和评论家一致认为,李秉正的砂岩画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是对国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著名学者、美术评论家、浙江大学博物馆馆长缪哲对李秉正的砂岩画评价是:“非常传统、非常现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认为李秉正的作品“破常规,自成体系。大气、古朴、真诚、不拘一格。”

李秉正认为,用笔、用墨、构图当然是画好画的关键,但他同时认为画家的画技最终取决于他的文化境界,文化功底是一个画家创作的基础。他认为画家在用绘画表现不出来的东西可以用诗来补充。李秉正在作画的同时,还创作了以嶂石岩为题材的一百多首格律诗词,这些诗词很多被他题写在自己的画作上,如“惊望大天梯:顶栈与天平,云梯线做成。游人如豆小,缓缓下峥嵘。”“宇宙峰:冷落野沟中,迎春复送冬。何时逢巨眼,认我是奇峰。”“乘缆车:如仙一般上天台,巨套雄屏碰面来。说到惊魂难作语,贪眸不敢再徘徊。”等等,画家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     

李秉正开新立异,为嶂石岩砂岩地貌传神写照,成就了嶂石岩这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同时,嶂石岩也成就了砂岩画派,成就了李秉正这位砂岩派画家、诗人。1997他创作的《题画诗》荣获“诗神杯”全国诗词大奖赛最高奖;1999李秉正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了个展,并举行“李秉正山水画研讨会”,他创作的《深山寂静堂》《水墨山水》两幅作品被该院画库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为李秉正出版了5种画册和诗画选,其画册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收藏。

 

 

[下一篇] 山高人为峰 ——赵恒书法浅析

[上一篇] 董青军:一位职业农民的诗歌情怀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