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忆秋收
忆秋收
作者:徐树仁

       今年种了两亩花生,用播种机种上打上了灭草剂之后,基本没往地里去。成熟后打了一个电话,村里的收割机就给收了。在地里晒了几天,用摘果机一摘,就到了房上。又晾了几天,用脱粒机一打,就收获了八百多斤花生米。如此惬意也就近几年的事儿,在十几年前可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

       过去收秋可是一个漫长而乏味的工作。花生成熟了,用大镐一下一下慢慢刨下来,后边跟个人划拉,一般两张大镐跟一个划拉的人。镐要刨得深,要端平,要把“五叉股”刨出来才不至于丢花生。一个棒劳力一天也就刨二亩地吧,还累得精疲力尽。划拉的人要把土抖落净、摆的整齐,便于“晒白”。后来开始有人尝试着用犁,年老人就说败家、丢花生,但后来还是逐步推广开来。记得那时白天要追着上班,要去工作,只能和哥哥利用起大早的时间去犁花生。我在前边牵牲(shang),哥哥在后面把着耕梨。荡起的露水很快打湿裤脚,后来整条裤子湿漉漉。可以想象深秋的季贴在大腿上冰凉刺骨的感觉,相当难受。白天划拉花生时要弯腰撅屁股,临近中午太阳又是那样的毒辣,让人头晕目眩……。

       两三天后要起大早去“打铺子”,主要是趁着一晚露水的“潮乎劲儿”花生果不易掉。这样做一是便于装车,二是花生更容易干。过一两天就该往家拉了,这时需要至少三人协作:两人装车,一个人站在车上踩,码得老高,一车要装二亩多地的花生秧子。装完后用一根大缆绳揽起来,下面用搅杠使劲绞,还不断嘱咐上边踩车的:“前后走,踩两个码头……”,踩的越结实装车越稳当。有时装的不对称,遇到坑坑洼洼的路段还会翻车,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到家后就要抓紧摔,有时打夜战要到12点以后。如果碰上阴雨天,就会耽误很长时间。摔完后要甩花生了——把带叶子、土的花生攒起来,用踅子圈起一个大圈儿。一人用铁叉叉起花生,扔到另个人端着小簸箕里,再用力甩出去。这需要一定的技巧,不仅花生与叶子、沙土分离,而且秕子与饱满的要区分开,正所谓“会甩的甩个黄瓜,不会甩的甩个王八”。后来经过人们改进,在地里去摔,确实省了不少麻烦,但也是费时费力的活计。

       想想那时秋收的苦,真不想再种地;照现在这样种地,也蛮有意思!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冬日山野美如画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