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哲理短语 > 不亡以待尽
不亡以待尽
作者:传承


     不亡以待尽。

     初识此句,缘于《庄子》。本人天性愚钝,虽爱恋庄子文字的仪态万方,但苦于思维的固化和局限,使得我很难在阅读中捕捉他那奔放不羁的思维,更难与其汪洋恣意的想像共鸣,所以多年来即使太多老师推荐,我也一直束之高阁,从未问津。

陪读的日子自是枯燥,焦虑常伴,使得我的日子更如今日的天气,锅底蚂蚁,惴惴辗转,且乱且烦;左右又少了那几个贴心姐妹,更使这日子了然无趣;况,没有文字滋润的心灵如一口老井,干涸且苦涩,整个人似乎都少了灵气。于是决定给自己一个任务,将这难啃却耐品的典籍摆上案头。也许是寂寞太久,也许阅历已足,也许品咂得足够,从此竟一发不可收。

      其实“不亡以待尽”的前面还有一句话,即“一受其成形”。直译过来就是:人,一旦成形为人,就等于在活着等死了。说实话,当初看到此句真得吓我一跳,其惊讶程度不亚于初读老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言论。此般冒天下大不韪的话题,也许真得只能这些超级加V的大咖才敢说敢讲。

      可仔细想来,虽艰涩却并不难懂,稍一回味就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实话。

     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

     不是吗?人,从哭声中来,在哭声中走。也许那声啼哭在亲人间是新生命诞生的喜,但又有谁知道,这声啼哭不是一种历尽千番的发泄?这小小的婴孩儿在成形之初是怎样得艰难胜出,又是如何得艰辛跋涉,无数的踌躇与蹒跚,阅尽苦楚,遍尝孤独,才终于皱纹满脸得坠地成人。想来那一声啼哭,才真正叫做撕心裂肺。据说,人在离世的刹那是轻松和愉悦的,那吐尽最后一口的气脉,似是完成任务后的圆满,长长吁出的与其说是生命的一口气息,不如说是吐尽人世间的所有负累,也未可知。也许只是世人很难感同身受罢了。所以,我倒觉得,人之初,非性善,非性恶,情非得已才当是生而为人最好的概括吧。

何况,一朝为人,已深知前路漫漫。终生求索,起伏上下,役役前行却未必成功。生长,永远如奔马疾驰,莫之能止。人类在尊重这一生长规律的路上,无论悲喜,都要义无反顾。果然如此。小时,我们只能听父母的才得好的生存;上学了,只能听老师的才得好的名分;待自立之时,才发现幼时期盼的长大的模样,竟是疲于各种法则应付、规则遵守之间,过得差强人意;说实话,甚至老了,还要被动得听儿孙的安排,连放弃救治、葬在哪里都取决于他们对我们是否足够的尊重。所以,庄子的“不亦悲乎”“可不哀邪”的千古之叹,它们穿越时空,来自宇宙之深处,依然遥遥回响:长生不老,又有何益?是啊,一受成形,活着不死竟只为等待死期,这一结果不管怎样令人接受,总还是让人觉出其内容的拧巴和与从小灌输给我们活着的意义的违和来。

    但今天,我不想谈儒家一统的家国天下情怀,也不论孔子伐树削迹于宋赵、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后的坚忍执着,且抛开小国寡民、鸡犬相闻却不相往来的归隐避世之说,更弃宿命、放下、轮回之念,只就当下,只论如今。

既然,活着是为了等死,相聚只为了别离,那么我们不妨试着接纳这该死的观点。毕竟安住于当下,才算接受;只有接受,才能改变;只要改变,就有一切的可能。

      既然不亡以待尽,不妨做个有生存能力的人。结果虽注定,过程却待定,这就给了接纳的人们最大限度改变自己命运的权力和左右未知的可能,使未来可能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不论躯体健全与否,不管性别若何,只要有一技之长,不求富贵,不贪荣华。居有所,食果腹,我们就拥有了自我的生存能力;不强求,无大念,就拥有了左右自己心境的自由;无心斗,不结党,就拥有了不被干扰的权力。所有的这些,都取决于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唯如此,才可不曲不阿,不仰仗,也不畏惧。

既然不亡以待尽,不妨做个有小趣小好之人。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清人张潮也在《幽梦影》中谈“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虽然这些都是古文人雅士之趣之好,我今人已难效仿,但一些垂钓、对弈、书法、绘画、雕刻、诵读、徒步、骑行、甚至小酌,均可宜情,亦为小趣。又有张岱“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的论断,就更给今人的我们培育小爱好正当足够的借口,当然,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真正的原因,还是在漫漫人生路上,有个趣好相伴,才不枯槁孤独,也不必强作愁绪,寻死觅活。

     既然不亡以待尽,不妨学着一个人独处。生命的来处本是荒芜,人生的归处也定不繁华。来去之间,轮回之路,总是一个人的旅程,总要一个人面对。如果把生当作喜,将死看作悲,那么在一个由欢喜走向悲哀的过程中,如何使得这一注定的结果显得不那么残忍,练就一个人独处的能力,就是减缓这可悲结局的最好方式。何况,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也许旁人微不足道的眼神就可能是击碎一颗脆弱人心的杀手。毕竟,生活的感触,冷暖只能自知,任何掰开了揉碎了的故事,都是祥林嫂式的絮叨,迟早要招人烦的。当然,我并不排斥朋友,我们也可以有知己,他们是所有理解和体谅的前提。但同时,也许我们更该承认另一个事实:无论朋友或知己,甚至亲人,也很难体会你内心的百转千回和苦辣酸甜。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懂得,那只是慈悲在作怪。所以,不妨练就一个人独处的能力吧,用自己内心的强大去化解所有的遇见,去感悟生命带给我们每个个体的不同,去领略从无到有,从生到死中所有的惊喜与悲情。烟雨平生,不管是几个人同行,其实都是一颗心的旅程。

    宇宙是万物的大道,我却认为人是宇宙的大盗,这绝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危言耸听。人吸收了天地之精华,渴有甘泉,饿有香果,栖有家居,声有天籁。自然给予了人类生存的一切,人却从来是一副拿来的态度。突然觉悟:原来,栉风沐雨,竟是宇宙给人类最好的赐予。可取得了这么多,我们却一直贪婪,求得,取得,争得,抢得,一切都要得。却往往忘记,得到又如何?来,是为了去;得后,终须舍。

    因为,生,竟是为了死。这,就是真理。


[下一篇] 每晨令语(5.21)

[上一篇] 努力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