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河北省赞皇县,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吕庄。家乡多丘陵地带。宋初建村称“小吕庄”,清代户数增多,改为“吕家庄”,再后来,经过休养生息,外来户增多,去掉“家”字,成了“吕庄”。家乡人的特点是勤俭、重教、诙谐。家乡是赞皇大枣品种最多的地方让我引以为豪,同样引以为荣的还有家乡那些有趣的地名。
家乡在严华寺河的左侧,依坡而建、向阳,坐北朝南的房子冬暖夏凉。村子依居住的位置分为:东坡、南稍、前街、二街、大街、五道庙、南场、西场、北场、胡家街……单听名字就让人一目了然。全村六个生产队:东三队包括一队、二队和四队;西三队有三队、五队和六队。
村子外有东沟、东岭、龙王垴、校台、北湾、南湾、枕头地、南河、校场、南岭、南沟、土地庙、榆茉岭、榆茉沟、十亩大地、弯牛沟、瓜蒂垴、洪坡岭、西河、西沟、菅沟、菅沟钵嘴、狮子垴、石门沟、大垴子、扑叉沟、刘家坟、北沟、北岭、二道沟、三道沟、荒份垴、晒花园……真是一道道岭来一道道沟。这些沟岭纵横交错,大小不等,把村庄围成了一个“盆地”,养育了家乡的祖祖辈辈。村西河和南河绕村而流,滋润着村里男女老少。
在家乡无数的地名之中,有的颇具传奇色彩。龙王垴是一座丘陵状的山垴。因早年修建龙王庙而得名。天大旱或大涝时,人们在龙王庙烧香磕头祈求五谷丰登。龙王垴南边的校台是过去校房的地方(古人认为学校居住村东南多出人才,故大多数学校都建在村的东南方)。
南湾与北湾以南河相隔,地势地平,种植大田作物。“枕头地”不与其他地块相邻,酷似镶嵌于上下两块地之间的一个枕头,故名枕头地,种收、浇灌不方便。“校场”地势稍高,平坦肥沃,为冲积小平原,约二百亩,是东三队的粮仓。校场分为东校场、西校场、南校场,其中东校场最为平坦。在过去曾经是屯兵操练的场所,背靠南岭,北俯南河,视野开阔,想想,也是不错的练兵之地。
土地庙在村子的西南一公里处,石墙、石梁、石板房顶构成,坐北朝南,是旧年间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一座庙,而今成了老百姓下地干活躲风避雨的场所。
弯牛沟听名字就像卧着的一头牛,可事实上与之不符,初入沟里,较为狭窄,进入则豁然开朗,沟阔地平,可以容得下千百头牛不成问题。十亩大地位于弯牛沟腹地,因肥沃、平整而闻名,适宜种植小杂粮,诸如高粱、谷子、芝麻等。“瓜蒂垴”原来是一个类似于南瓜的小山丘,后来在小山丘上修建了村子里唯一的土砖窑。农户自己脱土坯烧制蓝砖,供好多人家盖了新房。后来南河边建了机制红砖窑,土砖窑被夷为平地种植庄稼。
洪坡岭是村西上山的第一道岭,多为红色的岩石构成。岭高、坡大。洪坡岭以上是西三队的红枣产区,红坡岭以下是西三队的粮仓。
西沟在村西,长约两公里,源于九里岗。现沟内遍植枣树。传说早年间村里有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去西沟耕地,他的牛要生犊子了,不肯拉犁。这男的只好让牛歇下来。不一会儿,那牛生下了一个怪胎,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男的不知道这个东西叫麒麟,只当是怪物,便把它弄死了。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婆也快要临产了,他就不再干活了,回家去照顾他的老婆。当他到家里,发现他老婆正在啼哭,问是怎么回事。他的老婆说自己刚才生下一个男婴,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大叫:“我的坐骑没有了,我的坐骑没有了,我的坐骑没有了。”连叫三声后断气死了。
