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妈这辈子生了三个男丁。大孩子名叫阿福;二儿子名叫阿发;三儿子名叫阿才;按村里风俗习惯,男女结婚迎嫁都要吃喜糖。
三十几岁那年,老伴因病去世,丢下三个还不成人的孩子。生活重担全都落在她一人身上。她依靠自己勤劳朴实的双手,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把孩子们拉扯大。
可是,目前子女都到了迎娶论嫁的时候了。她心里想,尽管姑娘出嫁是件心酸事,但是,儿子娶媳妇却是件添丁添福的事情,应该有喜糖果吃。这子女婚姻大事,对于父母来说应该是高兴的事情。可是,李大妈却高兴不起来,并为此事伤透了心。
六十年代,走集体化道路,使李大妈这四口之家日子渐渐好起来。但是,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使乡亲再次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进入七十年代后,社员们掀起社会主义建设大高潮,日子才一天一天好起来。
李大妈一家四口之家,李大妈依靠自己一人,积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挣工分来养活三个孩子。尽管生活不算富裕,没有积蓄,但是,全家人吃饱穿暖,日子过得有盼头。
大儿子阿福结婚时,李大妈东凑西借,总算借到二百多元,到乡村代销店,买回一些散装糖果。俗话说:便宜不好货!这些糖果一放过夜,全都湿了。第二天,当李大妈端出糖果发给乡亲们吃时,真使人哭笑不得。李大妈看着乡亲们那一张张不愉快的脸孔,心里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她怨恨自己不会做人,不会持家,使大儿子阿福的婚事办得如此不体面。
转眼间,进入了八十年代,农村推行分田到户承包责任制,李大妈很为高兴,心里想着,这样一来,自己就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大干一场,多赚一些钱为二儿子办婚事,弥补回大儿子失去的面子。
据说种外贸瓜菜赚钱,于是,从分田承包那天起,李大妈就把那两亩三分地原种水稻改变为种外贸瓜菜。走集体道路时,李大妈是一位出名的扦秧能手,然而,从扦秧能手一下子转变为种植瓜菜,心中无数,使她模不着头脑,束手无策。尽管她放下面子,向村里少数先富户学习种植管理技术。但是,谁都是各顾各,不愿意传授种植技术。担心种植技术外传,别人阻了自己的发财路。尽管个别先富户同意传授种植技术,但是,仅仅是表面文章,关键技术没有传授。在这种严重的私心杂念支撑情况下,李大妈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干,按照自己所掌握的传统方法去做。
在种植苦瓜、冬瓜、辣椒时,按老方法种植,生长慢,病虫害多。此时,她不懂病虫害防治,又不懂运用助长肥料。一造下来,种植的瓜菜全都枯萎失收,连本钱都带走了。
李大妈站在田间里,静静地看着一株株枯萎的瓜藤,心里苦痛得极。此刻,她想起刚开始分田到户时,寄希望于分田到户承包的热情,此刻,像一盆冰冷的水,从头淋到脚,寒冷的心情使她眼泪流了下来。从一株株枯萎的瓜藤不幸遭遇,使她逐渐产生起对分田到户承包制的怀疑。她看到,分田到户不仅使集体财产深受损失,使人放弃了大公无私的思想,私心杂念严重,没有了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精神。想到这里,李大妈往日那种单干承包劲头,再也鼓不起来了。
