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杯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印象陕西西凤酒酒厂》
《杯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印象陕西西凤酒酒厂》
作者:祁军平


文/程丽萍

    请让我为您打开一坛醇香四溢的美酒,和您一起细细品味这从殷商走来,承载着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的陈年佳酿——西凤酒。作为一个记录千年历史的文化符号,西凤酒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演绎着神秘的农耕文明,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品味的是粮食精粹,升腾出的是千古的艺术文化。

    自古以来,西凤酒就是酒中的“金凤凰”。在国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酿酒工艺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进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1956年建厂,经历了秦饮、柳林酒、柳林春、凤凰牌等一系列名称的演变,1987年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注册为西凤牌西凤酒商标,沿用至今。

    西凤酒具有“凤香型”的独特风格,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酒后“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属于复合香型的大曲美酒。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历代名流骚客,非常喜爱这纯粮食酿造的烈性白酒,闻着其香,觅踪而来。留下一段段动人的风云掌故,历史传说。周公庆捷,秦皇大甫,汉武帝酒礼,秦穆公赐酒解毒,苏轼美酒高歌,李白斗酒百篇,金凤踏雪,蜂醉蝶舞......

    现在让我拿出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盈盈斟出这醇香秀雅,甘润挺爽的第一杯,邀请您和我一起沿着历史的足迹,细细品味成就这坛美酒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远古的农耕文明。

    早在商周时期,黄河中游这片神奇的土地,就以博大的胸怀孕育高粱、小麦的繁育。到盛唐时期,小麦、高粱更是以多种形式出现宴席和餐桌上,滋养着这块多彩土地上的人们,美酒更是作为一种特别的馈赠,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蛮荒走向文明的传奇,酒文化也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进步。

    西凤酒酿制材料来源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和金灿灿的大麦、小麦及圆溜溜的豌豆。这些粮食转化为美酒,需要经历四年的沉淀和数百道工序的锻造,最终的滋味和地域生态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背后的产区文化,代表着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早在唐朝,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将酒与产地的关系连接在一起。一方水土酿一方酒,一样的酿造工艺和流程,不同的地域生产,口感就会大相径庭。

    西凤酒产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东径107°16′36″—19′58″,北纬34°32′14″—33′43″。这个区域是凤翔县北山前洪积扇裙部位,海拔约830米,黄土覆盖层厚度百余米,土质属黄绵土类中的塿土,适宜于做发酵池和农作物生长,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畴。气候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无霜期207天,四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可形成适宜酿酒粮食生长的独有的微生物菌群。其土质,也适用于作发酵窖泥,是酿酒必不可少的材料。

    粮为酒之父,水为酒之母。佳泉之地,必有佳酿,依山傍水处,名酒辈出。雍水河等25条河流为西凤酒提供了优质的水源,经过黄河流域亿万年黄土的积淀,从柳林井中取出,水质清澈透明,甘甜清冽。经专家分析检测,含偏硅酸25.0—29.8毫克/升,锶0.62—1.16毫克/克,还有锂、溴、碘、游离二氧化碳等微量元素,便于制酒曲酶的糖化。

    接下来,让我为您斟出诸味谐调,甜润绵长的第二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独具匠心的酿造工艺。

    粮是酒之肉,水是酒之血,曲是酒之骨。酒曲的发明是农业文明的象征,只有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余粮,人们在储存过程中才能发现酶变发芽的现象,制造出酒曲来,古人称“清酞之美,始于耒耜”就是这个道理。酿酒技术是一门微生物艺术,酒曲是这些微生物的集合体。酒曲中的菌和酶催化谷物的转化和发酵,决定了酒的浓度和醇香,酿制西凤酒,制曲是其精华所在。西凤酒属于人工制曲,在业界独树一帜,古有“柳湖柳,西凤酒,女人手 ”之称。

    红彤彤的高粱、金灿灿的大麦、小麦、圆溜溜的豌豆按照比例调配,经过高温大曲制作周期6个月后,压制成砖形的曲块放入曲房培育,在 65°高温中维持3-5天,经过低温培菌,高温炼菌、后火生香三个阶段精心培养,曲中形成丰富的菌系和酶系,再经过6个月自然陈化,淘汰杂菌,成为基酒,也就是西凤凤香型香味的风骨。西凤酒产生凤香型还离不开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在泥窖窖池中发酵,泥窖每年必须更换新泥,加速酿造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促使脂酸的形成,保证西凤酒酒体的香味。

