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坛资讯 > 李建军、赵兰振为五省市残疾人作家代表授课
李建军、赵兰振为五省市残疾人作家代表授课
作者: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

 

2017年5月10日,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十月》杂志副主编赵兰振文学讲座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陕西、湖北、辽宁、黑龙江、北京的20名优秀残疾人作家代表聆听了讲座。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汉语修养和文体风格,结合《红楼梦》《水浒》《白鹿原》等名著和汪曾祺的部分作品进行了讲授。

李建军说,汪曾祺是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最具大家风范的中国当代小说家。汪曾祺汉语修养、文体风格最能代表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汪曾祺立志要写人性的善良和生活的美好,在他的笔下,也有人生的艰辛,也有淡淡的忧伤,但更多的,却是善良而美好的人性,是对人的宽缓不苛的体恤与同情。

从语言风格看,汪曾祺的作品俗中见雅致,淡而有滋味,初见使人为之惊艳,再见使人依然流连。在他的笔下,鲜活的民间语言与古雅的书面语言,兼收并取,错杂而用之,笔致就显得朴素自然,清新活泼。汪曾祺“更多的是受晚唐诗的影响”,作家要学习民间文学,要吸纳民间语言和方言,文学语言总的要把文言和口语揉合起来,浓淡适度,恰到好处。

比如,汪曾祺在散文《萝卜》中这样写道:“天天吃是不行的,隔几天吃一次,想亦不恶。”他在写萝卜的时候,在寻常的事情中发现了诗意,才更有意味,最后强调了萝卜的内涵和品质。汪曾祺大词小用、雅语俗用的修辞,用得妙,用得好,彰显了他的大手笔。

李建军还介绍了汪曾祺曾经写了《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文学语言杂谈》《思想·语言·结构》等十几篇文章,专门讲语言。

李建军认为,离开了语言,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无价值的。文学作品无论篇幅,还是句子,唯有写短,才能形成风格。短小活泼而又家常亲切的语言,就是最好的小说语言。写小说要像说话,要有语态,不要故意装样子,就像和人说话聊天,这样的语言才感人。

要使语言生动,要把句子尽量写得短,能切开就切开,这样的语言才明确。平常说话没有说挺长句子的,能省略的部分都省掉。长句子要切成短句子,要凝练,要简洁,要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一切生命都是有语言的,有感情的,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动物。文字也要有温度、呼吸和情感。用抒情的语言表达,作品才会优雅。

汉语是有根的语言,决定了作家的文学修养。汉语是一种单字单音的语言,是一种蕴藉的“深度语言”,所以,短一些,便于“留白”和增强诗意,也易收朴素和亲切之效,如《水浒》就多有短句。

李建军还讲到,作家应该学习汪曾祺,内心要细腻,在感情中要有温暖,保持人生的希望。写作要有风格,要有历史感,要自然流畅,不要苍白的平淡。

在说到作家修养的时候,李建军谈到,人道主义是作家写作的灵魂,其实质就是对底层,对弱者的同情心,善良心。写作是一种神圣的、包容的、仁慈的。

李建军勉励大家对传统文化要有敬意,要打开视野,要多读经典名著,反复读,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十月》杂志副主编赵兰振在授课中,主要讲了为什么写作、如何写小说、读经典、作品要真实等内容。

他说:在艺术创作面前,人人平等。他不同意残疾人作家这样的称呼,对行业作家称呼也是不赞同的。

在谈到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讲到: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是为了功利、虚荣心。通过写作,留下我存在的痕迹,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写的东西有价值,就能留下来,这是规律。

没有创作早晚之分,不能以数量来看写作成就。写作和作者的外在条件、数量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写到了什么程度。

关于如何写小说的问题,他谈到:衡量一篇小说是否优秀没有统一的标准,就看作者能否用语言一把把你攫进他的世界,让你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觉。小说是用语言在纸上创造的真实的世界,真实是小说的灵魂和生命,正如马尔克斯说:小说是真实的谎言

优秀作家有这种本领,能把假的全说成真的,比真的更真切,真实。真实可以穿越时代,穿越文化与地域的重重阻隔呈现在你的面前。那些经典小说作品无不是如此,都有这种品质。比如读《红楼梦》,读者就似乎生活在大观园中。读列夫·托尔斯泰,似乎就生活在俄罗斯的莫斯科,生活在乡下的庄园里,没有丝毫隔离感。

鲁迅、托儿尔斯泰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值得很好地阅读。阅读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远。作者的人生观,都能在作品中反映出来,其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写作有难度的时候,要多看经典作品,就会对语言有了解,要反复读,才会对这个作品有了解,只有精读作品,才会慢慢了解什么是小说。比如萧红写田园,就很有特点,她写的是一方水土,一方面的生活。

所有重复的,都是没用的,没有价值的。你们那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才是作者最关心的。要选准写作的地方和内容。童年是第一次看到的,是心灵记忆最深刻的,只有第一次经历,才是冲击最严重的,那是写童年的记忆,不是开拓大海,而是挖掘深井,看到水的质地和状况。可选择一个村庄,把对人和事的所有认识写出来,选取自己的题材。要写生存状态,而不是故事,对小说很重要。要找对一个终身的话题,一辈子就是在说一句话,解释这句话。

在谈到写作技巧方面,赵兰振这样说到:写作有可教的部分,而作者对一件事的感觉是不同的,这是不可教的。一个事情,有一百万个讲述方式,千变万化,你就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讲述方式,独具个性,写作就成功了,避免千人一面。写作技巧要训练和寻找,写作是很艰难的。要反复阅读、思索,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叙述方式。一个作者要有认识的体系,包括文学世界、高度真实、讲述技巧、判断世界的方法等。

他也谈到语言问题,语言向谁学习?要向口语学习,写作是为了交流,如果都是方言,不行,叙述一定要口语化。当写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是在对朋友说和表达,要用口语。

赵兰振还谈到小说和国画一样,是留白的艺术。比如写荷叶,水面上的少,水底下的多,一个场面写好了,后面的东西自然出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选一个场景,一个局部,写透了,就行了。文学需要的是树叶,拨开树叶可见树枝,需要大量的树叶,让故事隐藏在叶子里。

通过讲座,来自五个省市的优秀残疾人作家代表,补充了文学创作知识和能量,开阔了文学创作眼界,进一步懂得了历史赋予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坚定了在文学道路上行走的信心。

(以上根据记录整理)

                                                                                    北京市残疾人写作学会

                                                                                         2017年5月12日

[下一篇] “共产党万岁·丰碑颂书画名家长卷创作将走进“尧母故里 大爱固现”——望都县固现村。

[上一篇] 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倾力打造传世精品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