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老蔫儿
老蔫儿
作者:瀛洲居士

第一章   闯关东 小炉匠邂逅土匪

战四平 狙击手大显神威

      提起史村老蔫儿,人们自然会想起“四战四平”。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民主联军解放四平,由于敌方城堡工事坚固,一时难以攻克,造成长达数十天的攻坚战。当时传有一首歌谣:四平修得好,城里有碉堡啊,城外有水壕。反动派说大话,八路打不了。从另一侧面也印证了四平工事的坚固。

      当时,民主联军一纵队担任主攻,老蔫儿就在一纵的某特务连,因为执行特殊任务,未能及时参战。终有一天,特务连奉命捣毁东城碉堡,老蔫儿大显英雄本色的时刻到了。

      傍晚时分,部队进入预定地点,老蔫儿潜伏到碉堡附近。在纵队炮火覆盖后,守敌碉堡的轻重机枪一起还击,老蔫儿借助枪弹火光,稳准狠,十发子弹命中敌方十个机枪射手,子弹直接射入碉堡,弹无虚发,不但避免了联军的重大伤亡,更为解放四平赢得了宝贵时间,立下赫赫战功。

      弹指间,七十年过往,村民们仍是口口相传,倍感自豪!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上世纪初,老蔫儿出生在河北瀛州北部的史村张家。其父老来得子,倍加疼爱,取名张金柱。然老蔫儿生性腼腆,不善言辞,长到十岁时,仍旧是少言寡语。会奉承的人们总说:“金口难开、玉言寡露”。喜欢开玩笑的就说:“这分明是个老蔫儿嘛”。久而久之,老蔫儿的名字就叫响了,“金柱”的字号就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

      老蔫儿的父亲上过私塾,有些文化,总是显露出一副斯文的样子。他不喜欢听“老蔫儿”这个名字,每每听到有人呼唤“老蔫儿”,他总是喃喃而语:“非礼勿言、非礼勿言!”其实在他的心里,更加担心的是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遭人白眼,能不能娶上媳妇。

      老蔫儿十八岁那年,幸亏巧嘴八哥李媒婆的撮合,将邻村顾氏娶进家中。顾氏生得一副姣好的容貌,贤惠大方,也颇得人们羡慕。尤其是老蔫儿的那些同龄人,常常开个玩笑,说什么“鲜花咋开就蔫了”。老蔫儿倒是显得无所谓,其父则闷闷不乐,担心会出什么岔子。

      那个年代学门手艺,特别是手工艺,既能顶立门户,光耀门庭,又可一招鲜吃遍天。

      于是,其父将老蔫儿拜在著名的张铁匠门下,学习小炉匠。 老蔫儿诚实苦干,任凭驱使。在师傅面前从不多言多语,早请安,晚道谢,师徒礼仪十分到位。张铁匠高兴之余,就悉数将手艺传授与他,并私授他修制枪械的独门绝技。老蔫儿更是专心致志,钳子剪刀菜刀等,不仅打磨的耐看,而且都是“吹毛利刃”,锔锅锔碗锔大缸更不在话下,深受乡民喜爱,十里八村的人们,也常常找他做活儿,一时口碑鹊起。老蔫儿在媳妇面前渐渐有了得意的笑容,在同龄人面前也伸直了腰板儿。

      谁也没想到,有一泼皮老光棍儿总打老蔫儿媳妇的主意,时不时地拿两条鱼或是两个鸡蛋,趁老蔫儿不在家的时候献殷勤。后来被老蔫儿发觉了,一顿猛揍下来,老光棍儿趴在炕上有十天没能下床。老光棍儿咬牙切齿地扬言,不报此仇,决不罢休!

      为息事宁人,张铁匠就劝老蔫儿,一走了之。再说凭老蔫儿的手艺,到东北完全可以自谋生路。

       因此,老蔫儿携家眷,北上黑吉辽。

      由于东三省最先遭遇日本的侵略和霸占,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老蔫儿挑着“锔锅挑子”,几乎跑遍了所谓的满洲,最后在四平城外安家落户。

      有年秋天,老蔫儿行走于某山附近,忽被三个“胡子”拦住,说是送给她一份买卖。老蔫儿忐忑着反问缘由,其中有位疤瘌眼说:“我这家伙儿有些毛病,不好使唤,你给修一修!”说话间三支长短枪一起对准了老蔫儿。老蔫儿镇定自若地说:“先说价钱,后做活。”其中有位小个子有些不耐烦了:“你找死吗?!”疤瘌眼挤眉弄眼:“没关系,只要你能修好,价钱由你定。”

      手艺人就是这样,遇见买卖就心动,况且老蔫儿心中有底,一是有这门手艺,二是天生傻大胆,面对“胡子”,也想捞他一把。于是老蔫儿就来了个狮子大开口:“一百(满币)一支!”疤瘌眼摇头晃脑地说:“没问题,修吧!”

