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郭海博与他的铁板浮雕艺术
郭海博与他的铁板浮雕艺术
作者:王浩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郭海博

郭海博艺术简历

       郭海博,1962年2月出生,河北石家庄人。铁板浮雕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2015年10月,他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2015年度燕赵文化之星。2016年5月,他又荣获由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选颁发的“河北文艺贡献奖”。2016年12月,他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艺术评论

 郭海博与他的铁板浮雕艺术

       浮雕是雕塑和绘画的综合艺术,是在平面上凸凹有序,呼之欲出的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庙和墓碑,中国的庙宇,君王的陵墓等等,都有很多举世闻名的浮雕作品。浮雕在石头、象牙、木头,以及金、银、铜等材料上雕刻的比较多,在铁上却很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材料坚硬,延展性差,且易氧化,不易成为艺术品所依附的载体。铁板浮雕创始人之一的郭海博先生挑战了这一难题,以他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在铁板上不但锻造出精美的作品,还题材多样,揭开了铁板浮雕在雕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为浮雕艺术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页将会载入史册。

《谷穗蝈蝈图》


      郭海博祖籍古代少数民族聚集的雁北地区,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较多的大家庭。他父亲是一名军械工程师,在他的印象中,父亲话不多,下班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坐在写字台前看书、学习、研究图纸。父亲的工厂在大山深处,巍峨太行逶迤俊秀,宏伟壮观,山乡的炊烟,石磨,土屋都给童年的郭海博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少年的海博喜欢绘画,业余时间或临摹连环画书的人物肖像,或为学校出板报、画漫画。就这样,乡村古老的风俗文化密码一直留在他的潜意识里,以至于成年后,这些物象常常出现在他的浮雕、绘画作品里,给他的作品质朴的灵魂和血肉。

《大梁江晨曲》

       郭海博这代人遭遇了文化大革命,体制改变,许多人因转变被打得措手不及,改变了人生目标和理想,甚至改变了命运。青年时期的郭海博随父母来到石家庄生活,因种种原因放弃了考美术学院的机会,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但他从未放弃画画这一爱好。为了磨练意志,他曾骑单车历经七天往返少林寺。10年后,他又孤身骑车去了烟台。他在每一天骑行中,都会定好计划,日程要超过300多里路,这个目标激励着他,一路上,不断赶超前面的身影,见一个超一个,而且,每到一个县就找当地邮局盖个戳儿,黑色的印章,记录着漫长的旅程,也记录着旅行中的艰辛和快乐,记录着一次次超越意志的远行。从此,边旅行边采风成为他人生的一大爱好。多年后,他有了私家轿车,他的足迹更是走遍大江南北,走遍所有藏区,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成为他浮雕作品的素材,成为他胸中的万千风景。

《车把式》


       一次次的远行,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坚实了他的精神内涵。郭海博爱琢磨,喜欢追根溯源,刨根问底。一次偶然机会,他与弟弟发现铁板没有想象的那么硬,于是产生了在铁板上搞浮雕的想法。身边的朋友对此充满争议,认为不可想象。没有传统的东西做基石,到头来必是一场黄粱梦。他们并不气妥,而是毫不犹豫的踏上了探索铁板浮雕艺术的漫漫征途。在铁板这种材质上搞浮雕艺术,是一条崎岖而漫长路,他在摸索与创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厂家的铁板在锻造中容易出现破损和龟裂。凭他敏锐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觉得这种铁板材料虽然对大多数题材的作品都不适合,但对西北中老年人物肖像来说却很适用,因西北地区风沙大且干旱少雨紫外线强,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西北中老年人的面部皮肤比较粗糙。也就是说,用这种材质来塑造这样的人物,看上去更有沧桑感。

《晨  曦》


      郭海博在铁板浮雕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在不断遇到技法难题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寻找着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他发现,在对铁板表面先做破坏性处理,既在上面进行杂乱无章的反复敲打,可打破材料的沉闷感,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去追求山、石、老树皮的纹路与肌理,其效果极佳。

