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小时候在家过大年
小时候在家过大年
作者:顺其自然师美素


年龄越大过年的意识越淡化,但小时候老家过大年的情景啥时候想起来都觉得津津有味。

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开始扳着指头数了,特别是到了腊月二十三以后,“二十三老灶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蒸烧煮,二十九一格扭”,孩子们口中念着小曲,盼过年的急切心情不言而喻。大年除夕夜是孩子们最兴奋最幸福的时刻,不像现在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是穿上大人从箱子里找出来的新衣服新鞋高高兴兴,一蹦一跳跑着到邻家去显摆,很晚才回家,躺在炕上新衣服舍不得脱,也睡不着觉,老想着早早起来放鞭炮的事。那时候老家的电灯是靠几台柴油机发电的,一年四季唯独大年除夕夜凌晨还要再送一次电,以便人们早早起来放炮烧香煮饺子,孩子们放罢炮就跑出去了,有的去大楼院看柴油机发电,有的跟在转街转庙的锣鼓队后面看热闹,虽然天寒地冻,但身上都跑得热乎乎的。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小时候盼望的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那时候的饺子最好吃,吃罢饺子很乐意的跟在大人后面去拜年,最先到祠堂拜祖宗,然后挨门挨户去给长辈拜年,每到一家就看见上房的长辈在接待着一拨又一拨的拜年者,总要等上一会才能轮到自己拜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上铺着席子,恭恭敬敬磕头后,孩子都要得到不同的赏赐,一把花生、几个糖、一毛钱,近本家的爷爷奶奶给的要多一些,五毛甚至一元都有,现在看起来不多,那时候一元钱可是很不少的收入。

上午忙着拜年,下午跑着看演出,各文艺队、武术队各街转着巡回演出,文艺节目一般是村小学生演的,武术节目都是各街的拳坊耍的。上小学后,自己成了文艺队队员,说快板,打花棍,踩高跷,扮老头演过许多节目,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场地打扫的干干净净,摆着凳子,放着热水,就像电影里老百姓欢迎八路军似的。

大年的日程很满,大年初二活动延伸到外村,初二拜姥爷姥姥舅舅妗妗,初三拜岳父岳母,初四拜姑姑姨姨,初五破五就回归正常生活了,吃的水平直线下降,白面馒头变成了磨豆腐剩下的豆渣做的窝头,白面皮粉条豆腐馅包子变成了玉米面皮萝卜缨、萝卜条、柿子皮馅的货卵子,肉菜,饺子更不用说了。

老家过大年最热闹在元宵节,每个生产队都要满街挂上彩灯,每个街口要建起牌坊,彩灯的样式五花八门,有人物的、动物的、植物的,做工好的真是惟妙惟肖,牌坊更讲究,虽然是用木杆、柏枝和彩纸做的临时建筑,但飞檐挑角,画栋彩梁也是像模像样,上面还插着国旗,贴着标语,洋溢着幸福吉祥,最吸引孩子眼球的是那几个悬挂的转灯,晚上蜡烛一亮,一群孩子便聚在牌坊下,仰着脸看那转着的四大名著人物,转灯是运用了热能原理,蜡烛燃烧产生的能量驱动着一个个生动形象在灯里转游,蜡烛不灭,生命不止,转游不停。

元宵节晚上的烟花是元宵节的高潮,老家放烟花有规矩,放烟花前全村各文艺队,武术队都要集中在一起,敲锣打鼓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全村的男女老少,每家的孩子都用木棍挑着各式各样的花灯,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巨大的火龙蜿蜒蠕动,去请火龙爷来看烟花。那时的烟花都是村里人自己做的,几个师傅要做上整整一个冬天,烟花师傅心灵手巧,做的烟花种类很多,有起花、小花、大花、高升、滴滴灯;烟花组合有小杆、大杆、老杆、葡萄架;放老杆时,一个小飞机飞翔着把老杆点着,老杆上有一个小房子,放到关键时候房门自动打开,一个小孩走出来向下洒尿,引得人们一阵欢笑,和现在的大礼花相比,老家烟花小巧玲珑,精致典雅一点也不逊色。

小时候盼过年只是想吃好饭,穿新衣,玩开心,大了才知道,其实过年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团聚,亲人团聚,族人团聚,村人团聚,通过拜年认大小,知规矩,懂礼貌,增感情,过年是维系认知的纽带,连接感情的桥梁,沟通心脉的神经。

 


小时候老家过大年

 