八十年代末,正是贪官腐败分子最猖狂时期。少数先富的人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可是,李大妈与大多数人一样,生活不是那样的顺心,日子过得依然紧扣。
此时,李大妈第二个儿子阿发又要结婚了。当听到这个消息,这一回不是高兴,而是坐立不安。这年头有脑袋会钻政策的空子的人,生活过得格外舒心。大多数不会钻政策的空子的人,仍然依靠着那一二亩田地,这也是仅仅维持生活而已,富不起来。除吃饱穿暖外,左邻右舍五亲六眷仍然是一贫如洗。
为了办理阿发婚事,这天,太阳刚刚露面,李大妈就顶着晨雾走出家门口,往上村富裕户邓家富家中走去。当踏入邓家大门口时,正好撞上邓家富在大庭院里喂鸡鸭。于是,她就走到邓家富面前。此时,邓家富看到李大妈闯进来,便抬起头来。
“李大妈一早就登门,有何贵干?”邓家富问。
“邓老爷,我李大妈没有经验种植外资瓜菜失败了,分文不收。现在,我二儿子结婚,向你借一千元,好吗?”李大妈苦苦哀求地说。
邓家富看了看李大妈苦苦求情的脸孔,心里暗暗自喜。心里想着,当年走集体化道路时,她是出名的扦秧能手,今日,她竟然向我这位当年懒汉借款,这回轮到我出名了。他脑子一动,对李大妈说:“借款可以,但是,你要付利息。”
“付利息?”李大妈一听到付利息三个字奇怪地反问。
“是的,当然要付利息。”邓家富阴阴地说。
“咱们是邻居,咱李大妈向你借一千元,也要向你付利息?”李大妈疑惑地说。
“时代不同了。现在是讲钱,还讲什么邻居。懂吗?”邓家富提高声音地说。
李大妈看到邓家富不怀好意。于是,她立即转身,头也不回,急急地走出邓家门口。
李大妈一边走一边骂:“一点邻居情都没有。新社会,你想剥削穷人没那么容易。”说着说着,返回到下村向邻居求借。
“吴大伯,不下地做田吗?”李大妈一进门就问。
“我腰有点痛,今天不下地做田。”吴大伯说。
吴大伯看到李大妈脸色不好,就接着问:“有事吗?”
李大妈叹了一声说:“我二儿子阿发要结婚了,想向你借点钱。”
吴大伯看到大妈为难苦脸的样子,说:“我哪里有钱借?”
李大妈说:“向你借二百元。行吗?”
吴大伯说:“十块钱都没有,不要说二百块钱。”
是的,吴大伯是五十多岁的人,有点驼背,生有一女儿。前几年女儿出嫁外村。家中仅剩下他们老俩口。这几年来,大伯腰椎间盘突出,长期吃药打针,耗尽了家中一切。至今,病痛依然不治愈。现在,家中仅靠老伴给有钱人帮工,换几块钱来维持生活。吴大伯家庭算是两个劳动力,没有子女累赘,表面上看来应该有些钱。可是,他的病症是最大的负累,多少钱都花费在病痛上,实际上也是穷得分钱不存,穷得“呱呱”叫。
话说回来,李大妈一早出门,走上村又走下村,串门十多户人家,不仅不借到钱,反而受了一肚子窝囊气。她垂头丧气回到了家里,一下子躺倒在床上,双眼珠动也不动地瞪着屋顶。此刻,她脑海里想得很多很远。她想起六十年代,丈夫患病,大家都贫穷。但是,为了丈夫治病,左邻右舍还是千方百计帮助,有的借五元,有的借十元。尽管丈夫病情恶化去世,但是,左邻右舍是尽了力的。如今,自从分田到户推行承包制后,人心变了,变得越来越无人情。人人都为自己打算,不愿帮助别人。六七十年代那种雷锋精神,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要依靠大家帮助,真是比登天还难啊!
