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诗歌作品 > 给读者一双眼睛——读关占彬老师《女儿的高考》
给读者一双眼睛——读关占彬老师《女儿的高考》
作者:刘兴国


高邑作家协会 樊丽

    在阅读《女儿的高考》时,我一直很专注,情感随着文章情节的进展而不断起伏变化。

读罢全文,我开始思考关老师此文的独到之处。

“她跑进卧室收起剪刀,又在院里四处寻找利物:摘下掛在窗棂上的镰刀,寻到放在墙根下的农药瓶子,捡起两块碎玻璃,一股脑收起藏进偏房的旮旯里,用一块旧塑料布盖住。”

    这一段文字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只是客观记录人物,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读着文字自然脑海中出现了人物活动的画面。

从卧室到院里,再到窗棂、墙根、偏房的犄角旮旯;从剪刀到利物,再到镰刀、农药瓶、碎玻璃;从跑到收,再到寻找、摘下、寻到、捡起、藏进、盖住;从心理到动作,再到语言、神情,一个因担忧女儿而慌乱、抓狂略显无奈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即便如此,她仍然留给女儿独处的时间,只是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同时也不忘吐槽两句,排解出内心的不良情绪。

   这个母亲显然不同于史铁生笔下那个隐忍胆怯、黯然神伤的母亲,她思想缜密,手脚麻利,喜怒形于色,爱孩子也爱自己,这样的爱不卑微,不压抑,更不憋屈。

   “雨日,不下地,女儿埋头做作业,妻子在旁边做针线活,心不在活上,眼睛盯着女儿,盯着、盯着,眼就红了。”

慈母手中线,小女读书勤。尤怜刻苦志,百味在娘心。这样温馨宁静的场景,也总能打动我们。

    好的作品,或许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和情深意长,也没有多少严密的论证和深刻的说理,但是,它只因为给了读者一双敏于观察的眼睛,便让读者心甘情愿去看去听去懂。

    作家侯德云写过一篇文章《谁能让我忘记》,表现寒门子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感受到的父母的喜悦以及父母为凑学费发的愁、用的心和付出的努力。

   “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在千真万确的消息面前,母亲被儿子的争气感动了,却又极力维护作为成人的处变不惊,只好用“沙眼病”来掩饰自己的羞涩,或者她自以为的矫情。就是这样的母亲,后来喜欢盯着鸡屁股看,“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

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她也只能从鸡屁股里找学费了。

    那位农民父亲呢?从“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到“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 ”,无不以幽默触发我们的泪点。两天后,这位父亲就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

老实憨厚了一辈子的人终归是要土里刨食的,当然土里还有儿子的学费。

    而关占彬老师的文章,则通过托关系找大学、拒绝提亲、答应复读、听信迷信刨树等几件事来表现父亲形象。

如果说托朋友只是出于对女儿的担忧,那么拒绝提亲则表现出一位父亲的远见。

    暂且不论求学求职路上以及职场生涯中的艰难相较于农村起粪圈、种大棚的艰辛孰优孰劣,单是这位父亲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知识改变命运”以及“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一样,没有知识,休论进步”的观念,就足以给我们以启迪。

的确,我们渴望大学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尊重劳动。劳动是人生在世最基本的技能,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2019年的高考作文也提出了“劳动”这一主题。只是,劳动有许多种。

从事农业的人不少,即使体格不健壮、不擅长农业生产的人也能在长年累月的劳动中成长为农活能手。

如果,有一个姑娘,她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农民的命运,在其它劳动领域为家族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推动国家的进步,难道我们非要她躬耕田亩挥汗一生吗?

    殊不知,也许她的跨出农门在将来是要拯救更多普通人跨出农门走向城市的。

所以这位父亲不仅同意了女儿的复读想法,而且从不迷信的他也迷信了一次,刨掉门口挡着女儿前程的泡桐树。

    “在县城大街上望见女儿骑自行车象小鸟一样飞来,她的孤单,她的那件红底白格的旧褂子象一团火苗闪过,我没有言语。”

    父爱如山,深藏着厚重高远;父爱无言,但你时常在我心间!

