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早期记忆之捉知了
早期记忆之捉知了
作者:徐树仁
       炎热的夏季,学名叫做“蝉”的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鸣叫着,更加增添了人们的烦躁。对于小孩儿来说,则平添了诸多的乐趣。
        炎热的午后,尤其是一场暴雨过后的大晴天,是捕捉知了的最佳时机。撅一根干桑条棍,把葱叶剥开翻着裹在上面。下边绑上一根长竹竿,窗户下、猪圈里蜘蛛辛辛苦苦织的网就遭了殃。这些黏黏的网丝缠到葱叶上,就成了粘知了的工具;有的抓一把麦粒放进嘴里,嚼的粉碎做成“粘子”,效果也不错。
        拿着长长的粘子,到树下循声仰头寻找知了的踪迹。发现目标后,把粘子轻轻地伸过去,粘到知了的一侧翅膀上。知了一挣扎,顺势把粘子一转,一侧翅膀牢牢粘住,另一侧不断扑棱着。如果是雄蝉,还会同时急促地鸣叫着,做着最后的挣扎。从背部两侧捏住它,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它的两根大前爪非常锋利,如果被它挠上会特别疼,甚至能挠出血。把大腿掰断、翅膀剪掉放到随身携带的口袋里,继续奔向下一个目标。有时嫌它过于聒噪,把腹部两个硬盖里的瓣膜用小棍儿一捅,就再也发不出声音;那些不会叫的是雌蝉,个体比雄蝉略大一些,称为“哑巴蝉”。碰上有的蝉受到惊吓,急促地叫一声,撒下一泡尿飞走。
        有时也用铁丝把袋子绑在杆头做成罩子,寻到知了突然往身上一扣。知了一飞,就进到袋子里面;也有的做成小弓箭,用长长的细绳控制,把杆子伸到知了跟前。绳子一拉,拴着绳子的箭就飞出去,一下子射到知了身上;也有的用长长的马尾做成一个套儿,悄悄地套住知了的头,知了察觉了一飞,就牢牢地被套住。一个中午,运气好可以收获几十只,拿回家用火烤熟,可以打打牙祭。
        傍晚的时候,可以去树下寻找“知了姥姥”,有的叫它“知了猴儿”,又称“金蝉”。其实就是蝉的幼虫,在地下靠吸食树根的汁液生活好几年,甚至十几年。适当的时候在黄昏时分钻出地面,爬到树上完成蜕变成为一只蝉。拿上一只手电筒,挨个树去寻觅,发现目标就抓进口袋里。一个夜晚下来,也可以捉到几十只,在袋子里蠕蠕地爬动。回到家洗干净了用油一炸,不仅相当美味据说还含有丰富的营养。
       完成蜕变的蝉往往在树干上会留下蝉蜕,据说是一种药材。小孩儿寻来做玩具,玩够了捏碎了事。当时人们用一句歇后语形容某件事干的利索:“知了姥姥皮擦屁股——七扯咔嚓”。
       现在的夏夜,偶尔也会看到树林里灯光摇曳,那便是一些金蝉的捕捉者在行动。有些人为了捕捉方便,在树木的一人高位置用塑料胶带缠绕一圈,金蝉便爬不过去,很容易捕捉。虽收获满满,但缺少了小时候捉知了的乐趣。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早期记忆之生炉子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