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深入生活 多多写生----沈嘉慰谈油画《我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创作体会
深入生活 多多写生----沈嘉慰谈油画《我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创作体会
作者:雁在蓝天


我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油画作品)         作者:沈嘉慰


看文革期间出版的小册子,是几个当年发表绘画艺术新人的创作体会。

       里边就有当年风靡全国的油画作品《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的作者沈嘉慰发表文章,他在文章中详细谈了他创作这幅作品时深入虎林县边防部队体验生活过程,创作修改作品的心得就是:深入生活,多多写生。


        在沈嘉慰的记忆中,从1973年底的严寒之中开始,当时他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2团宣传股的美工。

黑龙江兵团地处与苏联交界的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流域的“北大荒”,当时大约有40万知识青年成立了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辖6个师,兵团司令部设在佳木斯市,即后来来的农恳总局。

沈嘉慰回忆,1973年,他已在佳木斯经历了两次美术学习班的集合。回团部时从佳木斯坐汽车翻过完达山脉,到山南的东方红站上了火车到虎林县,再搭车到34团的一个边境连队。在那里我头一次登上一个乌苏里江边的“大架子”,即边防军的瞭望塔。自从1969年珍宝岛冲突之后,中苏双方沿江每隔一两公里便竖起一座一二十米高的塔,供哨兵警戒之用,塔上有20至50倍的巨大望远镜。在塔上的那一会儿,我想起当时流行的一首革命歌曲《我为伟大祖国站岗》。于是一幅油画的构思产生了。

沈嘉慰在文章中多处引用毛译泽东,恩格斯的艺术观点支撑着他的艺术实践。

使他创作的三个人物都有代表性。

   他第一条引用的毛主席语录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一段:

  “”列宁还在一九〇五年就已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 “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他创作的《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中一号人物穿皮大衣军装,一手持枪一手拿着望远镜的年轻战士威武庄严,二号人物正从楼梯上来检查工作的指导员成熟稳健。三号人物岗楼里正接电话的民兵,在画面稍远的位置。


整个作品七易其稿。成功地刻画出了当年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一经发表,就轰动了全国。

      沈加慰现早己定居在澳大利亚。

十年浩劫结束后,“文革”期间的美术作品开始由“收藏”单位清理退还给作者。1982年,作品由中国美术馆、黑龙江省美协逐级退还给了画家本人。不过,令沈嘉蔚感到意外的是,清退回来的原作画框荡然无存,画布揉卷脱色且遭水浸,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束于床底后便不愿再多看一眼,这一搁便是十五年过去了。

     1997年,拟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策展《中国五千年》的美国学者,与定居澳大利亚的沈嘉蔚取得联系,询问《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下落并征邀作品参展。鉴于古根海姆美术馆在西方世界的重要性,决定参展的沈嘉蔚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保管部专家指导下将作品修复。修复后,作品先后亮相美国纽约与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1998年)、亚洲协会博物馆(2008年),上海美术馆“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展”(2009年)等。

      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由陈履生策展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特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揭幕,展览围绕《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的形成过程,集中呈现了沈嘉蔚创作于1968年至1976年间的手稿、速写、素描、油画作品等90余件。作品现藏龙美术。

     如今看到这幅作品,和沈嘉慰的创作过程的回忆文章,不仅生出无限的感慨:艺术创作一定要深入生活,多多实践。艺术作品,要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下一篇] 走进这胡同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