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后眼睛
后眼睛
作者:钱绪彬
     三十多年前,那年我11岁,发生了一件每每回想起来,既觉得好玩,又颇有教育意义的事情。
        我家住的是土质瓦盖的房屋。此屋刚盖起不久,室内还没有完全装修好,上楼用的是简易的单人梯。有一天,我跟随父亲上楼办完事后,同时下楼梯。他在前我在后,由于他下得慢,我不小心一脚踩在他的头上,便听见父亲“哎,慢点!”的大叫声,而我却哈哈地笑出声来,同时,还顽皮地说:“我又没长后眼睛。”父亲连忙反驳道:“人就是要长后眼睛。”当时,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说出这么新鲜的话,使我哑口无言,尽管当初稚气未脱的我并不懂得此话的真正含义。
         时隔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我越来越体会到当年父亲不经意说出的简单而形象生动的话语,折射出的是人生哲理和智慧。父亲指的“后眼睛”,我理解为,凡事不仅只看到前面,也要想到后面,与“思前想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心谨慎”等词语,有异曲同工之处。纵观现实生活,那些“如果当初长了后眼睛,那该多好啊!”的感慨,又何尝不是无数惋惜者的共鸣?
        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虽然只读了四年私塾,但是跟师学艺多年,加上勤学苦钻,医术在当地小有名气。他近而立之年才开始学医,中西草样样都学,尤其学了许多治疗跌打损伤的“土”方法,尽管一直在乡村医院和卫生室工作,却挽救过无数人的生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位远在黑龙江省工作的患者慕名而来,找父亲看好了缠绕他多年的风湿病,临走时,还特意张贴了一份感谢信。父亲年轻时,经常脚穿草鞋,头戴草帽,背起小背篓,带上小锄头,像“蜘蛛侠”一样攀岩走壁,冒险采药而吃尽了苦头,但从不后悔,因为从医是他一生的挚爱。
       父亲跟已故的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曾是多年的同事和好朋友。覃祥官身为父亲的领导,经常要求和勉励他争做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从而,激励父亲成了一名敢于担当的医生。迄今为止,父亲已行医50多年,目前,仍在自家摆弄药铺,不为赚钱,只求过得充实。由于他老眼昏花,只坐诊把脉开处方或拿药,从不给病人打针、输液。父亲从医几十年,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这既体现他的职业道德,抑或是与他长了“后眼睛”有关。父亲除了行医外,还乐此不疲地帮红白喜事的人家当“知客先生”,即主事人。每次,他都得熬上几个通宵,帮人料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他年岁大了,力不从心,还咬牙坚持,我们都劝不住。
       说实话,父亲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主要源于他直爽、稳重、幽默、大度,同时,对子女教育和培养都很开明。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加于我们。一直以来,父亲很严厉,但从没打骂过儿女。回想“人要长后眼睛”这句话,正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或经验之谈,只是在恰当的时候,不自觉地传递给了我。
       此事,虽已过去几十年,我仍记忆犹新,每次想起,都会感谢父亲,是他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使我终身受用。时至今日,我从未对父亲提过此事,也许他早已忘记,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亲的这句话,不仅我会永远铭记,还会传承给日渐长大的女儿。

       如今,父亲已到耄耋之年,头发全白了,但身体还硬朗,愿他健康长寿就好!我每次回家,父亲总会盯着我乐呵呵地笑,很享受这种幸福的味道。下次回家,我一定跟他讲“后眼睛”的故事。

责任编辑:赵献刚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红色的记忆 革命的摇篮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