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早期记忆之音乐情
早期记忆之音乐情
作者:徐树仁
        小时候喜欢唱歌,别人怎么唱自己就跟着怎么唱,往往都是只言片句,没有完整的一首歌,能唱完整的大约只有简单的儿歌了。
        上初中后,家里那台半导体收音机成了好帮手。好几个广播电台每天中午都播放“每周一歌”,连续一周播放同一首歌,每次十分钟。学校离家五里地,中午放学后步行半小时回家,到家就守着收音机开始收听,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四个广播电台如果觉得哪个好听就拿起笔,边听边开始记歌词。一次只能记上几句,大约得需要三天能把歌词记录完整。后边几天就跟着哼唱,一周时间基本就学的差不多了。《三月里的小雨》、《回娘家》、《月亮走我也走》、《刨花生》等都是那时学会的,然后很自豪地唱着。
       有一次,看到一个老师吹口琴,觉得很羡慕,就想学习。于是开始攒钱,大约用了半年时间攒够了不到两元钱。兴冲冲赶到雷庄供销社,买了一个单音口琴。从此视如珍宝,不管是下课还是放学时间都沉迷其中。当时也不懂什么乐理,也没人教,照着抄来的乐谱一个音一个音的吹。练了不久也能吹出一个完整的歌,于是兴致更高。记得最初能吹完整的好像是《龙的传人》和《万里长城永不倒》等歌曲。稍稍熟练以后又开始学吹横笛,没人指导,吹的自己头晕脑胀也能吹出了几个音。通过不断摸索,后来也吹出了《十五的月亮》等曲子。贪玩的几年导致学习成绩极差,糊弄着初中毕了业。
       毕业后无所事事,年龄尚小也不知干啥,就去了雷庄工委中学复课。当时初三五个班中有两个复课班,班容量都很大,都是六十多人。我们那个班68人,来自全县各个地方,也有迁安的、东矿区的等。班主任老师是个非常能忽悠的语文老师(似乎有点贬义,但能把学生忽悠起来就是个本事)。我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姐姐家,还有一个雷庄本村的女同学跑家,其余66人全部住校。第一次期中考试排到了班内56名,被列为升学没希望的行列。不知触动了哪根神经开始知道学习了,并且全身心的投入。早晨五点醒了先看一小时的书,起来后去学校上早自习。赶到学校他们刚刚起床,就和他们一起跑操,一起上自习。晚上到学校上两节晚自习,九点结束走回去后再看书到十点。就这样每天能比住校生多出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间,成绩果然不断提高。到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时竟然排到了全班第七名,大大出乎老师们的意外。后来就阴差阳错的考入了滦师,音体美加试也没费什么劲,这大概跟以前的爱好有点儿关系吧!
       到滦师后,虽说选修了音乐,因玩心太重也学无所成,浑浑噩噩地虚度了三年时光。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王 兴:谈“读书”(随笔之十八)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