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多家里都织布。织出的布用来做衣服、做盛粮食的口袋,或是做被面子、被里子和褥皮子。印象当中,做被子或做衣服之前,都需要浆一下。
过去做米饭往往用大锅烧水,待水开了把淘好的米放到里面煮。煮至没有生芯儿捞出来,米汤舀出来一般做猪食用。锅里再放上清水,上边放“屏贴”(用铁丝编织而成网状物),铺上“屏贴布”,捞出来的米饭放到上面。用“盖衾”(用高粱秸秆的硬皮编织而成,中间用两根细棍十字支撑便于拿取)盖上锅,四周用布盖好,接着烧火,直至米饭成熟。这种做法比较好吃,我们当地称为“捞干饭”。
如果需要浆衣,米汤就派上用场了。把布料放到加开水稀释的米汤里,泡一会儿拿出来晾上,晾干了再用拿去用棒槌在捶布石上敲打。有的也用面粉水或是淀粉水,作用都一样。
捶布石是一块长方形的扁平石头,表面比较光滑。比较笨重,以至于形容有的人体重时就说“像个捶布石似的”。把浆好的布放到捶布石上,用两个棒槌有节奏地敲打,声音能传出很远。
浆衣捶布,有三个好处:一、可以提高织物的挺括度和定型性;二、防止污垢进入纤维内部,便于以后清洗;三、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织物的寿命。
浆衣可以有很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过去就有专门的洗衣店,“缝补浆洗”是她们的主要营生。先将脏衣服用皂角洗干净一旁待用。在大锅中放入米汤水或淘米水小火煮开(古代有钱人用淀粉稀释)。再把衣服放入温浆水中,搅拌衣服让衣服吃透浆水,浸泡三五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漂净、晾干。这样洗出的衣服清洁、干净,尤其是白色的衣服会显得更加洁白。衣服穿在身上服贴笔挺,看起来整洁更加有精神,而不是像皱巴巴的一团酸菜搭在身上。
现在的洗衣店都是清洗羽绒服、毛料服装等,用的是先进的清洁剂,浆衣捶布也就成为历史了。
来源:徐树仁原创
点击量:2676
发表时间:2022-01-29
审核人:张占宣副总编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远去的鞭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