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所谓孝道老百姓最为流传的就是,孝顺父母及长辈,尊老敬老。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繁衍后代等等都是孝顺。
生活在父母身边耳闻目染,尊老、孝老、爱老;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忠孝两全,缅怀先祖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美德,人们代代相传。
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在网络世界里,亲情缺失,友情缺位,爱情缺真屡见不鲜;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诚信缺如,经常在网上浏览的人,活在虚拟的世界里,对亲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关注更是不闻不问。
近几年科学飞速发展,网络系统各种软件的快速更新,金融的改革;货币流通观念的更新。西方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侵袭,年轻人的生活理念、婚育观念更是父母感到无力和无奈。使得大部分青少年对金钱的概念只剩下一串数字。花钱如流水的年代,月光族的大有人在。时光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日复一日;生活压力大,身为父母奔波在家与劳动场地;为了养家糊口的微薄薪水,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是忙忙碌碌的生活劳作。一部分孩子受到网络信息的感染,夸大了对金钱与物质的需求,一旦父母不能满足她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她们就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没有心思学习,最后导致休学、甚至抑郁······
在农村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观念和方法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理念更新。以前老人们满足于儿女膝下承欢,儿子继承房产、土地;女儿则是吃和穿;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家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赡养老人主要是儿子儿媳的事,女儿去了就是给父母送点好吃的洗洗涮涮,买件衣服穿。父母及祖辈们关爱儿孙,生活清贫却也乐呵。即使吃着玉米面饼子,喝着杂面汤;嚼着白萝卜的咸菜、白菜疙瘩照样笑呵呵,因为她们的要求不高,解决温饱问题就已满足,至于其他的孩子们识字多与少,学习成绩好与坏很少有家长关注。
现在的农村人观念与父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儿育女都有了计划,生了孩子得想法给他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富足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文化教育和修养;让他们足够优秀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子女外出求学,父母外出打工,农村人去县城、省城购房的青年人越来越多,就连好多中老年人也都在农闲时临时外出务工贴补家用,也有的为了子女更好的工作,选择长期分居给子女看孩子,接送孙子、外孙上下学。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逐年增多。
如何赡养老人已经给70后、60后的我们提上了生活日程。如何让父母安度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获。同时赡养老人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默守成规。女儿不再是嫁出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一去不回,父母会适当的给予她一定的财物,她们同样也要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是儿女轮流看护老人还是子女共同出资给老人找保姆、陪护或是送康养院、养老院更合适?成了几代人激烈争论的话题。大部分农村老人强烈反对住康养院、养老院。她们认为送老人住养老院儿女就是不孝顺,她们就有被遗弃的感觉。
农村的老人没有退休工资,只有国家给予的微薄的养老金,零花还可,如果养老只能靠子女或者自己有较多的积蓄,她们辛苦一生,自是舍不得花钱找保姆的,更别说住养老院养老了。他们老了就像是老小孩,害怕孤独,总是找各种理由引起儿女们的注意,刷刷存在感;养老院、康养院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世界,他们害怕,好奇不敢轻易去探究,还有就是怕被家人抛弃······
我曾经激动的和父母就养老问题也曾经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以失败告终。母亲82岁高龄,思维清晰反应敏捷;明确表明了态度要我们姐弟4人看护,父亲与母亲同龄对此事反应迅速,他同意母亲的决定。坚决反对找保姆和住养老院。最后我们姐弟4人只能顺了她们的心愿。
看来赡养老人不能一概而论;只能因人、因地、因时;结合家庭条件、家庭背景和老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儿女的实际情况决定;只要老人高兴、舒心、她们能快快乐乐的度过晚年生活,其他的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