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高山”污染重 一年修路垃圾无
在沧州市区南部的原沧州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侧,有两座当地尽人皆知的“白灰山”,因为老是挪不走,有人就给起了个绰号叫“长白山”。
(小标题一)媒体曝光“山”污染
2004年9月《健康时报》等媒体记者接到举报赶往这里,走在南大街上,远远望去就见前方路旁平地耸起高高两座几乎连在一起的白色工业垃圾山。临近后呛人的气味让人喘不过气来,车辆过处,路上扬起滚滚白粉尘,记者连忙戴上风镜,防止迷眼。记者从“山”脚下向东沿一条约200米、被白灰淤堵得凹凸不平的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陶瓷厂居民区。得知记者到来,居民们呼啦一下子围上来纷纷诉苦:“活人总要呼吸吧?在这里每分每秒都会把白灰粉吸进肺里!”“七年啦!外人来在这里呆一天都受不了,我们难道要忍受一辈子吗!”居民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小标题三)修路搬走“石灰山”
对于搬迁石灰山的全过程,我多次采访过沧州市交通局原副局长、高速公路管理处原处长李铁强。“我自己当年的一个大胆设想,在科研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些年,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李铁强说到这里,脸上绽开了笑容。
为了消灭电石灰山,市政府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有关部门千方百计,集思广益,开发利用,力争变废为宝。1998年,李铁强和有关人员常常设想:能不能用电石灰替代白灰修路?这个想法很大胆,但也有很大风险,以前修路都是用白灰,电石灰能否达到公路设计要求?这关系到工程质量问题,对此不得有丝毫差错。李铁强的设想得到了市交通局领导班子的重视与支持。2000年,市交通局成立了“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高级工程师李铁强任项目负责人。
2000年1月至5月,课题组孙为民、张宝和、朱永胜等首先根据电石灰的化学分析,根据沧州市土质情况在室内试验了无数次,基本上有了把握之后,才转移到公路的试验上。他们在河间至肃宁线一级公路和武强至黄骅港线二级公路的部分路段进行了多处试验。试验证明:电石灰可以替代白灰修筑公路。
2001年,“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沙庆林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专家们认为,电石灰可以在修路中推广应用。课题探究对改善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有积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据此,市交通局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对“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又进行了若干次科学论证与试验,最终获得了成功,为“搬山”找到一条重要的途径。
2005年,解决电石灰山环境污染面临着一个重大机遇:沧保、石黄、津汕三条高速公路建设途经我市,为“搬山”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有利条件。
2005年3、4月间,我参加了市政府召开的三次“解决电石灰山污染问题调度会”。同时成立了电石灰山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原副市长赵义山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协调督办电石灰山污染治理问题。市政府决定:借助修建高速公路之机,彻底搬掉两座“电石灰山”。
市环保局积极谋划并提请市政府批准了《王希鲁村电石灰山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市交通局多次协调高速公路建管处,将原设计使用的白灰变更为电石灰,协调各修路单位,并下达了“搬山”任务指标。市交通局通知所属的稽征、运管、路政、收费站等相关单位,运输电石灰山的车辆不受时间限制,对石灰车不拦截、不扣留、不罚款,不收费,一路绿灯保障通行。是否能做到以上“四不”,我以记者身份进行跟踪采访。经采访发现有的交警并未执行“四不”规定,仍然对一些车辆进行罚款。对于交警违反“四不”的行为,我及时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市领导立即责成交警部门整改。
为确保搬山战役顺利进行,市交警支队召集一、二、三大队和沧县、黄骅交警大队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作出决定: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运输电石灰山的车辆畅通无阻,交警进入现场,指挥车辆,疏导交通,各路交警不得无故刁难运灰车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为所有运灰车辆发放了“特别通行证”。这个“特别通行证”是我建议交警支队颁发的。那时我天天长在“搬山”现场,及时报道“搬山”进度。
(小标题四)村民助战“搬灰山”
“一年前,人站在‘电石灰山’顶上,伸手几乎可以触摸到头顶上的电线,灰山比砖窑厂的大烟囱还高呢!”如今,高大的石灰山不见了,有的地方已经挖到了地平面。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协助王希鲁村民,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将高大的“石灰山”基本搬平。
2005年4月,市政府决定搬掉两座“电石灰山”的消息传到王希鲁村后,多数人同意,少数人反对。为什么有人反对呢?经我调查得知,原来,这些年村里卖电石灰是有点收入,每户一年能分上万元。如果将电石灰卖净,他们担心断了财路。为做好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工作,我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搬迁石灰山,盖上楼房,一二层出租,三层以上住人,每户分几间门脸,一年出租可收入多少钱?卖灰一年收入仅有万元左右,乡亲们算一算,那样合适?村支书丁寿桥说:“韩记者说得对,出租门市是抱金娃娃,卖石灰是捡小芝麻。再说卖灰是以污染环境和危害人身健康的代价换来的,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啊”。思想通了,说干就干。为配合搬山,王希鲁村共投资150余万元,购置了3部铲车、1部推土机、6辆翻斗车。同时还雇佣了10台挖掘机,40辆翻斗车。运送电石灰的车辆来来往往,两座电石灰山在机器的欢歌声中一天天缩小。村里每天出动50多人在‘搬山”现场助战,电石灰价格也由原来的每立方20多元,一下子降到了8元。村干部说,出售废灰的收入最好能抵上人工费和购置、雇用机械的花费。“没有利润我们也干,消灭污染,搬掉废山,利国利民。”这是王希鲁人的共同心声。
搬走电石灰山,不仅改善了周围的环境、减少了污染,消除了沧州人的一块心病,而且还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沧州市交通局公路工程管理处处长刘俊德介绍,由于沧州不产白灰,因此修路用的白灰都是从外地拉来的,每立方米白灰运到公路上的价格是140元到160元。现在用电石灰替代白灰,每立方米可节省资金近百元。屈指一算,几年来,修筑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至少用了60万立方米电石灰,大约节省了5000余万修路款。
2001年7月12日,市交通局关于《化工废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研究鉴定资料》中数据表明,电石灰用于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沧州目前总通车里程9608.1公里,其中村级路4411.4公里,乡级公路2932.5公里,每年修建村级公路300公里左右。公路每年都需要修补,如果每年有480公里可以用电石灰土做基层,一年修补公路可节省多少钱?
“搬山”之战,这个曾经让沧州人头疼的污染老大难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2006年9月6日,《沧州晚报》详细报道了《搬“山”记》(此文与郑广辉合作)。目前,这里已经建起花园式居民小区,王希鲁人从此过上了清洁文明的好日子。
这正是:
灰山两座压狮城,十里烟山天不晴。
搬走高山修大道,废山变宝路通行。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槐卿人生·第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