年龄越大过年的意识越淡化,但小时候老家过大年的情景啥时候想起来都觉得津津有味。

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开始扳着指头数了,特别是到了腊月二十三以后,“二十三老灶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蒸烧煮,二十九一格扭”,孩子们口中念着小曲,盼过年的急切心情不言而喻。大年除夕夜是孩子们最兴奋最幸福的时刻,不像现在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是穿上大人从箱子里找出来的新衣服新鞋高高兴兴,一蹦一跳跑着到邻家去显摆,很晚才回家,躺在炕上新衣服舍不得脱,也睡不着觉,老想着早早起来放鞭炮的事。那时候老家的电灯是靠几台柴油机发电的,一年四季唯独大年除夕夜凌晨还要再送一次电,以便人们早早起来放炮烧香煮饺子,孩子们放罢炮就跑出去了,有的去大楼院看柴油机发电,有的跟在转街转庙的锣鼓队后面看热闹,虽然天寒地冻,但身上都跑得热乎乎的。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小时候盼望的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那时候的饺子最好吃,吃罢饺子很乐意的跟在大人后面去拜年,最先到祠堂拜祖宗,然后挨门挨户去给长辈拜年,每到一家就看见上房的长辈在接待着一拨又一拨的拜年者,总要等上一会才能轮到自己拜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上铺着席子,恭恭敬敬磕头后,孩子都要得到不同的赏赐,一把花生、几个糖、一毛钱,近本家的爷爷奶奶给的要多一些,五毛甚至一元都有,现在看起来不多,那时候一元钱可是很不少的收入。

上午忙着拜年,下午跑着看演出,各文艺队、武术队各街转着巡回演出,文艺节目一般是村小学生演的,武术节目都是各街的拳坊耍的。上小学后,自己成了文艺队队员,说快板,打花棍,踩高跷,扮老头演过许多节目,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场地打扫的干干净净,摆着凳子,放着热水,就像电影里老百姓欢迎八路军似的。

大年的日程很满,大年初二活动延伸到外村,初二拜姥爷姥姥舅舅妗妗,初三拜岳父岳母,初四拜姑姑姨姨,初五破五就回归正常生活了,吃的水平直线下降,白面馒头变成了磨豆腐剩下的豆渣做的窝头,白面皮粉条豆腐馅包子变成了玉米面皮萝卜缨、萝卜条、柿子皮馅的货卵子,肉菜,饺子更不用说了。

老家过大年最热闹在元宵节,每个生产队都要满街挂上彩灯,每个街口要建起牌坊,彩灯的样式五花八门,有人物的、动物的、植物的,做工好的真是惟妙惟肖,牌坊更讲究,虽然是用木杆、柏枝和彩纸做的临时建筑,但飞檐挑角,画栋彩梁也是像模像样,上面还插着国旗,贴着标语,洋溢着幸福吉祥,最吸引孩子眼球的是那几个悬挂的转灯,晚上蜡烛一亮,一群孩子便聚在牌坊下,仰着脸看那转着的四大名著人物,转灯是运用了热能原理,蜡烛燃烧产生的能量驱动着一个个生动形象在灯里转游,蜡烛不灭,生命不止,转游不停。

元宵节晚上的烟花是元宵节的高潮,老家放烟花有规矩,放烟花前全村各文艺队,武术队都要集中在一起,敲锣打鼓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全村的男女老少,每家的孩子都用木棍挑着各式各样的花灯,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巨大的火龙蜿蜒蠕动,去请火龙爷来看烟花。那时的烟花都是村里人自己做的,几个师傅要做上整整一个冬天,烟花师傅心灵手巧,做的烟花种类很多,有起花、小花、大花、高升、滴滴灯;烟花组合有小杆、大杆、老杆、葡萄架;放老杆时,一个小飞机飞翔着把老杆点着,老杆上有一个小房子,放到关键时候房门自动打开,一个小孩走出来向下洒尿,引得人们一阵欢笑,和现在的大礼花相比,老家烟花小巧玲珑,精致典雅一点也不逊色。

小时候盼过年只是想吃好饭,穿新衣,玩开心,大了才知道,其实过年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团聚,亲人团聚,族人团聚,村人团聚,通过拜年认大小,知规矩,懂礼貌,增感情,过年是维系认知的纽带,连接感情的桥梁,沟通心脉的神经。

 


小时候老家过大年

 

