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京报》旧址——老北京回忆
《京报》旧址——老北京回忆
作者: 马占顺

      《京报》在1918年10月创刊,原址在宣武门外珠巢街,1920年迁至于魏染胡同。

      邵飘萍是《京报》的创始人,近代著名新闻工作者,他是浙江东阳人。1918年与蔡元培等人创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被聘为导师,主讲新闻采访和新闻学理论,揭开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序幕。

      1919年《京报》因刊载指责段琪瑞政府的新闻和评论被查封,邵飘萍逃亡日本。旅日期间撰写《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赞扬俄国十月革命。1920年秋回北京,复刊《京报》。1923年后在国立法政大学等处为讲坛,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和“五卅”、“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杀害于北京。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邵飘萍是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984年,《京报》馆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京报》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京报》的宗旨是宣传进步思想,反对封建军阀制度,客观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进步思想。大力提倡新闻救国,利用报刊来唤醒人民的觉悟。

      《京报》的故居是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大门口两侧是典型的欧式石柱,门口上方建有观光阳台,这里既是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的旧址。小楼正门上方“京报馆”三个大字就是当年邵飘萍亲笔题写的。传说邵飘萍当年住在二楼北头,他把向阳的房间都让给普通编辑了。正是在这里,邵飘萍立下了“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的誓言并成为“铁肩辣手”的著名报人。

      小楼坐东朝西,如今已经有些残破了,楼后的小院里也建满了临时建筑,我们只能从古旧的窗棂和斑驳的石柱上揣摩过去的岁月了。虽然离当时的骡马市大街只有几步之遥,但这里还算幽静

      《京报》呼唤新闻自由,反动政府对新闻自由的压制,始终以“探究事实不欺读者”为新闻报道的第一信条。邵飘萍在《京报》上自诩“本报刊载新闻向极慎重”,申明“本报不肯随便乱来之态度”可以大白于天下;他强调报纸的指导性,反对所谓的“有闻必录”和“趣味至上”;他的文章以议论见长,但注重用事实说话……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有着热烈的报国热情和高远志向的新闻记者,却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坚持到底,并要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理想。

      中国报人的理想主义情怀,并非邵飘萍独有,准确地说,邵飘萍是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中国报人的代表。

       2022年10月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来今雨轩”——老北京回忆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