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时代风情 留住文化根脉
——河北省采风学会无极分会成立致词
张国庆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文友,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前来出席河北省采风学会无极分会成立仪式,衷心欢迎各位的到来!
我发言的题目是《采写时代风情 留住文化根脉》。
这次活动,也是一次采风,一次雅集,我们分会的成立仪式,只是其中一项内容。除我们本地代表以外,还有省会石家庄及周边各郊县,甚至还有北京、保定的朋友。这简直让人感动,让我道一声:大家辛苦了!
所谓采风,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采集,泛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中国历史上,不乏采风的光辉典范;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后来的汉乐府诗歌,以及蒲松龄《聊斋志异》,都是在民间采风的基础上,汇集而成的伟大而不朽的传世之作。
其实,即使在平时,即使在基层,我们无极的文史爱好者,也在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着。
张新果先生是省内外出类拔萃的著名诗人,除散见报刊的大量作品外,2015年,与著名雕塑家郭宝寨合作,一部摄影诗歌集《瞬间永恒》,由河北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据悉,最近,他又有一部与人合作的诗歌摄影集出版。
李永祥先生从教育领导岗位退下来,积极搜集无极民间土话,出版了《无极方言土语》;经过重新校订、补充,最近刚刚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那堪称一部无极方言词典,也是典型的采风成果。
姚彦魁先生孜孜不倦,创作了大量格律诗、古体诗,采访了可观的东阳历史文化资料,出版了《高粱花集》《槐花集》《柳花集》《尘封的童趣》及《蓬勃东阳》等作品集。
耿兵海先生曾在地方志工作,堪称本土文史采风专家,撰写了大量史志性作品,其中不乏《寻找消失的村庄》,以及关于西两河、杨家庄地方历史风情的代表作。
于庆田将军、任国强先生关于高陵历史风情的描绘(题目忘记了),简直让人陶醉;刘志敏先生《我的故乡东北套》等等,地方特色浓郁。所有这些,也都是采风作品的代表作。
采风,包括当代民俗风情的采集,也包含历史文化风情的采集。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这一板块,作为《无极县志》现任主编,靳根锁先生大概体会最深。为编写《无极县志》,他们皓首穷经,积十余年心血与努力,查阅了不计其数的报刊以及其他文史资料,一部近百万字的《无极县志》(续志)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那些史料从哪里来?就是报纸、广播、电视曾经第一时间传播的新闻报道,以及众多学者撰写的文史资料。
由此上溯到上一届地方志办公室的老师们,主编刘宗诚先生堪称楷模,由于历史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深入新疆地区采风,后来出版了《阿凡提故事》等一大批作品,虽然斯人已去,但他和他的同事们,留下了一部118.6万字的《无极县志》。
如今,每个村都在编写自己的村志,我们特邀了李平海先生、张兆瑜先生,以表达对村志编写人员的敬意。因为编写村志,就需要搜集大量资料,就是名副其实的采风。所有这些成就,最初都是从民间采风的结果。所有这些前辈和同志们,为留住无极的文化根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我以个人的名义,并代表河北省采风学会无极分会,向上述同志们表示由衷的钦佩和敬意,也正是因此,我们采风分会的成立,才有了充足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采风分会,有自己的活动场地,那就是野风美术中学,感谢董事长冯建法的支持!今日的野风美术中学,已经不只是一所培养美术人才的学校,而且是一座集教学、写生、科研、观光、雅集、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园林。这让我想到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那是一处诗人雅集的著名园林,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这些雅集的诗人,就包括中山无极人刘琨。从一定意义上说,野风美术中学,就是我们今天的金谷园!
我们采风分会,还有自己发表采风作品的园地,那就是《无极味道》公众号,本地报纸《无极之声》,以及广电网和微信端。这些发表园地,由副会长王晓攀、秘书长刘伟分别负责。当然,发表作品的园地,还包括河北省采风学会的《采风网》,短短几个月中,我们的刘伟已经在《采风网》发表了数篇作品。
今天,河北省采风学会会长张炳吉等各位领导,特意赶来出席我们分会的成立仪式,让我们格外感动和温馨。前不久,张炳吉会长带队,我们刚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江西上饶采风,我们采访了弋阳、万年、铅山、德兴、婺源等五个县市,自然地理,人文风情,秀美乡村建设……感觉收获很多,相信也会因此而产生一批优秀的采风作品。
我还要感谢今天到会的苟志俊等河北省博客联盟的同志们。2014年,河北省博客联盟组织了“寻访抗战地”红色之旅大型采风活动。我们在东方可可领导下,冒着酷暑高温,行程近2000公里,寻访了石家庄及所属郊县范围内16个抗战纪念地,发表博文400余篇,拍摄图片10万余幅,出版了《寻访抗战地——石家庄红色之旅采风文集》,掀起一股红色之旅热潮,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
作为这个团体的一员,我个人也积极参加了这次大型采风活动,撰写了17篇采风作品。在35名采风会员中,我的路途最远,每次总是天不亮就乘车赶赴石家庄,与采风的同志们会合。那次回来晚了,我到正定,已经没有回无极的车了。与其说,我花一百块钱住上一晚,倒不如横下一条心,从正定徒步走回无极。我走了一宿,行程八十多里,我成功了。后来,这件事感动了博客联盟的同志们,苟志俊主席说,我对博联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实,“重大贡献”不敢当,但我做到了尽心尽力。我之所以这样做,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跟两个人相关:一个是我未曾见过的外祖父,1942年,他死于日伪“扫荡”的乱枪之中;一个是我的父亲,18岁参加八路军,与战友分扛着重机枪,一夜急行军130里……也正是这样的国恨家仇,以父辈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抗战事迹,使我走上了博客联盟“寻访抗战地”的红色之旅;不错,我曾有过一夜徒步八十多里的行程,但那年58岁的我,和当年18岁的父亲比较起来,这又算得了什么!