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走进“来今雨轩”——红色北京
走进“来今雨轩”——红色北京
作者: 马占顺


      早就知道北京的中山公园内有个“来今雨轩”。一说“来今雨轩”我的心里就如荡起一丝涟漪,泛起我对“来今雨轩”的敬重之心。

      小时候的印象中,“来今雨轩”是一个美丽的建筑。要说美就在于主体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庭院内的花草环绕,假山、小桥、喷泉让我感到酷似江南的景色。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中,来到这里看到院内的几株海棠树花朵鲜艳、喷香诱人。假如您在落日时分迎着晚霞的余辉,静静地漫步在庭院中,不时会感受着清风吹拂的遐意,望着海棠花瓣似风如雪般轻轻飞扬着,那种感觉会叫您如醉如痴!

      沿叠翠廊而进,凭栏远眺,只见身边的古树苍苍。正东面天安门城楼的金碧辉煌、南侧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是极为优雅的一道风景,浮想联翩的诗句会顺口而出。我想多年来,怪不得那么多的文人墨客会如约来到这里,真是养眼、养神、养人啊!

      春天当你到公园路过这里时,几位身着艳丽服装的姑娘迎面走来,不知不觉头脑中会产生一种错觉的美!那红的衣、这粉的花,相映生辉;秋日当你欣赏美景时来到这里,满地的黄金叶与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夕阳落日的余辉在你眼前会生出一幅绝美的画卷!

     据了解“来今雨轩”建于1915年。得名于一段典故:据说唐朝诗人杜甫在京城长安闲居时,曾受到皇帝的赏识。这时一些人看到杜甫得官有望,便都争着和他交朋友,却不料杜甫并没有做官,而且日渐穷困,这些新结识的朋友就再也不和他交往了。天宝十年秋,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诗人贫病交迫,这时却有一个姓魏的朋友冒雨来访,这使他很受感动,《秋述》诗一首以表示谢意。诗前有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 ”表达了交朋友应重在友谊的心情。从此“旧雨”、“今雨”就成为了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称。

      “来今雨轩”饭庄十分注重对传统风味的继承,其中冬菜包子已有几十余年的历史。冬菜包子用炒熟的瘦肉末和四川冬菜为馅,加过少许糖的面粉做皮,人工提褶,高桩造型。冬菜包子的皱褶均匀、造型美观,足见功夫之深。冬菜包子口味咸中带甜,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当时一些社会名流,大学教授,鸿儒名医,常来此聚会。柳亚子组织的南社活动也曾在此举行。

      “据《鲁迅日记》中记载,从1917年至1929年,鲁迅先生曾27次到‘来今雨轩’就餐、饮茗、交谈、阅报、翻译小说,他翻译的小说《小约翰》便是在这里完成的。另外陈垣、陈寅恪、萧乾、蔡锷、冰心、李大钊、高君宇等社会名人也多次到来今雨轩饭庄就餐。

      网上说“北京中山公园是当时京城第一个群众性公共园林。饭庄依靠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当时众多社会名流,也留下了许多轶事。著名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更是对来今雨轩有感有情,他喜欢来今雨轩。据说他的代表作《啼笑姻缘》便诞生在这里。

      不管是春柳含烟、蝶舞莺唱,还是秋菊噙香、黄叶流金;也不管是冬雪堆玉、老梅燃情,还是夏荷出水、翠竹临风,这里都给人一份惆然脱俗的美。在二三十年代许多活跃的文学、书画人士对来今雨轩由为偏爱。

      1921年1月4日,由郑振择、沈雁冰等12人创办的文学研究会在这里,是现实主义的一面旗帜。

      1924年7月13日,由北京学生联合会等50余团体及部分国会议员发起、组织的北京反帝大同盟在这里成立。

      1949年7月21日中国美术家协会还是在这里成立。

      ......

       2022年1月4日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一年一个新台阶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