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第十五章槐卿人生
第十五章槐卿人生
作者:韩中清


挺起铁肩担道义   不辞热血为人民

有人称记者是无冕之王:“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关注天下新闻,也被万众睹目敬仰。电视里,你慷慨激昂,嘹亮的声音,在千家万户回荡,简洁的言辞犀利的目光,穿透假、恶、丑的皮囊,织就真、善、美的华裳。”我是小报记者,并没像您讲的那样辉煌,仅是写了一些关注民生的文章,博得众乡亲表扬,没白当记者一场。

2006年7月,我和《沧州晚报》记者郑广辉采写了《克百威”劣质案索赔始末》通讯。文章导语说,青县曹寺村的农民王玉红站在地头上,望着自家受药害的玉米,伤心地哭了;一年后,当她从青县人民法院法官手中接过赔偿金时,开心地笑了。

7月7日,像王玉红这样因受到“克百威”劣质农药坑害的972户农民,都从青县人民法院法官手中领到了赔偿款,共计96万余元。至此,一个由劣质农药坑农引发的近千农户的集体诉讼案,经过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县人民法院历时八个月的审理、执行,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标题一:“克百威”导致玉米减产或绝收

2005年7月,对于青县和周边县市的近千户农民来说,是一个令人愁眉不展的日子。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用过一种防治玉米螟的农药后,玉米出现了烂苗、矮化,甚至死亡现象,大面积的玉米地不幸惨遭横祸。青县孙召庄张炳栋、塔寺庄王道文等人告诉记者,他们使用“克百威”后,玉米秧出现了烂苗、死苗的现象。“玉米苗刚长到半人高,就死了一半。真让人心疼啊!”

青县金牛镇、上伍乡、清州镇等11个乡镇的多个村庄,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玉米受药害的现象。青县周边的黄骅、河间、大城、沧县、静海等县(市)的一些村庄,同样发现了玉米受药害问题。据统计,各地受药害的玉米共有2530亩减产甚至绝收。

“春种千粒粟,秋收一场空”的那种残酷结局,令人欲哭无泪。青县曹寺村的姚增玲家里养猪,不缺肥料,土地很肥沃。“俺家的地太好了,不信你到地里看看,最好的庄稼就是俺家的。”姚增玲自豪地说。她家去年种了5亩多的玉米,也出现了烂苗、矮化等现象。看到自己花费大量心血种植的玉米变成这样,姚增玲再也不去地里了,她怕看见玉米伤心。不算别的投人,姚增玲家光浇地一项就花了300多元。这样的投入换来的却是令人伤心的产出:玉米只收了一点点,许多棒槌只长两三个粒,最后都做了牲口的饲料。

王玉红家给玉米地浇水都是从外村引的水,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可最后收获的却是“只从根上长了一些小棒子,像个小梨一样”。王玉红伤心地说。张炳栋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家的六亩玉米地绝收,按照亩产500公斤计算,每公斤按1元计算,仅这几亩地就损失3000元。这还不算各种投入。

玉米大面积受害的症结在哪里?一些农民当初都认为是种子问题,后来大家才知道是受了药害。农药名称:3%克百威·马颗粒剂,生产厂家是湖北蕲州沙隆达蕲春有限公司。

小标题二:法院判决药厂赔偿农民损失

为讨回公道,索赔损失,一些农民将投诉电话打到了本报编辑部。接到电话,记者立即深入田间地头和有关部门,先后采写了《青县李二庄200亩玉米中药害基本绝收(主题),损失约10万元;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副题)》(2005.8.2),《玉米烂苗死亡原因查明(主题),专家鉴定:由“克百威”农药造成(副题)》(2005.8.3);《青县两千多亩玉米中药害(主题),县政府组织六部门联合调查处理此案(副题)》(2005.8.4);《青县朋友请暂停使用“克百威”(主题),生产厂家:湖北蕲州沙隆达蕲春沙有限公司(副题)》等多篇消息,引起市、县、乡各级干部的高度重视。一位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告诉我:“韩记者,你千万不要再继续报道了,这么多人如果联合起来到县政府闹事怎么办?你一定要让他们走法律程序,别到县政府大院来!”

