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脱贫攻坚 利国利民
脱贫攻坚 利国利民
作者:魏宝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当前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土地人均拥有量很低,经济发展水平差,农民可支配收入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城乡差别的扩大,少数富裕,多数贫困的现象,以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断出台,解决了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但只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仍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上学没钱交学费、看病兜里没有钱,还不是个别现象。就是在富裕省份的偏远地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也不为少见。

最近笔者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兰桐花开》,该剧以河南兰考地区农民生活四十年的变迁为主线,讲述了豫东兰桐县后牛村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穷二白,经过党和政府的扶,村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到摘掉贫困帽子,家家富足的故事,感慨颇深。一个十年九灾,年年靠救济、靠要饭的后牛村,在一辈又一辈的共产党员、村领导干部带领下脱贫致富,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现实,也是中国农村在党的领导下,摆脱贫困的缩影。

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袭击了后牛,导致洪水猛涨。后牛村的老支书在洪水中壮烈牺牲,孙桐花在抢救孩子们的过程中也差点丢了性命。大家饥寒交迫,很多人带着一家老小准备出门要饭了,孙桐花、刘保印、钱保财等党员干部及时阻止了大家,申请来救济粮,解决群众困难。并在村支部书记孙桐花、村主任刘宝印的带领下,战胜重重困难,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风波,村办企业的起起落落后,孙桐花依然坚信通过村民的共同努力定能将贫困帽子摘掉。2014年,扶贫攻坚战打响,扶贫工作组进驻村里,孙桐花和驻村领导一同带领村民同贫困作斗争。经过几年努力,不仅全体村民摆脱了贫困,兰桐乐器厂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企业。村党支部像一面旗帜、一座堡垒,村干部无私无畏,以穷则思变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硬是带领村民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用好扶贫政策,与乡派扶贫干部密切配合,为交不起学费贫困户大学生集资捐款,培养年轻干部等,为实现脱贫致富铺平了道路。他们致富不忘国家,以德报恩,几名大学生学成不忘家乡,不忘乡亲。学成回村,为家乡脱贫致富的做贡献的映像历历在目。汶川地震后,他们为国分忧,为灾区解难,迅速捐赠物资,体现了农民善良知恩本性。老党员、老干部,血泪半生,为了事业,果断把接力棒交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青年人。村支部书记孙桐花、村主任刘宝印退出领导岗位时,村民们含泪挽留的场面也让笔者不由自主地涌出了同情的泪花。

笔者在退休之前,也曾多年对几个贫困村开展过帮扶工作,而今深刻感悟到,

中央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政策号召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发表以下见解,不求己见精准,只为脱贫攻坚助力。

首先,农村富、靠干部。有一个团结战斗、大公无私的领导班子,宣传和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前提保证。没有一个好班子,政策再好,也只能变成为少数人致富的平台,老百姓不但得不到实惠,反而还会对政策的误解,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其次,扶贫惠民政策落实,要脚踏实地,不能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百姓常言:“经是好经,就怕歪嘴子和尚念歪了”。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今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党中央派出工作组,对脱贫攻坚工作督促检查,为防止形式主义开了好头儿,百姓拍手拥护。第三、扶贫资金的拨付,要一竿子插到底,防止层层截留,层层卡油现象发生。第四、精准扶贫,要力求于精,确保于准。精准到村、到户,确实扶贫,而不是撒胡椒面,家家沾光、户户蹭油。第五,在政策扶贫的基础上,要进行文化扶贫,教育农民不要等靠要,要勤劳致富,靠国家救济,是暂时摆脱贫困,只有自己学会了技能,动起了勤劳的双手,才能永久脱贫。最后,要注意保持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有效防止今年脱贫,明年返贫的现象发生。所以,我认为给扶贫项目,比给资金更牢靠。给政策,比给现钱更长远。增智慧、学技能,勤劳致富,科学致富是久富不衰法宝......。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心在云水间处处桃花源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