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张新峰:孝道——道德的基石
张新峰:孝道——道德的基石
作者:(阳光) 张新峰

少年时,在老家的墙上贴有一幅图文并茂的年画,母亲告诉说,这是《二十四孝图》,这二十四个人都是孝子,你长大后要学习他们,要孝敬父母。不过那时年幼无知,似懂非懂那画的含义。后来,春节前,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打扫屋子,那幅画没保存下来。到后来,我去集市再买二十四孝那年画,可是再也没寻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北京琉璃厂的书摊上买到了一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的《二十四孝》小册子。细细咀嚼其图文,现在看来虽然故事有的离奇,甚至有些带有迷信色彩,但是全书突出了“孝道”,把“孝”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就是在今天,这些故事所体现的“孝”精神是永不磨灭的。

《二十四孝》是由元代文学家、画家郭居敬编辑、绘制成图文并茂的一本书,它取材于汉朝刘向编辑的《孝子经》。这本书共二十四节,每节独立成文,并配以诗句插入诗注和画图。把中国古代二十四位孝敬老人的典范编辑成书,文中人物有远古的圣人舜、有封建皇帝汉文帝、有太史黄庭坚,但更多的是平民百姓贫苦的下层小人物。其中书中的“黄香扇枕温席”、“老莱子戏彩娱亲”、“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尝血”、“四兄弟争孝”,这些故事更是在民间更是广泛流传。在明代、清代一些说书艺人把《二十四孝》编辑戏曲、鼓词,在开场白说道:“论起这二十四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可见其是深入人心,妇幼皆知。《二十四孝》的故事不光在中国流传,而很快被外国接受,在十六世纪左右朝鲜史书《高丽史》中有一栏的故事、人物,就是《二十四孝》的翻版。在日本一些文人创作了日本版的《皇家二十四孝》、《今样二十四孝》书籍,一些富贵家庭还摆有启蒙童心的“二十四孝”屏风。可见《二十四孝》一书的影响超过了时空,超出了国界。古人称《二十四孝》是“世人必看之篇也”。

千百年《二十四孝》的故事源源流长,经久不衰其魅力所在,是把“孝”作为一种美德品行、一种伦理道德、一种思想体系以“劝人行善,劝人行孝”为基准,来告戒世人,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人之初,性本善”时,还要“百善孝为先”,重点突出了儿女对父母的“孝”。那么,如何行孝呢?《二十四孝》把几千年来“孝”典范的品行,涵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以及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的方方面面,摆在君、臣、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一个社会人的面前。故事中有“孝感动天”的五帝之一的舜,有“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他们是“孝”的楷模。在古代,中国最讲究孝道,对父母是否“孝”是评价一个人的基本标准,若是不孝父母,那么在他就不容于世间。为什么“孝”?古人的解释:“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诗经》上说:“父母生我,鞠我,顾我,携我,长我育我三载,欲极之德……”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古代做官的人如果遇到亲人病重、逝世的事是要“丁忧守制”的,官员要暂时辞职,父母死后你要回家守孝三年以表孝心。故事“尝粪忧心”中的南齐县令瘐黔娄“到县未旬日,父患疾,遂弃官归,后父亡,守制三载”。还有故事“亲涤便器”中宋代太史黄庭坚,不因官位大,工作忙,影响对母亲的孝心,“每夕亲自为母亲洗涤便器”。如果说古代身为君臣官吏对父母尽孝容易做到的,那么再看年幼的童龄呢?故事“恣蚊尝血”中的“吴猛,晋人,年八岁,家贫夏夜无惟帐,蚊多不敢挥,恣取膏血饱,免使噬亲也”。用自己得身体喂饱蚊子,怕蚊子再去吃他父亲。还有故事“扇枕温席”中的汉朝黄香,他九岁丧母,为用心服侍父亲,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床铺扇凉,冬天用自己身体先把父亲的被窝暖热。可见〈二十四孝〉故事感人肺腑,令人深思。

如今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特别是年轻的一代知道的更是廖廖无几。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又是物欲横流的,大变革的年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和人们的信仰、道德,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相比,现在看来似乎离我们十分的遥远。但是,剔去其糟粕,汲取其善美,细细想来,好像又近在咫尺。孝敬父母,尊老爱老依旧是建设精神文明,创造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古人云;“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可是,在目前一些人“孝”的观念已逐渐淡化,不孝行为日益增多,不和谐甚至一些丑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烧杀父母之躯者有,勒索父母钱财者有,打骂父母者有,不赡养父母之身者有。还有如孟子所说的不孝行为:“惰其四肢,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孝也;好财色,私妻子,不孝也;好凶斗狠,不孝也。”此现象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更值得一提的现象是,当今社会把儿女孝敬父母的义务已颠倒过来,从而出现了:对儿女“宠爱”的二十四孝妈妈,对孙子“溺爱”的二十四孝奶奶,对妻子“娇爱”的二十四孝老公,对“二奶”疼爱的二十四孝“二爷”。这些虽是少数,其负面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可见,孝文化是稳定社会家庭,凝聚民族,传承文化重要的心理机制,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敬、赡养老人不只是报答养育之恩,更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它所倡导的是做人的最基础最人本的精神,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会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

毛泽东曾说“一个人不孝敬父母,那何谈为人民服务!”最近我去太原乘812路公交车,见车厢内张贴了精心制作的《二十四孝》故事图片,上车后,大人给孩子讲图片的内容,旁边的乘客静静的也听,好一派和谐的气氛。在山东龙口市的乙姆岛由《二十四孝》的孝子名人,而建成了《二十四孝》殿,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据报道:有些省市教育部门在《中学生守则》中把“学会感恩,懂得关爱,自觉回报”写进了守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无疑值得褒扬和继承。人要做父母的,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根本,孝行是作为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如今更有大力倡导的必要。

多年来,我每次读《二十四孝》这本书,都会唤起内心很多的感受,甚至是一些灵魂深处的东西。感悟其寓意是:“孝”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涓涓细水般的流畅,是自然而然的一种行为,是亲情驱使下一种无私的回报。

一位哲人说,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书,不一定是一本很伟大的书,有时候,一本很普通的书,只要对你的人生有启发,就是一本有收益的书。不妨让你的子子孙孙读一下《二十四孝》这本书。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嚼子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