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很早以前,在石家庄市栾城县的北部一带,一马平川的平原之上突兀横亘着一条土岗,该岗起自城北十五里乏马铺,消于城东十里龙化村,绵延数十里。“岗高两丈五尺余……”“岗以坟起,龙以形蟠,蜿蜒数十里,脉络连自太行”。“掘地数尺,累累结石,仿佛人马介胄之状”。登临岗顶,龙脊起伏尽收眼底。岗西有龙王台,台高三丈,直径约十五步,上建有龙王庙,甃石小殿三楹,龙母居中,龙王侍做殿外。僧屋半间,湫隘卷曲,揽不盈掌。前后有古柏五株,合抱参天,苍郁斑驳。站在龙王台,北瞰冶河,碧水清波,玉带若飞,南眺县城,烟树迷离,粉堞如画。西望太行,山峰叠嶂,奇境如临,东揽村野,屋瓦鳞比,田地鹤列。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岗头村就位于这条卧龙岗在此折而向东又转向南的拐角处。“因其居于岗之首,故名为岗头。”
按照风水大师的说法,这条卧龙岗就是栾城的龙脉。古往千年,这里就被誉为“形胜之地”。到了唐代,一代风水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随皇帝征战至此,在十五里铺(即今乏马村一带)斩灭了突厥的叛军,遂改十五里铺村为杀胡林。两位大师登上卧龙岗向东南一望,发现整个栾城大地,东有卧龙岗巍然耸立,西有洨河流水潺潺,这是文脉昌盛之兆呀。二人仔细一看,果然紫气环绕,境内坤向洨河之滨,已然文星闪烁。后来一查,原来当朝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苏味道就出生在这里。于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就向当朝武皇奏明事情。呈请在此营建国都。武皇下旨准奏。经过勘测,李淳风和袁天罡一致认定,卧龙岗龙之首兴建外城,在龙身之侧兴建皇宫,并选定了东宫、西宫、南宫的位置。李纯风兴建外城西城,袁天罡兴建外城东城。二人还约定了共需一百名能工巧匠全部到齐后,皇城就可营建。但时限一到,只来了九十九名,最后一天,工地来了一名浑身是土,衣衫褴褛的和尚,还是一个口吃的残疾人。当时负责工地的大太监,见了来人十分恼怒,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那个口吃和尚赶走了。当李淳风和袁天罡听说此事后,连说可惜。原来那就是神仙下境来资助皇城建设的。天命如此,皇城建设只好泡汤。所以就在岗头村和南客村一代,留下了三个大土台。岗头村与十里铺村中间留下了一个大土堡。这就是后来历代《栾城县志》记载的南客三丘、和北十里铺董保丘的由来。现在的县城南侧,还存留着西宫村、南宫村。这也是从那时留下的称呼。
但只有西宫,南宫,那东宫哪里去了?
原来,自从唐代以后,又经过五代十国,到了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北部边陲的粮草供应,宋太祖又命人沿着汉代时在栾城开凿的太白渠,向南开挖了一条运粮河。直达赵州桥下。这条河道也是西北东南走向和卧龙岗基本平行。大大丰富了此地的经济的发展。
到了元朝末年,元朝统治者看到红巾军起义势头猛烈,一调查,发现红巾军的领袖人物韩山童、韩林儿竟然是河北栾城的。元朝皇帝派负责风水的钦天监来栾城一看,发现此地确实卧虎藏龙,元帝就立即命令附近州县,立即削平卧龙岗,将岗夷为平地,并在今天岗头村中开挖一条河道,名义上起名是减水河,实际是进一步破坏卧龙岗的风水。再后来,又把东宫所在的地方改为龙化,寓意是卧龙岗化了,没了。
到了明代,老县城被战火烧毁。因为明朝是靠着红巾军起义才得到的天下,他们决不允许再有龙脉发生。于是当时的宰相刘伯温亲自来栾城,在运粮河的西岸亲自选址,营建了一座栾城县城。这也就是现在栾城区城区了。
来源:采风网
点击量:2605
发表时间:2016-12-22
审核人:卧龙令 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