不管有多大困难,二儿子阿发的婚姻也要办的。李大妈借不到钱,只好忍心将家里一切能够换钱的东西,都拿出去卖掉,为二儿子阿发筹备婚礼。
二儿子阿发结婚这天,尽管生活贫穷,但是,乡亲们吃喜糖的风俗债是推辞不掉的。这次,李大妈没有钱购买喜糖,就用番薯与大米磨粉做“土糕”招待乡亲。第二天下午三点半,太阳正在半空,乡亲们携老带幼,陆续来到李大妈的家。大约四点钟,太阳渐渐偏西,乡亲们根本上到齐了。李大妈看到满屋都是人,赶忙将“土糕”端出来,让乡亲们品尝。当乡亲们低头吃“土糕”时,她含泪地说:“伯爹、伯姩、婶嫂,今天,我以“土糕”代替糖果招待大家,知是失礼。可我实在没有法子了。请大家谅解!等待以后年景好转,我再给大家补回来。”说完,她马上转过脸去,悄悄地擦掉眼泪……
二儿子阿发的婚礼,李大妈总算在泪水中应付过去了。也许是经过大儿子阿福、二儿子阿发的婚礼,人们看到李大妈家一贫如洗。对此,三儿子阿才的婚姻问题,一直没有着落。
时间消逝很快,转眼间进入新时代。广大农村掀起振兴乡村建设美丽家园的宏伟蓝图,摆脱了单干独闹的承包制,纷纷成立农村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李大妈所在的塘猛村也不例外,也成立起农业合作社。李大妈积极响应,带头将自己的两亩三分地入社,共同奋斗,奔社会主义小康。合作社吸收了除少数几户先富户拒绝参加外,全村三百农户全部参加了合作社。
合作社除种植水稻外,也办起文塘振兴产业园,科学种植三角宁地瓜,打造“一村一品”的“三角宁”品牌。合作社充分发挥家大业大集体优势,引进机械化操作,从种植、施肥、管理到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
李大妈带领全家六口人,全部加入文塘合作社。这一年,李大妈一家年终分配五万多元。人均年纯收入大大超过了贫困线规定的脱贫水平。从此,李大妈一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朝社会主义小康路上奔跑……
此刻,李大妈手捧着年终分到的钱,笑得合不上嘴。李大妈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集体合作社给李大妈一家六口人带来了新希望。
话说回来,李大妈一家日子火红起来后,早已过不惑之年的三儿子阿才,其婚姻也提上了日事议程。不久前,外村一位姑娘想上了阿才。
李大妈听到这一喜讯,一下子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这次,李大妈心里暗暗想着,这次,阿才的婚礼决不能小气了。一不借钱,二不做“土糕”了。她要办一个体面的婚礼,兑现对乡亲们的承诺。
这天清早,晨雾逐渐消失去,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两只燕子飞落在屋顶上快活地“吱吱”地叫嚷,像是在告诉乡亲们喜讯:李大妈的三儿子阿才,今天要举行婚礼了。
上午八点钟,东方渐渐升起一轮红日,为大地铺上一层银光。此时,李大妈刚走出房门口,就大声喊二儿子。
“阿发,你过来…”李大妈喊叫。
“嗳…”阿发回应了一声,从房间中急急地走到李大妈面前。
李大妈看到阿发走过来,从左边衣袋里一下子掏出一叠人民币交给二儿子阿发,笑容满面嘱咐说:“孩子,今天是你弟弟阿才结婚日子。按惯例,下午三点钟,乡亲们要来吃喜糖。你骑上摩托车到定城购买高级椰子糖、夹心饼干,快去快回。”
阿发看到李大妈递过来这么多钱,不禁地问:“买这么多?”
李大妈大方地说:“集体合作社使咱们家过上好日子。咱们不能亏待众乡亲啊!”
阿发听后笑了笑,立即穿上衣服走出门口,骑上刚购买不久的摩托车,往定城糖果厂奔去。
紧接着,李大妈叫来大儿子阿福,然后,从右边衣袋里掏出一叠人民币交给阿福说:“你到东山饮料厂购买桔子原汁原味饮料、夏菊花花、矿泉水,雇一部车送回来。快去快回!”
阿福摸不着北地说:“乡亲不是吃喜糖吗?”
李大妈高兴地说:“如今,年景好了,再不能亏待乡亲们了。除按惯例吃喜糖外,妈要给乡亲们增添上甜甜的果汁、矿泉水。让大家吃得香、吃得甜,算是补上往年你婚礼时吃湿糖与阿发婚礼上吃土糕的亏心事吧!”
大儿子阿福听后,乐融融地说:“好啊!”说完,他就大步走出大门口,骑上自己前年才购买的摩托车,打开档位“叭叭”地向东山饮料厂奔去……(作于2020/10/24于广州)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下一篇] 《山村情事》之地下的草根(连载一百九十三)
[上一篇] 《山村情事》之地下的草根(连载一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