      老蔫儿思忖,出道以来尚未显露这门绝技,管他三七二十一,挣钱要紧。

      大约一个时辰,枪修好了。小个子很不情愿地付了钱。天色将晚,老蔫儿挑起担子夺路而走。小个子对疤瘌眼说:“就这么便宜了他?”疤瘌眼狡黠地说:“天黑以后干掉他,让他十里路,我们骑马一会儿就能赶上,而且这里只有一条路。”

太阳落山了,夜幕笼罩了大地。老蔫儿跑得两腿发直,一屁股坐在路边,不免有些惴惴不安:这几个“胡子”打家劫舍惯了,又似乎吃了大亏,会轻易放过我吗?此时隐隐约约听到马蹄声,他浑身打一冷颤!急中生智,将担子平放黄豆地垄,身子也趴下去,大气不敢出。

      此时马蹄就在身边徘徊,疤瘌眼煞有介事地说:“估计他跑不远,怎么不见人影呢?”小个子说:“看我将它碎尸万段!”老蔫儿吓得一身冷汗。只听疤瘌眼说:“再追!”

      听着远去的马蹄,老蔫儿侥幸地长出一口气。辗转回到家中,已是半夜时分。

      为了避免再度撞上“胡子”,老蔫儿好一阵子没敢过山梁。然而那三位觉得窝囊,天天十里八村的扫听老蔫儿的下落。老蔫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认为躲过初一,便躲不过十五。决定加入武装部队,兴许可以以暴制暴。

      说来也巧,某山有一支抗联的队伍,正在扩员,急需干才,于是老蔫儿就顺利地加入了队伍。时间不长,老蔫儿凭借一身本事,升任特务连副连长。更凑巧的是,上级决定收编所谓啸聚山林的“胡子”,以扩大抗日武装,任务也就自然落到老蔫儿等身上。

      收编过程自不必详表。老蔫儿曾经遭遇的疤瘌眼等就在“胡子”之中。

      此时的老蔫儿,已是一名有觉悟的革命干将,他舍弃前嫌,与疤瘌眼等握手言和,结为同志。后来,这支“胡子”队伍成为抗日救国的一支劲旅,遂编入东北抗日民主联军。

     抗战胜利以后,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又发挥了重要作用。老蔫儿更是大显身手,解放四平便是鲜明的例证。


第二章 扫顽敌 下江南斩关夺隘

援朝鲜 打飞机再创神奇

      四平解放战役之后,老蔫儿部队正式纳入第四野战军,由于其战功赫赫,本人遂晋升为特务营营长。老蔫儿凭借机智果敢和超绝的枪法,又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一路斩关夺隘,并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西之战后,肩负剿匪使命。正当剿匪接近尾声的时候,特务营突然接到军委指示——入朝作战!于是老蔫儿率部光荣地加入了志愿军行列。

      时光回溯到二战结束,国际阵营发生极大变化,朝鲜半岛形势也随之急剧恶化。南韩李承晚部队经常在三八线制造挑衅事件,于是朝鲜欲以武力统一半岛,以结束这分裂动荡的局面。当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南韩即将覆灭的时候,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势力,悍然出兵干预,气势嚣张至极,一度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畔。

      1950年10月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介入朝鲜战争。1950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战火已经烧到我们的门前了,放火者已经暴露了他们的野心了,我们处在侵略者刀锋之前的中国人民,怎样能够熟视无睹?怎样能够置之不理?我们的热血同胞,怎样能够不纷纷起来以志愿行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大局既定。因此中国人们志愿军以及老蔫儿部队勇敢地迈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步伐。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爱国热情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

      四十而立的老蔫儿,四平老家两个孩子尚未成人,加之古稀之年而且羸弱多病的父母,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了妻子身上。老蔫儿梦想着,等剿匪工作稳定下来,就申请探亲,国家允许的话,就可以转业,安安稳稳地过日了,这个美好的愿望刚刚在脑海中闪出火花,任务来了,他只能一封书信告慰家人。