人,总是要有一点意志和精神的,采风如此,而任何一项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河北省采风学会无极分会的成立,旨在整合资源,开辟渠道,促进采风事业的发展。采风跟文学相关,但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民间文学是采风的产物,但我们的采风,也不仅仅局限于民间文学。与各专业协会比较起来,采风学会横向联合,博采众家之长,也就是说,凡文学、新闻、书法、美术、摄影、曲艺、音乐、舞蹈,以及剪纸工艺等非遗项目,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的采风内容,凡是这些艺术门类的从业人员,都可以凭自己的作品,参加采风学会。采风学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要颠覆哪个群团组织;由于采风学会的性质涵盖各种文化、艺术门类,参加采风学会,也并不影响会员原来所在团体组织的身份。我们希望与其他团体和平共处,积极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这话阐明了素材、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很有道理,令人深受启发。我想,我们的采风学会之所以名为“学会”,而不是“协会”,就是我们的采风,不是简单的采集民间素材,我们的写作,也不是简单的文字表述,而是意味着采风、写作的同时,还要研究,研究怎么把故事讲得更好一些,研究采风与表达之间的学问,凡是和采风相关的内容,都可以研究。
我们可以举一个典型例子:最近,付秀莹长篇小说《陌上》风靡中国文坛,因为作者老家无极,所以这也是我们无极的骄傲。付秀莹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了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讲故事的方式——“付秀莹文体”(著名作家曹文轩的评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风格。其神韵与味道,凡是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是一种富有灵性的个人创造。当然,我们不提倡简单的模仿,而是提请大家认识到,讲故事并不难,用文字记录下来即可;但如何讲好故事,则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提高艺术修养,研究、创新,找到自己表达的感觉。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会”,才是名副其实的。
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人文风情,是我们应有的视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起码要做到的。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希望有更多好作品问世,讲故事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在文艺创作方面,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百花齐放,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方面,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关于采风的题材,有历史文化和现实题材之分;历史文化自不待言,而现实题材,既应该包括新闻报道中他人的典型事迹,也应该包括作者自己的生活感悟。我自己的体会是,只要走出书斋,就会有所发现。比如我回老家,每每有所感悟,就写下来,其实也是一种“采风”。走出书斋,到民间去,到生活中去,到不同的地方去,所获得的见闻和感触,是坐在书斋里绝对感受不到的。
如此说来,根据这种采风所获得的素材进行创作,又属于文学创作范畴。不仅文学创作是这样,其他艺术门类也是如此。比如画家走出去写生,用画笔描摹自然生态,摄影爱好者用相机记录生活,本身也叫“采风”。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只要走出去,从生活中、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素材的活动,都可以叫做采风。所以,采风是与各艺术门类共有的活动,而不仅仅是写作者的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让我们继承这种传统,并发扬光大。
有时候,采风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二姑。二姑生前,曾经是一个很能讲故事的人,她早年记忆中的民间风情,她所知道的故乡掌故,她可以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我小时候,她住在我们家,没少讲述这些,往往是夜深了,我一觉醒来,她对我父母等家人的讲述还在继续。可惜,那时留给我的记忆是零散、模糊不清的。我后来与文学结缘,曾经有个打算,等我有时间,一定找二姑,听她讲述我们村里老年间的故事,以便把它们整理出来。我一直在等机会,然而等到最后,却没了机会。那年,二姑病重,我去看她,她已经不能说话了……我望着二姑,不禁泪流满面。没有人知道,除了难以割舍的亲情之外,我还有内心深处无法弥补的痛悔。随着二姑的去世,那些令人神往的故事,终于成了绝响。我痛心疾首,我后悔莫及,我认为这是一种再也无法挽回的文化损失!
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尽管我们不乏生动的故事,但我们不能总是消极等待,而应该积极创造机会,只争朝夕,把那些有文化含量、历史价值的故事采集上来,整理出来,流传下去,同时也促进自己的创作。毕淑敏说,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给自己寻找一个意义。河北省采风学会无极分会的成立,身边故事、生活素材的采集,就是我们赋予自己的一个意义,我们不妨当作自己的使命,从事这项事业。
我们不能改变大气候,但我们可以吹来一阵清新的风;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格的厚度。相对社会而言,我们的学会是一个“小圈子”,我们的目标却是一个大时代。让我们投身于时代的洪流,采撷生活的源头活水,为历史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6/12/1草稿
2017/4/7修改
2017/5/4-5再改
[下一篇] 书斋对话 ——任桂子先生访谈录
[上一篇] 闫玉伟艺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