青县政府迅速召开协调会,成立了以一名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别来到受灾村、户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客观分析出现药害的原因,引导农民采取诉讼等法律手段,依法解决问题。

经沧州市农业局组织专家认定,玉米出现这种症状与施用“克百威”有关。为进一步查明玉米损害原因,沧州市农业执法大队、沧县农业局相继委托沈阳、北京国家农药质量检验中心进行检验,均证实湖北沙隆达蕲春有限公司生产的3%克百威·马颗粒剂不合格,3%克百威·马颗粒剂中含有除草剂成份是致药害的根本原因。广大受害农民强烈要求厂方赔偿损失,但厂方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拒不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9月份,青县、河间、沧县及大城等多个县(市)的972户农民将厂方告上法庭。

青县人民法院立案受理这一集团诉讼案后,高度重视。在立案环节,青县法院为972户农民全部缓交了诉讼费。青县法院在开庭审理查明案件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广大农民的申请,果断地对被告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的银行部分存款采取先予执行措施,扣划至青县法院。

青县法院经审理查明,造成玉米减产、绝收的原因是湖北沙隆达蕲春有限公司生产的3%克百威·马颗粒剂不符合其在产品包装上注明的标准,且此农药仅允许在其登记使用的区域针对水稻试销。被告不顾沧州当地干旱缺水、不种植水稻的事实,为追求经济利益将该药销往沧州,从而给原告造成巨大损失。据此,青县法院一审判令湖北沙隆达蕲春有限公司赔偿972户农民各项损失共计962861元。此外,由于该农药附带的合格证是由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作为第二被告,该公司被判令承担连带责任。判决后,被告湖北沙隆达蕲春有限公司表示不服,向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006年6月16日,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终结,维持青县法院一审判决。

小标题三:法官七下湖北冻结厂家账户

从案件审理到判决一直到执行,青县人民法院法官不辞辛苦,不畏艰难,先后七下湖北,调查取证、查询账户、冻结存款、强制执行,历尽周折。

据青县人民法院执行一庭政治协理员张之明介绍,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属于龙头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是当地经济的一大支柱。在荆州市建立了一个以公司名字命名的广场。这给执行带来了很大难度。青县人民法院法官在去当地某银行沙隆达分理处执行冻结厂家存款手续时,遭到厂家人员的阻挠。厂家来人把法院的法律文书扔到地上,不让分理处给办理冻结手续,并对法官进行推搡。后来,法官们找到分理处的上级行,才完成了这次任务。

为了972户农户的合法权益,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下达后,青县人民法院的5位法官组成的执行小组坐上了火车,赴湖北强制执行,这也是青县法院法官第七次赶赴湖北。谈到强制执行的过程,张之明感慨:“有一种做地下工作者的感觉。”

执行法官去的时候,怕打草惊蛇,没有穿制服,直接到了银行,进行执法时,才穿上制服。不知是不是有人通风报信,法官们前脚刚到,厂家后脚就来了四个人,来人大声嚷嚷:“不要给他们办扣换手续。”来者留下一人监视,其他三人又出去喊人。看到这种情况,按照提前预案,几名法官把手续放在分理处,迅速撤离。

随即,他们又找到了分理处的上级行,却被告知:领导都不在家。正在此时,有人悄悄地指给法官们“领导在那”。最终,法官们顺利地完成了强制执行的任务,96万余元的赔偿款全部到位。

小标题四:农资打假任重道远

在发放赔偿金的当天,马吉校等5名受药害农户代表全体农户分别把写有“廉洁公正、心系百姓”等内容的5面锦旗送到青县人民法院法官手中,表达他们对青县人民法院依法为农户维权的敬意和谢意。

“克百威”坑农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但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发人深省。青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秦凤章在谈办案体会时说,许多受害农民还缺乏法律意识,不懂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希望大家要树立风险意识,防范第一,减少风险,减少损失。

受害农民王道文去年家里种了8亩地,有3亩地用了“克百威”。之所以没有全部用上,是因为他“怕出问题”。在庆幸没有全部使用“克百威”之余,他道出了最想说的话:“怎样根除假农药是大问题。”他加重了语气。青县盘古乡大盘古村村民柯洪亮老人去年只种了1亩玉米,损失不是很大。他谈起自己对买农药的看法:“买药就是赌博,俺们也不知道怎么鉴别,将来还真得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受害农民姚增玲谈到“克百威”坑农时说:“今年我吓得不想给庄稼喷药了。

俗话说:人养地,地养人,施肥用药莫粗心。但像王道文那么谨慎地对待农药都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而姚增玲“吓得不想给庄稼喷药了”更体现出一种无奈。农民识假防假意识弱、能力低,由此看来,农资打假还任重道远。什么时候,农民能无忧无虑地购买到放心的农资产品,最大限度地消除后顾之忧呢?