      他的作品造型简洁,充满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原汁原味的太行山风情和藏区风情,是从小根植在他内心的传统文化和耳濡目染的乡村风貌。他在这些粗犷、随意、朴素和大气的物象中融入了自己的价值观、创作理念和手法,在铁板上打造出与传统浮雕完全不同的人生模式,艺术模式。也许,他脱离了所谓的壮美、秀美,中国古典绘画、雕塑的美学范畴,但他用自己的铁笔描摹出最撼动人心的乡土情结,把内心这种对美的认知,完美的表现出来。随着郭海博先生技艺越来越成熟,他用同样的技法在不同的金属材料上进行烧色处理,所呈现的色彩截然不同,但是铜板上的颜色更加鲜艳,立体感强。更适合花鸟题材。这样的集成创新,赋予传统的浮雕新的文化内涵,在铁板上绽放出不同凡响的灿烂光辉。亦破茧成蝶,和许多艺术流派对艺术跟潮追风、攀龙附凤有天壤之别。

《丰    收》


      当郭氏浮雕突破了材料和题材的限制,表现手法呈现丰富多样时,他的艺术生命获得了真正的解放,不但受到收藏界欢迎,他的多幅艺术作品《秋韵》、《香格里拉的晚霞》、《丑娃》,《农忙》、《祈福》、《雪山脚下》等,频频入选省级、国家级大型美展及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博览会,多次摘金夺银荣获大奖。201510月,他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2015年度燕赵文化之星。20165月,他又荣获由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选颁发的河北文艺贡献奖201612月,他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在近30年的铁板浮雕艺术创作中,郭氏铁板浮雕不但具有其工艺的严谨性,由过去的花鸟虫鱼,吉祥图案的题材,还开始向纯艺术方面转变。郭海博先生说:铁板浮雕既属于视觉文化的范畴,也属于精神文化范畴。近年来,我们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观念与材质、本体与回归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认为中国的雕塑领域已进入了一个以精神传达为主体,技艺、材质与精神相融合的理性时代,一个审美形式多样化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铁板浮雕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去传承去创新。铁板浮雕艺术才能得以长久的延续生命。

《过了腊八就是年》

       每一个从艺者必须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拷问自己,我的作品能走多远?这既是每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和担当,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创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性,不能依赖现有的东西。河北省美协副主席、廊坊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玉华先生的以走进太行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那种对泥土芳香的眷恋,儿时充满光泽的温暖记忆,和郭海博先生的铁板浮雕风格异根同源,郭海博先生与他合作,开始尝试在铁板浮雕上用烫染技术来锻塑张玉华先生充满乡村风情的作品。作品一出来,便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工艺美术大师与美术大家的完美结合,其作品更具直击人心的力量。

《得财图》

       作家贾平凹说:伟大的艺术品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而支撑技艺更要有坚挺的思想。由于郭氏铁板浮雕在社会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力,郭海博先生受邀走进了校园,他在课堂上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源泉。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没有传承就没有延续,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所以,传承与创新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他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郭氏铁板浮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后,如果,更多人去学习,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它会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源远流长。“

《过了腊八就是年》

      郭海博先生很忙,工作,出席各种颁奖活动,还受邀在各种艺术评选赛事上做评委,除了公益救助,其它的,他能推便推。近日,郭氏浮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海博这个传承人,代表河北去深圳参加文博会,以此来展示河北的匠心之美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一个真实的灵魂生活,给自己的灵魂生活寻找一个恰当的表达方式,并遵循着自己内心的艺术操守。只要不出门,晚上8点到12点,是他在铁板上耕耘的时间,他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他知道,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它关乎人类生存的场景和心灵,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对艺术的不断探索,更要经历岁月的考验。一个人的成就决定了他作品的精神价值,灵魂质量,他作品所达到的高度也决定他作品的艺术价值。过去的成就只代表昨天,为了他的铁板浮雕有着长久艺术生命力,他努力躬耕着。

 

[下一篇] 笔意述诗情 ——刘伟利绘画印象

[上一篇] 古今中外作家作品介绍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