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藁城“定国公”及后人
​藁城“定国公”及后人
作者:百草丰

        藁城历史上的第一部县志(嘉靖志),排在正文前的第一幅王公勋贵的画像竟是徐达,即明朝开国忠臣、征虏大将军、兵马大元帅、魏国公徐达。

        徐达与藁城有何关系?据说传统戏剧我《黄太庄》收徐达的故事,就发生在藁城区九门乡黄庄。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徐达与藁城不沾一点边。徐达在明朝建国后,因功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朱元璋为纪念自己这位功高盖世的忠臣,亲自撰写了《御制中山武宁王神道碑文》。魏国公徐达虽然与藁城没有任何关系,但他的孙子徐景昌却被永乐皇帝封为“定国公”,其封地就在藁城,而且“子孙世世承袭”。因此,徐达元帅的后人就落籍藁城,成了名符其实的藁城人。

        “唯尔景昌,其实(徐增寿)长子,温良秀颖,允矣象贤。兹特授尔钦承祖业,……封定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世承袭”(《封世袭定国公徐景昌卷文》)。定国公徐景昌的封地即“庄田”位于“北汪”(现在南孟镇北汪村),有佃户八十八户,这在《藁城县志》有关“户口”篇里确实有这样的记载。

        封地位于藁城的定国公徐景昌,是永乐年间出乎意料获封国公的一位功勋之后,恐怕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也很少。徐景昌的爷爷是魏国公徐达,父亲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个儿子,大姑就是朱棣皇帝的正宫皇后——仁孝徐皇后。

        如果说徐达因为军功被朱元璋封为魏国公,那么徐景昌被朱棣加封为定国公则完全是因为父亲徐增寿,在“靖难之役”中有功于朱棣。燕王扫北时,徐增寿利用自己在朝中任职的优势,充当朱棣的卧底,传递了大量的情报,被建文皇帝发觉后亲手将其斩杀。朱棣登基后,感念徐增寿的功劳,被追封为定国公,由其子徐景昌承袭。由于徐达的魏国公封号由长子徐辉祖一支沿袭,此时徐达的后人实际上就有了两个国公的封号,“一门两国公”,子子孙孙世袭爵位,直至明亡,成为无人憾动的“铁帽子王爷”。这在大明朝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意想不到的是,在清朝推翻明朝之后,作为明朝最有名的忠臣之后——定国公家族的“铁帽子”随着明朝的消亡而成为历史,但是清朝却没有因其前朝遗老勋旧而视之为仇敌,反而对之格外施恩护佑。据《藁城县志》(康熙志)记载:徐振泰,中山王后,定国公裔,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因先祖恩荫,任海宁县丞。这时已距其祖先徐达跟随朱元璋创建明朝起,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定国公之后早已是以藁城为家的本乡本土的藁城人了。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奇葩的交朋友新标准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