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记住乡愁 > 杏花春雨查济村
杏花春雨查济村
作者:胡芳芳

                 

               

          杏花绽放的时节,点点春雨亲和地在花伞上弹奏出甜美的音符,踏着濡湿的街路走进了查济村,走进皖南这个秀美的小山村。古诗有"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查村、济阳两村依河而建,小桥流水,绵延十里。古村之美,如今犹在。

 从钟秀门踏入小村,就像推启了一扇穿越时光隧道的门。徜徉在丹青水墨画里,语言,在这里似乎有些多余。叫醒你的心灵、眼睛和耳朵,随着碧波逆流而上。白壁黛瓦的马头墙,古朴典雅的庭院,庄严肃穆的祠堂,依着崎岖的地势,错落有致的蔓延开去。查济人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充分运用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格局。查济人以商贾起家,而以诗书传后。典雅精美的古建筑,无声地诉说着徽商兴衰。也许是徽派建筑融入了京剧的艺术特点,清爽的色调,柔美的线条,有着一唱三叹的韵味。轻舒水袖,柔声吟唱,琴韵尚在悠悠,帷幕已落,只留余音缠绕心梁。徽派建筑的雕粱画栋、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优雅却不张扬,简洁中却有一种无言的韵致。江南的梅雨就像顽皮的孩子,走到哪里,总忍不住涂涂画画,白墙上斑驳的痕迹就是它的杰作,再被青苔细致的勾勒。于是,古朴的房屋成了一桢别致的画卷,一部无字的诗书,引领着我走向岁月的深处,品读它那独特的沧桑之美。

  时光在这里似乎慢了下来,小溪的奔流,让这幅水墨画多了几分灵动。查济河把两个村子从中间切开,形成两丈来深的峡谷,条石垒砌的堤坝,栉次邻比的庭院隔河相对。想那皎月初升的晚上,一对恋人默默凝望,溪流传递着深深浅浅的情意,那是怎样婉约缠绵的画面啊。幻想着,心里就不由自主地滋生出一种诗意。河谷隔开了人们的距离,石桥却又让人们靠得更近。石桥在这里很是寻常,简洁又坚固的石桥历经千年。触摸着桥头精美的雕花,默念着《石桥禅》里的那句话: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前世我是谁,谁在等我?

        诗意、优雅、人性化,让查济的古建筑多了几分温度。看似普通的石子路,并不简单。街道一米来宽,中间是一尺见方的青石板,两边嵌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石板是专为古代缠足的女子铺就的。女人缠足已是不幸,但石板路让女人走出了逼仄的深深庭院,走出与世隔绝的心灵重门。在阳光里,在微风里,在杏花春雨里,美丽或者忧伤着。走在墨玉般亮闪的石板路上,就像走在琴键上,内心荡起一丝柔婉的颤音。我似乎看到从唐诗宋词里走出的苏小小、李清照,我们同行,踏着春雨的节拍。

        渭河的源头,是我出生之地,童年时每天看着大人们在清浅的河水里浣衣洗菜,多年后那清凉温馨的画面总是重现在午夜梦回里。今天在查济,邂逅了多年萦绕梦里的画面,眼睛有了些许的潮湿。查济河就像仙子的一缕秀发,时而从高处飞泻而下,时而又柔婉地从村庄蜿蜒远去。江南女子身材苗条衣着艳丽,三三两两站在水中洗菜,或蹲石块上用木槌轻轻捶洗着衣服,欢声笑语伴着有节奏的捶衣声不时地从河谷飘上来。小桥旁,院门口,不时看到白发阿婆一边择菜,一边哄着摇篮里的小宝宝。吴侬软语就像孩提时母亲的摇篮曲,蓦然地撞入我的心里。于是,心里的那压抑许久的思念蔓延开来。那些远去的记忆,在潋滟的水波里缓缓影现。摇啊摇,摇到外婆家,景相似,歌依旧,只是我那白发阿婆早已不知去向了何处。
        
画家是查济村最斑斓的亮彩,他们是这里的第二类村民,似乎比原著居民还要多呢。各大美院的学生候鸟般汇聚这里,桥边、水畔、树下、路旁、祠堂、庭院,到处是他们的身影。青砖黛瓦、朱门白墙、翘角飞檐、宝塔凉亭、小桥流水、悠然的村民,在他们的画板上惬意地呼吸着。金灿灿的油菜花这一丛,那一簇,惹得画家和蜜蜂叹之、围之,采之。游人就像闯入网中的小鱼,心儿被这方山水捕获,爱着,恋着,纠结着,欲走还留。

        查济村依然保持了传统的生活习惯,人们沿袭着千百年来的劳作方式,时光仿佛停滞在几百年前。沉默千年的小村如同世外桃源,人们在这里悠然地生活。没有汽车,没有高楼大厦。我的心灵在这里就像得到一次洗礼,那些心的芜杂悄然剥离沉淀,似乎又找回最初的自己。
      
 徜徉在杏花春雨的查济村,醉着,醒着,走着,也是舞着。感觉自己就是这里的一弯溪流、一块花石子、一朵春花、一抹阳光,每一步都走在云端,走在时光的脉动里。我在轻轻呼唤自己,我在何处?碧溪、柳梢、花间、云际,缓缓地落在画家的笔尖,我与那撑着油纸伞的紫衣女子渐渐重合在一起。
                                      叶紫写于2014年春

                   刊发《辽海散文》2015年第7期(总第152期)        

[下一篇] 到承德去看“海”

[上一篇] “鸢都”笔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