年龄越大过年的意识越淡化,但小时候老家过大年的情景啥时候想起来都觉得津津有味。

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开始扳着指头数了,特别是到了腊月二十三以后,“二十三老灶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蒸烧煮,二十九一格扭”,孩子们口中念着小曲,盼过年的急切心情不言而喻。大年除夕夜是孩子们最兴奋最幸福的时刻,不像现在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是穿上大人从箱子里找出来的新衣服新鞋高高兴兴,一蹦一跳跑着到邻家去显摆,很晚才回家,躺在炕上新衣服舍不得脱,也睡不着觉,老想着早早起来放鞭炮的事。那时候老家的电灯是靠几台柴油机发电的,一年四季唯独大年除夕夜凌晨还要再送一次电,以便人们早早起来放炮烧香煮饺子,孩子们放罢炮就跑出去了,有的去大楼院看柴油机发电,有的跟在转街转庙的锣鼓队后面看热闹,虽然天寒地冻,但身上都跑得热乎乎的。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小时候盼望的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那时候的饺子最好吃,吃罢饺子很乐意的跟在大人后面去拜年,最先到祠堂拜祖宗,然后挨门挨户去给长辈拜年,每到一家就看见上房的长辈在接待着一拨又一拨的拜年者,总要等上一会才能轮到自己拜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上铺着席子,恭恭敬敬磕头后,孩子都要得到不同的赏赐,一把花生、几个糖、一毛钱,近本家的爷爷奶奶给的要多一些,五毛甚至一元都有,现在看起来不多,那时候一元钱可是很不少的收入。

上午忙着拜年,下午跑着看演出,各文艺队、武术队各街转着巡回演出,文艺节目一般是村小学生演的,武术节目都是各街的拳坊耍的。上小学后,自己成了文艺队队员,说快板,打花棍,踩高跷,扮老头演过许多节目,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场地打扫的干干净净,摆着凳子,放着热水,就像电影里老百姓欢迎八路军似的。

大年的日程很满,大年初二活动延伸到外村,初二拜姥爷姥姥舅舅妗妗,初三拜岳父岳母,初四拜姑姑姨姨,初五破五就回归正常生活了,吃的水平直线下降,白面馒头变成了磨豆腐剩下的豆渣做的窝头,白面皮粉条豆腐馅包子变成了玉米面皮萝卜缨、萝卜条、柿子皮馅的货卵子,肉菜,饺子更不用说了。

老家过大年最热闹在元宵节,每个生产队都要满街挂上彩灯,每个街口要建起牌坊,彩灯的样式五花八门,有人物的、动物的、植物的,做工好的真是惟妙惟肖,牌坊更讲究,虽然是用木杆、柏枝和彩纸做的临时建筑,但飞檐挑角,画栋彩梁也是像模像样,上面还插着国旗,贴着标语,洋溢着幸福吉祥,最吸引孩子眼球的是那几个悬挂的转灯,晚上蜡烛一亮,一群孩子便聚在牌坊下,仰着脸看那转着的四大名著人物,转灯是运用了热能原理,蜡烛燃烧产生的能量驱动着一个个生动形象在灯里转游,蜡烛不灭,生命不止,转游不停。

元宵节晚上的烟花是元宵节的高潮,老家放烟花有规矩,放烟花前全村各文艺队,武术队都要集中在一起,敲锣打鼓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全村的男女老少,每家的孩子都用木棍挑着各式各样的花灯,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巨大的火龙蜿蜒蠕动,去请火龙爷来看烟花。那时的烟花都是村里人自己做的,几个师傅要做上整整一个冬天,烟花师傅心灵手巧,做的烟花种类很多,有起花、小花、大花、高升、滴滴灯;烟花组合有小杆、大杆、老杆、葡萄架;放老杆时,一个小飞机飞翔着把老杆点着,老杆上有一个小房子,放到关键时候房门自动打开,一个小孩走出来向下洒尿,引得人们一阵欢笑,和现在的大礼花相比,老家烟花小巧玲珑,精致典雅一点也不逊色。

小时候盼过年只是想吃好饭,穿新衣,玩开心,大了才知道,其实过年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团聚,亲人团聚,族人团聚,村人团聚,通过拜年认大小,知规矩,懂礼貌,增感情,过年是维系认知的纽带,连接感情的桥梁,沟通心脉的神经。

 


作者简介:师美素,男,河北涉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科级干部。6次获县政府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十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市模范工会干部,省优秀工作队员;工会工作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是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一级著作《新时期工会精细化管理与工会制度改革指导手册》编委会委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中国乡村作家人才库会员,荣获6项国家专利,是国家首批创新工程师;曾在光明日报、河北工人报、中原经济报、老人世界和多个网络平台发表通讯、散文和诗歌;《涉县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贡献》一文,被全国性“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研讨会评为优秀论文,并以优秀论文作者身份参加了研讨会;多篇学术论文被省、国家级论文集和大型丛书收录。散文《红色的爷爷》获“蕴东杯”大奖赛一等奖,散文《醉美山城》在2017年涉县三个百日攻坚宣传工作中被县委、政府颁发优秀奖荣誉证书,散文《老家祠堂》获河北省采风学会举办的“彩凤杯”大奖赛优秀奖。现住涉城镇龙祥小区3号楼2单元202房,联系电话:17736192491,邮箱:13230042292@163.com,邮编056400


 



 责任编辑:清风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念人:秋日拾粹(散文)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