      老蔫儿与他的战友们,大都是东北籍的,谁也没顾上探亲,毅然扛起钢枪,乘上北去的列车,遥望着家乡,遥望着家乡的山山水水,跨过鸭绿江,飞驰而去。对于老蔫儿等英勇猎手,仿佛已经看到了豺狼的嘴脸。

      入朝以后,志愿军受到朝鲜人们的热烈欢迎,稍事休整便展开了第一阶段的攻势。多国联军做梦也没想到,刚满周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竟敢于出兵抗战,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创造朝鲜战局神话的幻想。在朝鲜人民军的全力配合下,志愿军连连告捷,一度将多国联军驱逐出三八线。

      1951年6月,中朝人民军转变作战策略,“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打破僵局、力图主动”,以争取停战谈判的主动权。从“主动出击,歼敌有生力量”,转入阵地战防御阶段。联合国军也相继采取了“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策略,使战争充满了不固定的变数。局部战役频繁,空中封锁严重,“绞杀战”与“反绞杀战”异常残酷。在此战局中,中朝人民军经历了火与血的考验。

      老蔫儿部队就像钉子一样,扎在某部阵地的前沿,随时准备执行特殊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队供给问题日趋严重,敌人依靠空中优势,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的补给线。为打破敌人的封锁,老蔫特务营多次险胜地完成了接应补给任务。尽管如此,我们的军队仍是供给不足,抗战物资非常匮乏,加之敌机的频繁轰炸,伤亡与损失不在小。

      这天夜里,老蔫儿召集连级以上干部召开诸葛亮会议。首先分析了目前的形式和任务,其次集思广益,研究如何缓解敌机的威慑。老蔫儿说:“同志们,我们总不能象夜鹰一样,天天夜出捕食,请大家献计献策!”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敌机的威胁确是令人最头疼的事,但又苦于没有良策可施。

      毋庸讳言,中朝人民军空军和地面防空力量十分薄弱,以空战解决问题胜算不大,只能另辟蹊径。老蔫儿突发奇想:“我们何不用步枪打飞机?”大家顿时鸦雀无声。沉默了一会儿,二连高指导员无可奈何地说:“说句实在话,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接着他较比详尽地分析了步枪和飞机的不同特点,似乎从理论上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一连王连长一言一顿地说:“美军战机多是活塞式的,时速不过七百公里,大约每秒170米,而步枪子弹的速度可达700米,近距离是追得上飞机的。加之飞机俯冲或投弹时的低空飞行,那就说不定···”

       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然而当时部队曾经有令,不准步枪打飞机,以免暴露阵地。如果直接提出申请,说不定会挨批,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批准。

      会议再度陷入沉默。

      老蔫儿用火镰燃起一袋烟,狠命地抽着,似乎整个烟嘴儿都吃进了嘴里。突然他一挥手:“一连连长和指导员留下,其余散会。”

      会议在坑道内继续进行···

      第二天拂晓,八架敌机跟往常一样,从三八线以南起飞,向着中朝人民军的防御阵地再次气势汹汹地扑来。当敌机俯冲投弹之际,前后五道地面壕沟突然出现百多只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同时向敌机开火,前面一架敌机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力打懵了,还没有顾上投弹,油箱就起火了,飞机一溜邪风向山涧栽下,飞行员慌忙跳伞,刚刚落地就被活捉了。其他飞机一时莫不着头脑,仓皇逃窜。这场数十秒的战斗结束了,战士们眉飞色舞,趾高气昂,欢呼雀跃!可老蔫儿却皱起眉头,不知如何向上级汇报。

      午饭时,通讯员急匆匆地报告:“营长!团长叫你前去开会。”老蔫儿放下碗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大步流星地向团部奔去。

      团部作战室,寂静地有些怕人。老蔫儿心里已经做好了挨批的准备,大气不敢出一声。出乎意料地是:“欢迎我们的枪神营长!”团长率先鼓起掌来。凝固地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要老蔫儿介绍打飞机的经验。此时的老蔫儿似乎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较比详尽地介绍了打飞机的设想和过程···团长把拳头一挥,好样的,就这么干!