(原载2006年7月11日《沧州晚报》五版,此稿与郑广辉合写。中国法院网、南方农村网、农博网、中国石化网曾报道此案。)

96万赔偿金发给农民之后,我撰诗云:汗水淋淋南北洼,村民苦战种桑麻。谁知药质假多劣,坑害青沧千百家。

报载华章宣传正能量,社肩重任鼓励众民心。记者要带着感情贴近百姓,采写鲜活新闻,这样的稿子读者才爱看。记者是党和群众的代言人,在关键时刻,要勇于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为老百姓鼓与呼。目前在全国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也就是让我们的干部、记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下面我再讲一个关注民生故事。2005年9月8日《沧州晚报》刊登了《“小麦良种捌号”冒充“石家庄8号”(引题),166袋麦种涉嫌假冒被查封(主题)》的消息,挽回了若干农民的损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发稿的前天中午,我接到沧县黄官屯村民举报称,他们买的小麦优种是假的。听到这个消息,我带着郭晓琦记者自费打的来到农民家里。李国梅告诉记者,前些天村委会通知村民报名,订购享受国家补贴的“石家庄8号”小麦良种。村民报名交钱后,种子很快分了下来。李国梅家买了6袋,共150公斤,每公斤1.7元。但她看种子包装觉得不对劲:外包装上印有“沧狮”商标,产品名称只是“小麦良种”;包装左下角注着:“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生产日期见内标签”等字样。包装袋的最下方,印有“河北沧县种子公司”字样。打开包装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纸片,纸上写着“粮食补贴指定品种捌号”字样,下面只有产品介绍,其它文字皆无。

黄官屯会计说,全村共从沧县种子公司购进“小麦良种捌号”3.5万公斤,“石家庄9号”5000公斤,71321-9小麦种500公斤。据我了解,当年沧州市对享受粮食补贴的215万亩小麦进行了招标,17家种子公司中标,沧县种子公司是其中之一。国家规定,中标单位必须向农民出售国家规定的小麦良种,否则不允许中标。据沧州市农业局官员介绍,每亩地补贴10元,即每公斤补贴1元。沧县种子公司出售的“小麦良种捌号”不在补贴之内。

我将稿子写完后通过领导审查,决定第二天见报。但当天晚8时许,沧县宣传部负责人带领农业局官员一行6人找到我要求撤稿,我没有答应。晚9点左右,沧州晚报记者某某某给我打电话请求撤稿。她说种子公司经理是她亲表哥,这位记者和我同在一个采编大厅办公,天天打头碰脸。我畏了难:撤稿?农民的利益难以维护;不撤稿?与某某某的关系会搞僵。一面公理,一面私情,怎么办?我一咬牙:罢了,得罪就得罪吧!我说:“某先生,实在对不起,事关群众利益和职业操守,稿子实在不能撤,你们骂我吧!”

当晚11时许,该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宣传部长来到采编大厅,找到值夜班的副总编要求撤稿。我仗义执言,坚决不同意撤稿,双方发生争执。就在我去厕所的几分钟里,稿子竟然被从大样上撤下来了,换上了其它稿子。我一看稿子被撤掉了,顿时大发雷霆:“老百姓选你当县长,你为什么不为老姓说话办事,你与种子公司是什么关系?你得了多少好处费,分了多少黑心钱!你们有权撤稿,但是我有权替老百姓说话!明天我将稿子直接送到北京的大报上去,摘不下你的乌纱帽我韩字倒着写!”说罢,我“啪”一拍桌子,拂袖而去。

午夜12点,我被从宿舍请回采编大厅。值班领导说:“中清,稿子恢复了,明天见报。你还有什么意见吗?”我说:“我提三条建议:一是沧县要立即查清假种子的来源、数量;二是将假种子全部送面粉厂磨成面粉不再坑农;三是为农民换回真正的优种!”面对我的凛然正气,那位副县长表示立即照办。事后经我调查,沧县真的为农民换回了真种子。农民的利益保住了,人,我得罪了,但我心里也平静了!说真心话,如果此稿被“枪毙”,我肯定会到北京《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为农民伸张正义。假种子一旦曝光,有关官员的乌纱帽就摘掉了。我的最坏结果:干不成记者就第三次经商,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有诗道:一纸新闻丑曝光,乌纱晃动震官方。何人不怕丢官帽?记者为民正义扬。

