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从远古时期的类人猿到具备现代文明的人类,没有一个能离开这基本的条件而生存下去。现代社会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已经衣食无忧,不至于挨饿。我们小时候曾经赶上一个饥饿的尾巴,至今记忆犹新。
由于粮食不足,一些可以进口或是本来不能进口的东西也变成了食物。比如说玉米皮,本来是烧火做饭用或是喂牛羊等牲畜的东西。一些嫩一点的用石灰水浸泡后,用水一煮竟也成了食品,美其名曰“淀粉”;树皮、草根等在饥饿的眼里也成了食物,毕竟暂时能起到裹腹的作用。等到春夏之交,地里的野菜等当然是人们的首选。对于小孩儿来说,有些东西简直成了美食。
槐树是农村常见的树木,四五月间,它的白色的花相当诱人。大人们用钩子或是锄头把低处的树枝钩掉,摘去树花食用,高处的就靠会爬树小孩儿了。爬到树上,先撸一把塞到嘴里,一股清香和甘甜的味道刺激着整个味蕾,让人欲罢不能。撅下带有树花的小枝,到家后撸下树花,连同嫩叶一同用开水一焯,做成槐花饼;或者以它做馅,用棒子面做成大个的“菜饽饽”。如果放上点猪油,再加上点韭菜,那可是难得的美味!
生产队时期,去地里打猪草,饿的实在难受,偷偷从白薯地里抠块白薯。在衣服上蹭几下蹭去泥土,围圈儿啃去红褐色的外皮,吃起来甘甜可口;有时钻到棒子地里,找那些刚刚“定浆”的青棒子,剥去外边的青皮,几口将冒着汁水的棒子粒吞进肚子里;如果有时间,偷着抠几块白薯,掰几颗青棒子,到僻静出找点干柴一烧,还没熟透就让你感觉馋涎欲滴。
在玉米地里,有时会遇见个别植株上有灰包现象,我们叫它“杒头”。它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局部侵染性病害,往往会形成一处瘤状的东西。初期外面会有白色的膜,后期逐渐外面灰色,里面是黑色的瘤体。成熟后变成黑色粉末,一抖落四处散开,据说能提炼药材,但没有考证过。这种灰包在初期的时候可以直接采食,直接生吃,有一股甜甜的味道。这也是孩子们钻“棒子棵”的原因之一——寻找“杒头”来充饥。
野地里还经常发现一种称为“老瓜瓢”的藤蔓植物,在未成熟的时候果皮是绿色的。将果皮掰开,断开的位置就会有乳白色的汁液流出来。粘在手上黏糊糊的,里面的果肉呈青白色,吃起来脆嫩甜丝丝的,口感清脆。那时是农村孩子们喜欢的一种零食,就是可以吃的时间很短。等老瓜瓢的果皮变成白色以后,里面的果肉就成了棉花状的东西,就不能吃了。干了以后像一颗颗降落伞一样,随风飘向远方。
饥饿的年代,很多不可想象的东西都作为了食物聊以充饥,在现代的孩子听起来好像是笑谈,却是上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来源:徐树仁原创
点击量:847
发表时间:2022-02-13
审核人:卧龙令 副总编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早期记忆之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