      数天后,敌机似乎是记吃不记打,二十余架飞机再度向我阵地扑来。突然几千支步枪和轻机枪形成一个巨大的火力网,从地面向空中网状式开火,八驾敌机翻着跟头、冒着浓烟栽了下来,其余的带着伤痕逃窜。美战地记者,异常惊讶的报道了这一铁的事实,据说美军司令因此而遭到总统的严厉批评。美军的嚣张气焰得到有效遏制,再也不敢肆无忌惮。中朝人民军在谈判桌上赢得了一些主动权。

      然而,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国民党特务的配合下,飞机对鸭绿江大桥进行不定时地狂轰滥炸,企图釜底抽薪切断这条生命线。众所周知,一旦这条生命线被切断,后果则不堪设想。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桥一度瘫痪,修复大桥就成了重中之重。时间紧迫,刻不容缓。中国人们依靠聪明才智和坚强的意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缓解了些补给压力。

      大桥还是要修复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是相当大的。令人讨厌的美国飞机仍然像苍蝇一样恼人,从某种程度讲遏制着修桥进度,因此老蔫儿奉命带着部分战斗骨干,秘密潜回鸭绿江畔。

      这天,美国飞机又像赶集一样朝着大桥飞来。警报响起,修桥军民再次隐蔽。地面键盘式火力网彻底罩住空中的苍蝇,呜呼哀哉!七八只苍蝇折翅栽下。

      敌人的指挥机,逃出火力网后低空返回,似乎想一探究竟——中国军队到底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

      老蔫儿趁着冷静,端起99式步枪、两脚叉开、磐石般地站立壕坡、犹如后羿射日一般,说时迟那时快、一颗索命黑枣!敌机油箱被打漏了,它甩着长长的火蛇向地藏报到去了!战士们更加沸腾起来!司号员们尽情吹响胜利的号角!老蔫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从此,敌机好长时间没敢再来送死,鸭绿江大桥顺利修复,板门店的谈判主动权向着中朝人民军再度倾斜。

      这正是:步枪打飞机,世界谓传奇。我军神射手,老蔫儿数第一。



第三章 回国后 致力公安传佳话

破敌情 神枪一举灭气球 

1953年7月27日,朝鲜半岛战争终于定格在板门店的停战协定上。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1958年,老蔫儿部队最后一批撤回祖国。1959年,老蔫儿经上级批准转业到四平市某辖区任公安局副局长。

老蔫儿公安局报到之后,便心急火燎地赶回阔别已久的家中。年迈的父母可谓是望眼欲穿,见面未及开口,却已是老泪众横,泣不成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父母只是翕动着嘴唇:“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蔫儿跪着一边磕头一边说:“我回来了、我回来了、这回就不走了!”一旁的妻子更是哽咽地一时说不上话来。

儿女们直瞪瞪地望着他,如视天外来客。正应那“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可不是嘛,孩子都要小学毕业了,几乎早已忘记了父亲的模样。

老蔫儿深感愧对老人、妻子、孩子,但造化弄人,无可奈何呀!

晚饭时,父亲说:“儿啊!还记得家的模样吗?去年大雨,屋漏通天,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幸亏邻居们帮着你媳妇堵了漏,要不然,孩子们又得顶着盆过夜啊!”老蔫儿忙不迭地说:“儿子不孝、不孝啊!让二老担惊了!”母亲忙说:“先吃饭吧,以后会有时间拉话的!”

深夜,孩子们睡熟了。可老蔫儿夫妇的话却像大河决堤一般汹涌澎拜:从家庭琐事到国家大事;从结婚到辗转四平;从赡养老人到养育孩子;从解放四平一直说到到抗美援朝···特别是当提到“步枪打碉堡、打飞机”的时候,两口子兴奋地笑声似乎穿破了窗子,穿过了院子,震颤了整个田野!

第二天早饭后,老蔫儿背着女儿领着儿子,向学校走去。校门口,恰好遇见李校长,寒暄之后,李校长诚邀老蔫儿抽空到学校做一场报告。老蔫儿一边答应着,一边摆摆手向公安局跑去!

自此,老蔫儿与家人得以团聚,并由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入办公室,开始了紧张而有秩序地公安工作。可谓几经风雨,终现彩虹,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老蔫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和正在印证着战争与和平。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晃就到了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

中国人民历经土改、联乡社、人民公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社会面貌的的确确是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人民政权已是牢不可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连绵大雨造成河湖暴涨,加之国民党撤退前炸毁的淮河大堤,修复尚未到位,洪水四处泛滥,涝灾如虎啸山林!再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出现裂痕,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度走向低谷,阴霾笼罩天空,饥饿繁衍于大地!