当记者期间,我写了若干关注民生的稿件。2006年61日,我在《沧州晚报》二版头条,以《劣质肥料致百亩小麦大减产》为题,报道了献县十五级乡尹三村农民上当受骗的事件。200663日,《劣质肥料是不是孙家卖的?》又见报了。我拿着报纸请沧州市政府副市长就献县劣质肥料事件作出批示:《排除干扰  查清事实  依法处理》200669日见报。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农民索赔成功。2006731日上午,献县十五级乡尹三村14户村民给报社送来锦旗。锦旗上写着:百姓的报纸,人民的记者。

初心牢记关民瘼,忧国常怀济困情。2006年4月23日,沧州报社印刷厂张厂长告诉我:在沧州监狱附近有一个收废品的残疾人,双腿瘫痪,很多人白送给他旧纸箱、旧报纸、旧衣物、废铁、破烂等。他的媳妇在沧州水专学校北门路口缝补鞋子,两口子晚上睡在旧小拉车改装的塑料棚里。他们的女儿上大学,儿子为供姐姐挣学费,辍学到一家饭店打工。“韩记者你去采访一下,动员社会好心人救助这一家子。”我采访得知,张厂长反映的情况属实。于是,我对这个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

2006年5月24日,《瘫痪丈夫收废品,妻子街头修旧鞋,夫妻俩手搭手——(引题),供养女儿上大学(主题)》(第一篇);5月25日,《贫寒夫妻的女儿托记者捎话——(引题),“请不要给我寄钱”(主题)》(第二篇);5月26日,《为了姐姐上大学而辍学打工的少年赵洪星说——(引题),“我想继续上学”(主题)》(第三篇);5月30日,《昨天,家住市区的张女士看望了贫寒夫妻,当即表示——(引题),“你们的租房费我包了”(主题)》(第四篇);6月2日,《二医院免费为赵均岭体检(主题),医生建议康复治疗(副题)》(第五篇);6月5日,《面对社会关爱,赵均岭表示:(引题),“我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主题)》(第六篇);6月7日,《好心人再帮贫寒夫妻(引题),“你们女儿上学的费用我们包了”(主题)》(第七篇);7月18日,《女儿得到资助,儿子重新入学(引题),贫困夫妇又受关爱(主题)》(第八篇)。

第一条消息发表当天,石油三厂的两个小伙子给赵均岭、赵金兰送来1000元现金、水果、鸡、鸭、鱼。第三稿见报后,一位年轻女士找到报社,表示要给赵氏夫妻租一间房子,而且不让透露她的姓名。为精准扶贫,我找到沧县民政局、沧州市民政局,为赵家办理了低保,县、市民政局分别为赵家送来米、面、油。看到赵家的报道后,一位企业家找到赵氏夫妻,愿意为其女儿提供大学学费。过了几天,我找到赵家的儿子,小赵说愿意学技术。次日,我联系上沧州开发区的一所技术学校,说明情况,韩志华校长同意接受这个特殊的学生,并免除了小赵的学杂费、食宿费。“韩校长,你怎么连小赵的饭费也免收了?”韩校长告诉我:“让他一日三餐在食堂帮助大师傅卖饭,顺便就在食堂吃吧。”两年间,小赵毕业学会了电焊技术,到石家庄上班去了,一个月收入5000多元。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我对赵家之事进行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为了感谢我,赵均岭、赵金兰夫妻,委托弟弟出资为我赠送了“赵家恩人”匾额。

我在《沧州晚报》10年期间,由于经常报道一些关注民生的事件,尤其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热点问题,时常收到老百姓赠送的锦旗,并且得到不少网友的称赞。诗人田彦(桃园逸客)赠诗曰:

六槐根植农家院,翰墨文章誉德声。

不媚豪权宣正义,惟牵百姓付真诚。

做人本具铮铮骨,治学尤为脉脉情。

自识君颜十年后,口碑简策可标名。


校对:付凤云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槐卿人生·第十六章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