    西凤酒遵照春开坛,夏制曲,秋立窖,冬封藏的主要生产环节,在柳林镇传承三千年无断代。每一批酒的生产都要经历一整年的周期,每个节点都由专业人员品评、验收合格后,在809车间生产专线上包装,然后整箱走向市场。宋代文豪苏东坡任职凤翔期间,畅饮西凤酒后,久久不能释怀,留下了“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惊世名言。2008年西凤酒的酿造技艺被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到西凤酒存储车间,让我为您斟满清而不淡,浓而不酽的第三杯,一起来欣赏奇妙无穷的储存文化。

    新酿出的酒像叛逆期的男孩子,火气旺,口感冲,刺激性强,辛辣味重,不适合直接饮用。三分酿后,还需得七分藏,融入岁月的痕迹,才会变得有滋有味,成为合格的美酒。西凤酒的口感、风味和后期的储存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西凤酒的存储车间,我们看到一种会呼吸的容器,它是用秦岭野生荆条编织的大篓,内壁糊以麻纸,并涂上猪血,然后用蛋清、蜂蜡、熟菜子油按一定比例配制,涂擦、晾干,俗称“酒海”。酒海遇酒则香,遇水则漏。体内的涂料对西凤酒的风格有着重要作用,西风酒在酒海中贮存将慢慢吸收酒海涂料的成分,这些成分对西凤酒有着助香作用,在厚重、绵长里增加一种蜜香味。这种贮酒容器与其它酒厂不同,实属独创。成本低,存量大,酒耗少,利于酒的熟化,防渗漏性能强,适于长期贮存。以前,这种“酒海”的容量小的50千克,大的5~8吨。现今改造加工容量为50吨。

    新酿出的西凤酒在这种独特的容器中沉睡,接受岁月的洗礼,融入时光的味道。经过三年的耐心沉淀,火气与杂味消失,功利与浮躁磨尽,酒中浓烈的阳气与酒窖中阴翳相合,各种分子在分裂变异中经过重新排列组合获得新生,慢慢走向成熟,变成不可复制的液体黄金,凤香经典。

酒是天地之尤物,能升华精神与灵魂。它像一个多变的精灵,时而炽热似火,时而冷酷如冰;时而缠绵悱恻,时而温柔如梦......为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杯西凤酒,半部华夏史。斟满入口甜润、醇厚绵长第四杯,我们也走进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从上天、猿猴造酒、到仪狄、杜康,酒既能兴国安邦,也能为圣贤著书立说,创造佳句绝章。上至皇亲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高贵者,卑贱者,皆喜饮酒。就连孔圣人也不例外;庄周也好这口;陶渊明更是无夕不饮.....。

    古往今来,对于饮酒,文人雅士理由颇多,宴会酒、饯行酒、祭祀酒、村社酒......无奇不有。对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饮阑非常讲究。斟酒、敬酒、干杯姿态优雅庄重。入口望、闻、缀、咽。品位大、长、圆、厚、勾。他们重酒道、酒德、酒意、酒趣,酒酣处不经意的瞬间常常会即兴创造出一些雅俗共赏的酒令,为酒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酒文化的最高境界是酒以祭天(与神沟通),酒以成礼(与人沟通),酒以入药(与己沟通)。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把饮酒活动与传布治世思想联系在一起,使酒文化有了文明的开端,绵延至今。

    酒还有养生功效,既开胃消食,又能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新陈代谢四,消除疲劳和紧张,并驱寒寒冷,舒筋活血……

    酒,真乃“天之美禄”也,禄者,福也。有福之人,可择其香,辨其昧,思其品,探其趣,既启迪了思想,又提升了品位。真可谓盈盈一杯乾坤大,款款一壶日月长。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程丽萍,笔名百合,香水百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会计师职称。陕西省财、审专家、陕西省招标、投标、评标专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交通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会计》特约通讯员。1996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中国交通报》、《交通会计》、《延河》、《陕西交通报》、《终南文化》、《西安社会科学》、《安康文学》、《秦都》、《华山文学》等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发表论文、小说、评论、散文、诗歌、随笔百万余字,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出版过个人作品集《静静的百合》、《放飞》、《择善而思》、《坐看云起》等,并在琴棋书画领域均有涉及。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冬夜读书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