在此形势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台湾当局反攻大陆之心更是蠢蠢欲动。敌对势力的侦察机经常活跃于中国大陆,尤其令人不齿的事,台湾当局竟然利用海洋季风,向内陆飘洒气球进行反攻宣传。

毋庸讳言,当时的海峡两岸还没有结束敌对状态,大陆仍在不停地炮击金门,“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依然是政治主题之一。

台湾,因为在撤退之前,将大陆真金白银美元等搜刮殆尽,加之美国的支持,迅速崛起,成为亚州的发达地区,军事上装备精良,因此想入非非“光复大陆”便成为南柯一梦。两岸隔空较量的情报战、攻心战等愈演愈烈。飘入大陆的气球可见一斑。

气球抛下的反动传单,夹杂着巧克力糖果等频繁地落到大陆,饥饿的人群就像贪吃的鸟雀,不顾一切地进行哄抢,甚至丢下手里的农活。有些饥饿的儿童追着气球,从此村跑向彼村,从此山跑向彼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公安部门为稳定民心做了大量工作,老蔫儿几乎每天都要组织公安干警,走村串户的进行收敛传单和教育群众的工作,然而收效甚微,人们还是禁不住食物的诱惑,依旧追逐着那些气球,真是民以食为天呐!

这天,公安局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气球案件”。老蔫儿的两位老战友几乎齐声喊道:“老首长,我们何不再用打飞机的招数?!”

第二天清晨,老蔫儿率领部分干警登上某座山头。这次他们启用了装备库的一些狙击步枪和半自动步枪,严阵以待空中“来客”。大约十点钟,几颗气球闪着亮光、摇头晃脑地向山头飘来,十几支半自动步枪和狙击步枪同时开火,撒了气儿的气球摔落在山坡上,干警们收集污物,并付之一炬,哼着得胜曲兴高采烈地返回公安局。

地方报纸通报了摧毁气球的胜利消息。之后沿海一带的高地上,雨后春笋般地产生了无数针对气球的小分队,有的地方还使用了高射机枪,有效的遏制了台湾当局的破坏活动。

老蔫儿的孩子和邻居的孩子们,天天晚上缠着老蔫儿刨根问底打气球的事,并表示要学习射击技术,一起参与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老蔫儿说:“孩子们,你们的想法很好,值得肯定!但是你们正值少年,读书学习,强身健体才是,长大以后参军入伍就能报效国家啦!”孩子们个个点头称是。

反动宣传虽然得到遏制,然而生活的窘困仍在继续。地里的野菜、树上的叶子几乎都被饥饿的人们采光了。蛔虫、浮肿、营养不良等疾病严重困扰着人们,致使一些人没有被战争夺去生命,却惨死于饥饿,尽管国家大力推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解决温饱问题仍是当务之急。

眼看着老人孩子们日趋羸弱,老蔫儿心情无比沉重,但又不愿意向上级伸手。老蔫儿明白,国家领导们正在勒紧腰带、千方百计、排除万难地工作着,上级各部门的人均口粮还在不住的下调,就要降到日均六两以下了。老蔫儿心想还是自力更生吧!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凭借自己的特长,利用休息日去田猎(当时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

这天,老蔫儿拿着父亲收藏的鸟枪向着山里奔去···真是天道酬勤,枪神不愧是枪神,几只山鸡和野兔收入囊中。傍晚,全家人都乐坏了!妻子说:“老人和孩子有救了!”父亲说:“儿啊!可不能光顾自家啊!你也要救救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救救乡亲们呐!”老蔫儿满口答应着:“会的!会的!”

老蔫儿在当院儿临时支起大锅,妻子找来木柴,用大火炖熟之后,叫来左邻右舍,共享这饕餮美餐,虽没有列鼎而食的阔绰,却颇有邻里和衷共济的味道。人们七言八语地翘指夸赞!有的喜极而泣!有的直喊功德无量!但老蔫儿此时的心里却不是滋味儿!

就这样,老蔫儿先后用野物接济了不少特困户,挽救了好几位濒临死亡的乡邻。老蔫儿的善行迅速传遍四里八乡,人们由衷地敬畏这位传奇式的人物,都说他是战时的英雄、和平的使者、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下一篇] 胡力的失眠——《新兵蛋子传》

[上一篇] 《山村情事》之地下的草根(连载二百六十二)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