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家乡的百灵火
家乡的百灵火
作者:赞杨


正月十六,当新年的第一轮圆月从房后缓缓显圣时,是谁在自家的大门外点着了一堆柴火?随着这堆柴火的炽烈燃烧,一家接一家的大门外都窜起了几丈高的火舌,熊熊的火焰霎时映红了农家闾舍,映红了深邃的天幕,招来了一群围着火堆说笑欢舞的大人孩子;站在房顶一瞥,整个村子的大街小巷到处火光闪闪,人影憧憧,那幅火景倒像是一台热闹纷繁的舞剧。

不知道内情的人看到这个场面,还以为村里失火或者以为在拍摄“鬼子进村”之类的电影。其实,这是我的家乡年俗里的最后一道风景,叫做烤火,往细里说叫做烤“百灵火”。之所以称呼它为“百灵火”,是因为在人们点着穰草、木柴以后,还要随手投进一些柏树的叶片(柏灵),取其谐音名曰“百灵火”。家乡的人认为,烤百灵火在新的一年里能百事百顺,事事如愿,身体上不但百病不生还可以烤去已有的百病,进而又认为光烤自家的火还未必有效,烤够一百家的火才最灵验。因而,虔诚的人们烤完自家的火还要忙着跑到别人家去烤,以致在火苗攒动的街巷里涌动着一个个你来我往、忙忙乱乱的身影。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由于收成小,柴草少,人们烤火时只是悭吝地捧出一点点柴草一点了之。当一些烤百家火的人看到他家点着了火,气喘吁吁奔跑过去时,他家的柴草却已燃尽了,令人家懊丧不已。这些年则不然,一家比一家准备的柴草多,一家比一家的火堆大,似乎谁家的火大就证明他家越富有;谁家的火势旺,谁家在新的一年日子就会更加红红火火。

烤百灵火有许多规矩和忌讳。今年的正月十六我恰好在家烤火,我家对门的大娘问我,你一个人回来了?你媳妇呢?当她听说我爱人在她娘家烤火时,这位好心的大娘着急地催促我赶紧把媳妇接回来,她说,媳妇不能烤娘家的火,就像端午节一样媳妇不能在娘家过节吃粽子,不然的话“吃了娘家的粽,死公公;烤了娘家的火,死婆婆”。我当然担心她婆婆也就是我母亲的健康,但我不信那一套。在过去,村里一些婆媳不和的媳妇却用这句咒语报复婆婆,在正月十六这天故意到娘家烤火,让婆婆恐慌,让婆婆一年心里嘀咕:儿媳妇在娘家烤了火,我这个当婆婆的能活到明年吗?而有的地方与此俗恰好相反,临到正月十六娘家人还要去婆家请闺女回来烤火过节,婆家人也不嫌弃,把自家的驴喂饱了让媳妇骑着走娘家。其实,不管什么风俗和规矩都表现出婆家、娘家都希望全家人团圆同乐的心愿。

烤火时人们总能把烧的东西与吉祥、与期盼紧密地联结起来,赋予了烤火更多的欢乐与意义。求财的人烤火时烧旧笊篱,说是烧了笊篱可以捞到钱;娶了儿媳盼望抱孙子的就烧一个草编的座墩儿,说是“烧个墩儿,生个孙儿”;想发大财的人就烧一个旧筲,说是“燎个筲,捡个宝”。有的人还巧妙地趁火“谝媳妇”。旧时,大姑娘、新媳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谁家娶了漂亮媳妇村里人很少能看到,而她家里人又想在村人面前炫耀,就巧妙地利用了烤百灵火的机会。当家家的百灵火点着后,头一年娶进门的儿媳由婆婆带着到各家去烤火,婆婆提一个小油罐,每到一家火堆前,婆婆就用小勺子从油罐儿里盛一勺油往火堆上一泼,火上浇油,火势骤然增大,照亮了儿媳的俊样,人们看后称赞一番,婆婆虚荣心得到满足,然后带着儿媳又去下一家加油、照明、“谝媳妇”。

同样是烤百灵火,一个地方与另一个地方的细节略有不同。有的地方烤百灵火时还要在火上烤馒头、烤年糕,说是吃了这样的食物可以治百病、克百病,特别是吃了在一百家的火堆里滚过的食物更灵验;有的地方烤火时烧旧鞋,烧鞋意味着烧“邪”,说是可以烧去一年中的邪气。为了能烧更多的鞋,烤更大的火,春节一过孩子们就提着竹篮到各家聚敛旧鞋,有的孩子说话欠妥,一进门就喊:你家有破鞋吗?这家人听了很不是滋味,但又不愿意伤了孩子的心,就教训说,不能叫破鞋,叫旧鞋,记住了?孩子们在烧鞋的同时还要烤馒头、年糕之类的食物吃,真不知道这种食物烤热后是什么味道、怎样咽到肚子里。

    世代相传的烤火节在今天有了很多变化,比如,媳妇烤婆家的火还是烤娘家的火双方谁也不在意了,烧旧鞋的少了,因为时下穿的鞋大都是以化工产品为原料加工的,烧起来气味难闻,污染空气,更不用说在火上烤食物吃了;“谝媳妇”早已绝迹,因为连村里的老人对未婚同居的现象也早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根本不用“谝”,全村人就认识他家的新媳妇了;只有烧百灵的习俗依旧没有变,烧百灵可能破坏林木,但近几年因烤火节的习俗催生了一个新的种植业——有人专门种植烤百灵火用的柏树,据说还发了小财。

每年的正月十六,当我站在熊熊的火堆前伸出双手烤火时,总会想起与这堆火相关的血腥的记载和传说。

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领重兵镇守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被称为燕王。因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炆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激起了燕王的强烈不满和愤慨。燕王以讨齐泰、黄子澄为名(“诛奸臣,清君侧”),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称“靖难之战”,也就是坊间流传的“燕王扫北”。燕王扫北是叔叔与侄子或者说是两股政治势力之间的战争,但是,由于建文帝代表的是君主,燕王代表的是叛逆,所以百姓在这场战争中同情并支持朝廷的军队,以致初战阶段燕王的军队连受挫折,引起了燕王的极大愤怒。于是他令军队每攻一地,就屠其城、赤其地,残无人道地屠杀百姓,即所谓“燕王愤甚,燕京以南,所过为墟,屠戮无遗”(《南宫县志》),燕兵所过之处“青磷白骨,怵惊心目”。相传,当时在燕王的军队中有一位相当级别的军官,他的一位故旧就住在他将要施暴的村庄,这位军官不忍心他家遭殃,就密告他正月十六晚上在自己的家门口燃起一堆火,同时严令士兵在次日的行动中,不得进入大门口有灰烬的人家烧杀抢掠。这位军官的故旧心想,如果全村遭殃唯独自己家幸免将来肯定有更恶的后果,况且也不忍心看着乡亲门受难,就把这个秘密透露给邻居,邻居又透露给了邻居,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在大门口烧起火来。全村人都知道烧火的真正用意,却谁也不明说,只是说天冷,烤烤火。此后,年复一年,正月十六晚上在大门外烤火的习俗就流传下来。

 

2008年224日(农历正月十八)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一件赧颜的往事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