    文中的女儿用不懈努力证明了自己,最终通过高考实现了另一种人生。

从小我到大我,从小家到大家。高考关乎太多的家庭,但是关老师对于高考没有过多地评议,而是留给经历过或即将经历高考的学子及其家人去品悟。


    给读者一双眼睛去读文,品人,知事,明理,这应当是一位好作家经由文字馈赠给读者的最宝贵的财富吧

附录:

女 儿 的 高 考

高邑作家协会 关占彬

给读者一双眼睛——读关占彬老师《女儿的高考》


    二OOO年女儿高考失利,难掩悲伤,躲进屋内嘤嘤地哭。

    我和妻在外面急得团团转。

    敲门她不开,劝慰她不听,哭声象刀子一下一下割着心。

情急之下,担忧使妻子产生恐惧,她跑进臥室收起剪刀,又在院里四处寻找利物:摘下掛在窗棂上的镰刀,寻到放在墙根下的农药瓶子,捡起两块碎玻璃,一股脑收起藏进偏房的旮旯里,用一块旧塑料布盖住。边收拾边气愤地嘟嚷:“上学、上学,有什么用,考不上出人命哩!”眼睛里差点掉泪。

给读者一双眼睛——读关占彬老师《女儿的高考》

    做为父亲,我无计可施,隔着门缝看女儿伏在床上哭,劝道:“今年不中,还有来年。要不我给你跑跑去,托托关系,看能否找个校上?”

接下来的日子,托朋友帮忙被省会一所大学录取,专科,土木工程。女儿拿着“录取通知书”瞅了半天,轻轻地摇头,搁在一边。

    早饭桌上,她对我说:“爹,我想复读,我物理差,想转文科。”我想了想答应下来。

在农村,高考是件搅动人心的大事。每年高考过后,村里会掀起一阵热闹的评说,考上好的大学人们笑脸相迎,考不上的固然接受不近或漠视。女儿没有考上,即刻有人上门提亲。当然媒妁夸对方怎样的富有的话是绝对少不了的。妻子有所心动。被我断然拒绝。望着女儿单薄的身材,我不能让她在农村起粪圈、种大棚。我热爱农村尊重劳动,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象天条刻在心里。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一样,没有知识,休论进步。

    就这样,女儿去复读了。我掏了900元复读费。

给读者一双眼睛——读关占彬老师《女儿的高考》


    女儿很珍惜,女儿很坚毅。

    记得上初中时候,老师夸奖她有毅力。从当年那所落后的乡村中学以并列第二名考入县重点高中。女儿的最大特点:黙默地、坚韧不拔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

常常看见她独自坐在小屋里读书。手中转动着铅笔,嘴里自语:“不信就考不上本科。”

没有书桌,女儿把缝纫机台板当桌子,妻子放下机头,女儿铺上课本一学就是一天。雨日,不下地,女儿埋头做作业,妻子在旁边做针线活,心不在活上,眼睛盯着女儿,盯着、盯着,眼就红了。

    那一段日子,我头上象盖着一片乌云,经久不散。

    在县城大街上望见女儿骑自行车象小鸟一样飞来,她的孤单,她的那件红底白格的旧褂子象一团火苗闪过,我没有言语。她奔忙着,寻找复习资料,请老师补课,眼前路长长地伸延在秋天肃杀的风里。

给读者一双眼睛——读关占彬老师《女儿的高考》


      知妻子听谁说的,孩子考不上大学跟家里风水有关,门口那棵泡桐树挡着女儿的路,必须刨掉。从来不迷信的我,也动摇了,找来两个帮手,一上午刨掉了。巨大的树冠从门口上方的天空消失,头顶那片乌云似乎飘散了。

    经过一年发奋学习,女儿不愧自心,不负重望,第二年考上哈尔滨一所国家重点大学。

那些日子,我和妻觉得天高了,地阔了,阳光更明亮了!

因为成绩优秀,女儿受邀参加县里举办的高考优等生经验交流座谈会,她发言说:“我是一个复读生,可我从没有想过放弃……”这就是女儿追求梦想的力量。

以后的日子,女儿打给我的每一个电话,就象一粒种子种进田里,在我心中长成一片收获得绿荫。

    多年以后,读到莫言先生写女儿高考的经历,何等相似:那种下意识的幻觉一一把车牌号读成女儿高考的分数,和女儿紧张的象当年奶奶一听到“日本鬼子来了!"吓得提着裤子进茅房的情景一样令人唏嘘!高考对家长和考生的考验到了如此“担忧"以致迷信和“恐惧”的程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亲,为儿操得心欲碎。"!

给读者一双眼睛——读关占彬老师《女儿的高考》


    尤其农村的孩子,高考注定决定他们一生的命运和走向。

    如今,女儿大学毕业多年,工作稳定,薪酬优厚,生活幸福。

    而那段高考的经历并没有从我心中抹去,它象一片云,时而飘上心头。

    一样的高考,似曾相识的悲欢情结,仍在继续。它可忆可叹!

[上一篇] 春在何方

[上一篇] 西域行吟——古风 抗疫初捷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