石门沟,上侧狭窄,有两块相对立的大石头而得名,现在多栽种枣树。
菅沟在村西,上游南边是南菅沟,北边是北菅沟,在下游交汇后称菅沟,长约两公里。因长有大量的菅草而得名。北菅沟两边坡势和缓,而南菅沟两边坡势陡峻,像齐刷刷的土墙。人们就在这土塄上打了很多窑洞,一能避雨,二可做避兵匪之所。相传有一天,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几个干活人来不及回家,都到一个大土窑去避雨。当时打雷打得厉害,特别是土窑洞口声响更大,震得洞里的人心惊胆战。这时,有一个年长的人说:“咱们这伙人里边,肯定有一个该挨龙抓雷劈的人。龙抓走这个人,别人就没事了。”可是这个人是谁呢?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有人提议用推选的办法。选来选去,大伙选中了一个半大小伙子。因为他年纪小,是个孤儿,家里又穷。于是,大伙就劝这个小伙子出去。这个孩子害怕得不得了,哪敢出去。结果,大伙硬是把他给推出窑洞了。这孩子刚被推出窑洞,窑洞突然“隆”一声塌了,把窑洞里的那几个人全部砸死了。只有那个被推出的小伙子没有死。在菅沟还有一个故事。一年兵荒马乱,有一家三口到西菅沟避难。晚上,他们铺开了被褥,睡下了。半夜里,女的要给那三岁的小孩把尿,把了半天,小孩也不尿。女的就嚷:“孩子他爹,你替我把会儿,我的手没一点劲了。”话刚说完,好像有人拽孩子,就撒手了。一会儿她男人说:“你叫我替你给孩子把尿,怎么不把孩子递给我呢?”女的说:“你不是把孩子接过去了吗?”男的说:“没有啊!”等到他俩知道“有事” ,孩子早无踪无影了。实际上,那女的喊男人接孩子时,一只大灰狼蹲在他们的旁边,趁女的把孩子一送之机,顺势把孩子叨走了。女的还以为是男人把孩子接走了。
“刘家坟”是村里刘姓人家的祖坟所在地,地势稍高,是西三队的第二粮仓。村名中虽有“吕”字,“刘”姓却是村里的第一大姓。
村北有北岭、北沟、二道沟、三道沟,坡岭相接,与羊角村相邻,坡岭地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诸如花生、红薯、大豆等。北沟是过去人们到县城赶集的一个要道,村里人走到这里累了都要歇息。相传,过去有一位在北沟睡觉时间最长的人。说是有一人,初一到县城赶集,步行走到北沟,发觉路上没有一个去赶集的人,他知道自己赶集起得太早了,心想,不如略睡一小觉,再去赶集不迟。于是,他就找到一个被水冲成的土坷套躺在里面就睡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一觉醒来,看到路上陆陆续续有不少赶集的人,心想这下正好,既解了困,又不误赶集。他起身就往县城走,不料到集市上和别人一谈论,却是初六集日,与他开始赶集的日期整整差了一集。原来他一觉睡了五天五夜。
晒花园在村西南距村六公里处,海拔五百多米,是附近一座较高的山。东临马园,西和郝家庄接壤,南与大河道毗邻,北和西郭家庄相连。据说是郝家庄村的闺女将此山作嫁妆陪送给吕庄村的。此山山势险峻,树木繁茂,多为杏树枣树酸枣树和大杨树。晒花园为东西走向,长三公里,南北宽一公里,沟南北各有五条南北方向的沟。有歇后语:晒花园的和尚——吃僧。据说晒花园原有一座寺,住僧只知道吃不知道干活,因有此歇后语流传。儿时的夏季,我曾跟随学长们去采摘山杏,酸酸甜甜,爽口开胃。而今的春夏之交,晒花园野花开满整个山谷,气候宜人,成为许多网红的打卡地。
从空中俯视村庄,像一架飞机,机头、机身、机翼、机尾排列得整齐有序。山水养人,人养山水,我离开村庄十几年了,但村子里的沟沟岭岭依然装在我的心里,那些有趣的地名依然储藏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