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李小杏主编的《高邑县东南关村志》
匾额过去在城市和乡村都非常普遍地被使用。一类是堂号匾, 一类是表彰匾,一类是牌坊匾,一类是字号匾,还有是文人的题字匾,带有文字色彩或是座右铭匾。
自有匾额以来它就与人民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书法相结合,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其写景状物, 言表抒情,寓意深遂,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悬于门宅则端庄文雅,挂在厅堂则蓬荜生辉,装点名胜则古色古香,描绘江山则江山增色。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许多匾额四周边框雕饰各种龙凤花卉、花纹图案等,把中国古老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匾额题字多是当代当地名人、文豪、书法家。明朝中期郭霆建“可游园”是吏部尚书赵南星题额,至清时书法家郭铭又书。万历年间修关帝庙,邑人赵南星题额,大学士李标题联;还有康熙年间为郭淳之牌坊“萃完坊”,匾额大字遒劲古朴,雅趣盎然。东南关两支高邑望族之后裔,匾额楹联一定很多,都已湮没
在历史长河中。据年长者记起的匾额有 4 块,字号匾一块。字号匾挂在小庙右侧志宾理发店,系清末秀才李仪治手笔。
一、“德高望重”匾
李相子家门楼悬挂的“德高望重”匾,是民国卅一年(公元1942 年)南关乡民为李相子的父亲李老可敬送的阖乡匾。当时李老可在村里任“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地方一般是由村里有财力有威望的人轮值,没有报酬。主要是为上司抽丁授役,催征粮款税赋。那时候没有广播和现代通讯工具,整天拿话筒走街串巷吆喝呐喊,阖乡匾有敬“灶王”之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破“四旧”被销毁。
二、“懿范坤师”匾
懿范坤师匾悬挂于赵家门楼,长 8 尺宽 3 尺,边框雕有梅莲花纹,题额:赠赵老师母郭老太君。落款民国二十八年 XXX,仝輓: 据赵家后人说:此匾是赵家拳坊弟子为师母郭老太君出殡上祭仝輓。出殡当日天下大雨,披麻戴孝的孝子贤孙、同仁弟子站在雨地里祭吊,下跪作揖水没脚踝,照常行礼,场面非常壮观。
民国初年,南关“霸王拳”已名扬武坛,方圆百里武师响马无不敬仰,经过几十年地打拼,正是武功高强,人丁兴旺之时, 护官差、聘教官、助庙兴、维治安为县署名流所器重。
此匾文革初摘下珍藏,后来怕被搜出生事,打家具用去。
三、“爽挹西山”匾
悬挂于刘喜录家的“爽挹西山”匾,是刘家长辈刘兰亭于民国初年竞选高邑县长时同室学友敬送。意用北京贡院远明楼,“夜半文光射牛斗,朝来爽 气挹西山”的楹联勉励 。
学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此典出于 《世说新语、简傲》中有云, 王子猷(王献之第三子)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即在府久, 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 致有爽气"。此典故中是“爽气”、“西山”之词最出名的出处。刘兰亭小名黑子,聪颖好学,仪表堂堂,才华出众,因参选过县长, 乡民们都喊他“刘县长”,时间长了,都忘了他的真名。刘兰亭经商创业很有眼光,他和李塾乐结为金兰,市场上并驾齐驱。但始终摆脱不了仕途受挫带来的困扰,先以酒浇愁,后来染上了烟瘾,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挑田地,卖房产,自甘堕落,身败家破。刘兰亭有一子名刚子,解放战争时,随军南下,征战沙场,后来转任瑞金兵站站长。
民国时期,南关村公所悬挂于门楼之上的“爱我社稷”匾, 解放初,门楼坍塌,此匾李晋峨珍藏于家中,文革中怕被搜出, 打家具做了条几。
南关村公所(现李小见住处),也是“在理”人修学的地方。南屋供奉儒学圣贤孔孟牌位。院有两通石碑,志铭碑和募捐碑, 有小井一眼,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孔子生日,学子过会聚餐。村公所还是个慈善之地,常有逃荒避难者留宿于此。
责任编辑: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