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初冬,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循着流传在华北大地上的歌谣“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一路颠簸来到赵县,调查他心仪已久的赵州桥。他哪里想到,在考察赵州桥时,还意外发现了永通桥和济美桥,这让他多少有些喜出望外。
他说,我们是为拜访宋村白佛寺而走过宋村桥的。按《州志》卷一:
“济美桥在宋村东北里许洨水上。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花马营贞孀亢王氏捐资重修。名‘济美’者,所以成先夫之志也。”
梁先生用清丽隽永的文笔写道:“桥的布局甚为奇特,共四孔,两大两小,大者居中,小者在两端;”、“济美桥……撞券上的河神像,券面上的背驰图,都是雕刻中之上品。桥上栏杆版内的浮雕,也颇有趣。”先生难以掩饰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可见他对济美桥是多么的喜爱。
一条洨河在华北大地蜿蜒流淌。自古至今,洨河上架过多少座桥,我没有做过统计,想来不会是个小数目。志书上记载,仅赵州境内的古石桥就有胡家营、西洨洋、邢村、沟岸等多座。上游栾城县亦有通济桥、清明桥、广济桥、永固桥、义公桥等11座。
这些有名有姓的古石桥大多不存于世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惟有赵县的隋代赵州桥和栾城县明成化二年(1466年)建造的清明桥了。这里要说的济美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已被拆除。如今,人们只能通过泛黄的老照片来认识它了。
济美桥原坐落在城西南宋村的洨河上,全长33米,最宽处5米,窄处4.6米,高4.4米,两个大拱跨度均为8米,中间小拱跨度1.7米,两端的两个小拱跨度均为2米。桥面平坦,上设栏板望柱,桥檐小出。桥的大小孔之间交错有致,似飞虹、状圆月美感十足。梁思成先生认为“桥的布局甚为奇特,……无疑的是受了大桥(赵州桥)的影响”。
值得称道的还有它的石雕艺术,正中小拱上部的河神头像为头戴方巾的文人,下半身为龙身龙尾,双肩披云带彩练,唯美浪漫。栏板上部镂空,以荷叶墩承托寻杖,华板雕刻“司马光砸缸救人”、“举案齐眉”、“张良拾履”等人物故事和动物图案。背面浮雕“麒麟奔走”、“卧羊月夜”、“犀牛望月”等民间传统图案。1956年济美桥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公园陈列室里,有三块雕刻精美的石头栏板,标示牌告诉人们来自济美桥,这大约是人们凭吊这座桥不多的实物了。触摸着被游人抚摸渐渐变得光滑起来的栏板,人们不能不追念当年的造桥人。清光绪丁酉《赵州志》在人物志中,记载了捐资卷工重修济美桥的人——亢风。文字大意是这样的:亢风是花马营人,此人急公好义、乐于赈施。一日,亢风驱车在洨河路过,见一桥楹倒塌,桥柱落于河中,很是担忧,于是,就打算独立捐资重修石桥。经过一年筹资,待动工兴建时不幸去世。这所谓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按常理说,亢风一死,修桥的事也就黄了。可是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妻子亢王氏,茕茕一妇人竟要继承夫志,成丈夫未竟的事业。亢王氏抑或不知道什么叫愚公移山,可她却拿出了愚公的劲头,命其子一同负责营造修葺石桥,终于在万历二十二年将石桥建成。事后,乡民为她在桥头立碑,称颂她济世之美。
尽管梁思成先生眼里那座玲珑飘逸的济美桥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但古桥的影像会通过见证者的描绘继续向后人播放,亢氏一家修桥铺路的凄美故事也必将世代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