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我家住房搬迁记
我家住房搬迁记
作者:任之柱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刚诞生成立,面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片片废墟,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此时父亲也和他的战友们,一同脱下了心爱的警服,集体转业到了张家口车辆段,当上了一名普通铁路工人。

1955年9月,丰沙(丰台--沙城)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后,沙城站的运输任务越来越繁忙,为了适应运输生产的需要,父亲由张家口调回到了沙城列检所工作。那时调动工作是件极为平常的事情,领导在接班会上宣布完调动人员名单后,被调动人员不讲任何困难和条件,二话不说就去新单位报到上班,不仅做到了一两天之内到岗到位,而且还做到了人走家搬。

1956年初,父亲接到调沙城工作的通知后,第二天,父亲就用扁担挑着衣服被褥及锅盆碗筷,母亲怀抱着刚满一周岁的我,高高兴兴地来到新单位报到上班。父亲报到后,就开始寻找安家地点,在工友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一处原修建丰沙铁路工程单位的工棚大院,大院内一共有18间工棚,工程竣工通车后,已人去屋空,后被陆陆续续调来的新人住满了所有房屋,只剩下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屋还没被人占用,父亲简单打扫一下就成了我们的安身处所。

虽说我们有了家,但这些房子都是原工程单位修建丰沙铁路线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条件极为简陋。工棚一般都选择一块比较平整的地方,四周固定好碗口粗的木桩,将柳条编织成长方型席片状,用铁钉钉在木桩正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堵“空心墙”,最后在“空心墙”的表面抹上泥巴,房顶上铺盖上一些木板条、秫秸秆、茅草油毡等物,上面再抹上掺兑好的石灰泥巴,一座简易的工棚就搭建好了。因为搭建的工棚用途简单,所以每间工棚都没有窗户,只在一人多高处,留有一个面积不大的通气孔,这些通气孔主要是为了通风换气,而现在却成了各家各户唯一采光的“窗户”。住在这样临时搭建的房子里,不仅四处透风漏气,冬不保暖,夏不凉爽,而且隔音效果极差,就连隔壁住户的咳嗽声、打呼噜声、甚至稍大一点说话声都听得清清楚楚。由于没有采光窗户,屋子里从早到晚都是黑洞洞的。那时最让父母头疼苦恼的是下雨天,每逢屋外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屋外不下雨,屋里还在滴答雨,这时父母就将家中所有的锅盆瓢碗全都派上了用场。尽管父母竭尽全力“抢救”,屋内仍还有死角盲区,屋顶上滴落下来的水珠慢慢地将屋内的黄土地面泡作了泥巴,由于我和弟弟年幼无知,趁机玩耍起来,惹得父母大声训斥,吓得我和弟弟哭声不止。就这样,在这阴暗潮湿简陋的房屋里,竟然居住了十年光景,我和弟弟都上了学,大妹妹也都快到了入学的年龄。

1966年,上级领导为了解决铁路沿线职工住房实际困难,拆除了临时“工棚”,在原地盖起了五十户砖瓦结构的平房,我家也分得了22平米的一间半房子,屋子里除了放置一张大通铺及一个盛放杂物的箱柜外,一点空闲地方都没有。这时我的小妹也刚好出生,虽然全家六口人都挤在一间屋子里,那也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全家老少高兴地简直无法言表。

随着岁月不断递增,我和弟弟一天天长成了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两个妹妹也都长成了十三四岁大姑娘,一间半的小平房越来越感到极为不便。这时父亲便带着我和弟弟每天到附近捡拾一些废弃的砖瓦石块及棍棒木材,在门前搭建了一间仅能放置一张单人床的小土房。父亲运用“合并同类项”数学原理,重新调整了屋内布局,父亲住在自建的小土房内,母亲和两个妹妹仍睡在原有的大通铺,不足七平米的半间屋归我和弟弟使用。这种起居生活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直至我和弟弟先后参军入伍,住房紧张的局面才略有缓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和弟弟先后退役回到了家乡,又重新恢复了入伍前住房紧张的局面,好在这段时间不太长,我和弟弟很快结婚成家,各自在附近租住了一间平房。1985年夏,妻子单位分到了两间40平米的倒座南房,虽说倒座南房冬不暖、夏不凉,但总算第一次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心里感到了无比的高兴。搬家那天,从不喜好燃放鞭炮的我也买来一包“大地红”助兴。中午又请来亲朋好友在家中庆贺乔迁之喜,大家开怀畅饮,欢声笑语,热闹场面一直持续到了傍晚,令左邻右舍羡慕不已。1991年妻子单位又将分给我的倒座南房拆除掉,在原地盖起了两栋楼房,我和妻子又分到了一套两室一厅、厨卫独立的56平米福利楼房,虽说面积小点,但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水电气应有尽有,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烤的岁月,我和妻子兴奋地不知如何是好。我急忙找来了最好的装修队伍,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精心装修。竣工那一天,我望着设计新颖、装饰一新的新楼房,我和妻子就像一对欢快的顽皮孩童,激动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摸摸那,一刻不得停闲。我心想:这辈子我们一家三口都不会离开这里了。

时间很快证明我的想法又错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房热”也在不断升温。2003年4月,我将住了13年的楼房变卖处理掉,又在嘉馨园小区购买了一套137平米的商品楼,再一次改善了我家的居住环境。与此同时,我和妻子也为父母在富达园小区购置了一套105平米的二层楼房,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有线电视、燃气灶具,购置了冰箱彩电、空调等生活设施,让父母住了40年低矮潮湿的小平房永远成为了历史。

七十多年来,我家几次搬家的经历就像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它不仅详实记录了我家的搬家历史,同时也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丰功伟绩。这些功绩,全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没有我家数次的搬家。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经纶赋/高玉刚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